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玉鼻钮“苏意”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玉鼻钮“苏意”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220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玉鼻钮“苏意”印❖图片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苏意” 玉印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苏意” 玉印印面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苏意” 玉印钤本

青玉鼻钮“苏意”印❖简介

青玉鼻钮“苏意”印,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8厘米。

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苏意”二字。印文立体感颇强,钤盖后文字似凸起,白文跃于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润,微有土沁如飞沙散布。


相关知识科普


相关文章

  •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清,赵之琛篆刻,通高4.7厘米,印面边长2.5厘米。印寿山石制,方形,薄意侧款。印文篆书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金石千秋”四字。边款阴刻“赵之琛拟汉”。印面宽边栏,铁线朱文笔划硬折,愈显金石凌凌之气。“金石”喻坚固,此处亦指代碑铭,“千秋”喻经历久远。此四字见于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金石千秋重,松楸一字香”与“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

    1179 寿山石 赵之琛 薄意 阴刻 王世贞
  • 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之宝”,清早期,栴檀香木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据《宝谱》,此宝为“以肃法驾”之象征物,故凡清帝行围及或时,都要以这方“皇帝之宝”随驾。此外通过对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中宝玺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二十五宝中用得最频繁、范围...

    266 皇帝之宝 钦定 交泰殿 驻跸 圆明园 避暑山庄 殿试
  •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惟精惟一”宝,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汉文篆书。面6.9厘米见方,通高11.9厘米。贴黄签一,上墨书“惟精惟一御宝一方”。“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言所以为君治民之心法。恰如孔颖达注疏所云:“居位则治民,治民必须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

    568 惟精惟一 昌化石 苏轼 赤壁 尚书 允执厥中 宸翰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铜瓦纽“武陵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武陵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武陵尉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1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武陵尉印”四字。尉系指郡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都尉”。此印为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前郡都尉之印。...

    964 武陵
  •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郁儡图案印,西汉,印面直径2.3厘米,通高1.4厘米。印铜铸,鼻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双臂上抬、手握绳索、腰悬法器的正面立神,应为郁儡。郁儡是神话中治鬼之神,传说居住在度朔山,镇守万鬼出入的鬼门,凡遇恶害之鬼,就用苇索捆住去喂虎。汉代人把郁儡作为门神,在新年的正月初一,将其形象画在门上,以驱鬼避邪。《后汉书·礼仪志》刘昭注此“画郁儡持苇索以御凶鬼”。...

    826 法器
  •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修武库印”,印面1.7×2.2厘米,通高0.9厘米。印铜铸,长方形,鼻纽。印面有阳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库为掌管武器及车的机构,其主管官吏称库啬夫。《秦律杂抄》即载“稟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此为秦王朝库啬夫所用之官印。...

    759 修武
  • 白玉螭纽“学诗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学诗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学诗堂”印,清乾隆,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厘米,长3.2厘米,通高6.7厘米,纽高2.6厘米。  “学诗堂”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一的景阳宫的后殿,是清代宫中一处十分重要的收贮书画图籍的地方,“学诗堂”的得名便与殿内所收藏的书画名迹有密切的关系。“学诗堂”里的“诗”,是指中国儒家经典“四书 五经”中的《诗经》。南宋初,宋高宗命宫廷画家马和之,以汉...

    1955 景阳宫 四书 五经 诗经 马和之 内府 实录
  • 青玉蹲龙纽“珠林三编”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珠林三编”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珠林三编”印,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厘米见方,通高5厘米,纽高2.2厘米。“珠林三编”是《秘殿珠林》三编的简称。《秘殿珠林》是内府收藏释道题材书画的著录书目。乾隆九年(1744)和五十八年(1793)分别有初编和续编。嘉庆年间,又收集前编、续编所未载入的顺、康、雍、乾四朝宸翰千余件,嘉庆帝御笔书画、臣工所进及旧编缺略者又千余件,编辑而...

    911 内府 宸翰
  • 青田石“岁寒堂书画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岁寒堂书画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岁寒堂书画印”,近代,王褆篆刻,印面边长2.5厘米,通高3.3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岁寒堂书画印”6字。边款阴刻楷书体“戊辰壬日,福厂王褆刻于京师。”王褆篆刻的铁线朱文作品,不论印文多少或文字笔划繁简,皆能表现出圆体朱文的秀美与流畅,具有一种端庄婉丽的意韵,使人有如面对优雅柔美的垂柳流泉。...

    1347 岁寒堂 王褆 素面 阴刻
  • 青玉鼻钮“元城王章”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元城王章”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元城王章”印,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8厘米。清宫旧藏。印青玉质,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元城王章”四字。此印印体极为方正规整,印材绿黄相杂,青绿中黄斑点点成片,如秋雨中飘落的黄叶。此印为明代托名三国时魏国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元城王”本为曹魏政权封王,名曹礼,曹操之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政权,建元黄初。黄初...

    81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天子之宝”,清早期,金质,方形玺,满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通高8.3厘米,纽高5.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书满汉字“天子之宝匮”。“”之一,用于祭祀祖先及百神。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二十八日遣大臣阿拜代祭清帝列祖,其祭文中钤有“天子之宝”,所钤极有可能就是这方宝玺,制作当在清太宗崇德时期。此宝的交龙纽...

    1454 天子之宝 交龙纽 盛京十宝 盛京
  • 铜龟纽“常乐苍龙曲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常乐苍龙曲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常乐 苍龙 曲侯”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常乐苍龙曲侯”。此为新莽时太卫属官之印。...

    1988 常乐 苍龙 曲侯
  • 青玉兽钮“刘先臣”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刘先臣”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刘先臣”印,汉,印面2.6×2.6厘米,通高2.4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兽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顺读“刘先臣”三字。文字布局严谨,笔道粗细一致,文字清劲,骨架强硬。青玉散布黄褐色斑,片片如烟熏,似沉似浮,古雅可观。三字私印的文字布局为姓氏单占一侧,名字另列,此为汉印惯用通例,与入印文字的单字笔画繁简并无关联。在汉系印章中,早期动物题材的...

    199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马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马钮作为官印的印钮目前仅见于十六国时期,而十六国时期的官印钮以鼻钮或瓦钮为多。此印钮的马为曲腿下卧状,铸造较为精良。十六国时期先后有两个赵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308年称帝,次年徙都平阳,又次...

    863 十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