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3215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图片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晋蛮夷率善仟长”印印面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晋蛮夷率善仟长”印钤本

铜驼钮“晋蛮夷率善仟长”印❖简介

驼钮“晋蛮夷 率善 仟长”印,晋,印面2.3×2.3厘米,通高2.3厘米。

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从此印钮的驼首与驼胸细部仍可看出是简略的驼钮,驼背简化为平背,无驼峰,驼首回视。古代官印被简略处理多为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殉葬的印,一是由于事出仓促临时铸刻的印。此印殆属后者,或许同东晋朝廷的飘摇有关,工艺未能尽美。

晋政权颁给各少数民族的官印,在印文格式与印的形制等方面皆继承汉、魏传统。汉、魏、晋政权颁给南越及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官印,其印文皆铸有具体的族名,并无泛称“蛮夷”者。此印中所称的“蛮夷”应是指当时以荆州地区为主要聚居地的蛮族。魏晋时期,荆州诸蛮政治地位低下,被征赋征兵,备受压迫,诸蛮的反抗引起地区不稳,所以管理、笼络蛮族首领对于晋政权统治区内的稳定十分重要。此印即晋政权颁发给蛮族首领的官印。


相关知识科普


驼钮

骆驼形印钮。东汉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内地汉政权颁赐给各少数民族贵族的官印基本采用这种钮式。驼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双峰驼,一种是单峰驼,无一定规律。驼均曲腿下卧,腹下有圆形穿孔为穿印绶之用。印身鎏金者是金印的代用品。

蛮夷

中国古代中央汉政权对少数民族的统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主要是指南方少数民族,有时对东北方少数民族也称蛮夷。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居住在今沅江、湘江流域及鄂东地区的蛮族,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武陵蛮”、“零阳蛮”、“五里蛮”、“长沙蛮”等。

率善

汉朝中央政权颁赐给助汉征伐有功的少数民族官吏的官印中的特定称谓。

仟长

汉政权时期少数民族职官名号。《汉书·匈奴传》记:“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汉书·西域传》又记:“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

相关文章

  • 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之宝”,清早期,栴檀香木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据《宝谱》,此宝为“以肃法驾”之象征物,故凡清帝行围及或时,都要以这方“皇帝之宝”随驾。此外通过对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中宝玺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二十五宝中用得最频繁、范围...

    266 皇帝之宝 钦定 交泰殿 驻跸 圆明园 避暑山庄 殿试
  •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无逸斋精鉴玺”,清末,牙质。通高7.75厘米,印面长3.1厘米,宽1.7厘米。清宫旧藏。印为长方形,篆字二行各三字,阳文。印体光素,阴面刻工精细。在紫禁城和畅春园均有无逸斋,溥仪在他的自传中记述说:“过不多天,我住的养心殿东套院无逸斋的窗户上又发现了火警,幸好发现得早,一团浸过煤油的棉花刚烧着,就被发现了,未致成灾。”只怕是溥仪记错了,他的这个小小的书房现...

    1855 阳文 养心殿
  • 白玉羊钮“应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应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应衢”印,汉,印面1.4×1.4厘米,通高2.0厘米。汉代私印,白玉琢造,羊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应衢”二字。印文满格,位置匀称,笔道不深而精神十足。印台方正,上立一羊,玉羊大角下盘,线条优美,通体洁白无瑕,神态可爱。 此印玉色纯净,通体一色,光亮莹润,托于掌中,似有丝丝凉意沁入,令人爱不释手。以牧畜作为印钮的印章基本上是新莽政权到西...

    640 十六国 鎏金 驼钮
  •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工师之印”,战国·秦,印面2.1×2.1厘米,通高0.7厘米。印铜铸,鼻钮。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秦国文字特征明显,印文圆转流畅,凡纵向笔画皆下垂感十足。尤其是“印”字末笔半行横折下曳更是秦印文的特征。秦国地处关西,与东方诸国相比经济文化发展较慢,其文字沿袭了周的正体文字,少有创新。秦统一后颁行的小篆字体,其基础就是秦的正体字。秦国官印称...

    812 工师
  •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文县 守御所印”,清康熙,印面7.6×7.6厘米,通高10厘米。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有楷书刻款“文县守御所印。礼曹造。周五年二月 日。天字四千六百九十三号”。清定鼎中原后,清圣祖为加强统一政权,实行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举兵叛清,吴...

    1547 文县 守御所 阳文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提督 三藩
  • “元帅国王都行省之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雍正宸翰”宝,清雍正,寿山石质,云龙纽,汉文篆书。面6.2厘米见方,通高7厘米,纽高4.5厘米。此宝纽雕云如流水,行龙出没云端,飘逸生动。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1736)“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奉旨……苍龙教子钮图书镌‘雍正宸翰’。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镌‘雍正宸翰’四字,...

    1462 宸翰 寿山石 行龙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内务府 亲王 苍龙
  • 寿山石“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宣统御览之宝”,清末,通高14厘米,印面7.9×7.9厘米。清宫旧藏。玺印寿山石质,“宣统御览之宝”阳文镌刻。溥仪有“宣统御览之宝”共4方,此为其中之一,用于他御览的书画上。1923年,在不断有宫内器物与古玩字画被盗流散到市面或抵押到银行的情况下,溥仪召集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开始清点宫藏字画。溥仪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清点过的字画上面盖上一个‘宣统御览...

    412 寿山石 阳文
  •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8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苏意”二字。印文立体感颇强,钤盖后文字似凸起,白文跃于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润,微有土沁如飞沙散布。...

    59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碧玉《御制清凉山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御制清凉山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长28.7厘米,宽12.7厘米,厚7.5厘米清嘉庆帝撰,玉册十页,首页隶书“御制清凉山记”六字,两侧双龙相护。内页记文为楷书阴文填金。清凉山(今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也是章嘉呼图克图的驻锡修行之地。二世章嘉呼图克图曾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被封为大国师,掌管京师、热河、内蒙古、山西等地宗教事务。清乾隆帝曾六次西巡,通过朝拜五台山和优礼黄教首领来抚绥...

    92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龟纽“折冲猥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折冲猥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折冲 猥千人”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折冲猥千人”。此为新莽时官印。...

    585 折冲 猥千人 千人
  •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西汉,印面直径2.3厘米,通高1.4厘米。印铜铸,鼻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双臂上抬、手握绳索、腰悬法器的正面立神,应为郁儡。郁儡是神话中治鬼之神,传说居住在度朔山,镇守万鬼出入的鬼门,凡遇恶害之鬼,就用苇索捆住去喂虎。汉代人把郁儡作为门神,在新年的正月初一,将其形象画在门上,以驱鬼避邪。《后汉书·礼仪志》刘昭注此“画郁儡持苇索以御凶鬼”。...

    826 法器
  • 寿山石龙凤瑞兽纽“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龙凤瑞兽纽“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清晚期,寿山石质,随形雕龙凤瑞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10.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9.9厘米。此印为慈禧太后的闲章。值得注意的是,其印体雕刻极为精微细腻,尤其是凤鸟占满印的顶端,似乎将其下的龙和麒麟揽于双翼之下,形成凤上龙下的态势,这与当时慈禧太后的权势相呼应。...

    1296 寿山石 闲章 麒麟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兰亭序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兰亭序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兰亭序印章,明,各长4.1厘米,宽3.4厘米,高6.2厘米不等。《兰亭序》篆刻组章,青田石质,印文内容取材晋王羲之《兰亭序》,逐句篆刻成套章,印面文字篆书体,或朱文,或白文,文字布局疏朗少变,篆刻追求工整,为案间雅器。“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契事也”作为首枚边款,“群贤毕至”始作为首枚印面,此后逐句连贯。各枚边款“三桥”均是托仿明代篆刻...

    1576 兰亭序 王羲之 文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