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174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图片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文县守御所印”印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文县守御所印”印面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文县守御所印”印钤本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文县守御所印”印拓片

铜柱钮“文县守御所印”❖简介

铜柱钮“文县 守御所印”,清康熙,印面7.6×7.6厘米,通高10厘米。

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有楷书刻款“文县守御所印。礼曹造。周五年二月 日。天字四千六百九十三号”。

清定鼎中原后,清圣祖为加强统一政权,实行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举兵叛清,吴三桂自称周王。一时间贵州、四川、陕西、湖广诸处的提督总兵等统兵官皆起响应。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叛乱才被彻底平定。文县守御所印刻年款为“周五年二月日”,说明此印是吴三桂称周王时颁行的地方官印,印款推行纪年,也表明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之前即有称帝之心。印款编号之大,足见吴三桂当时的影响与号召盛极一时。此印的整体铸造形式与同类的清政府官印基本相同。


相关知识科普


文县

地方政区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今甘肃省文县。

守御所

官署名,负责地方武备治安之事,县辖机构,通常以县主官(知县)为监督。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明清之际高邮(今江苏境内)人,辽东籍。武举出身,袭封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进京后受降,但旋即以家人受辱为由叛向清军,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其后受清廷命镇压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军以及云贵地区的南明政权,并受命镇守云南,形成割据势力。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叛,自称周。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余部为清兵所灭。

尚可喜

尚可喜(1604—1676年),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崇祯时为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降清,受封智顺王,属汉军镶蓝旗。随清军一起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南平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尚可喜忧病而死。

耿精忠

耿精忠(?—1682年),清汉军正黄旗人。靖南王耿仲明孙、耿继茂子。康熙十年(1671年)袭爵。十三年(1674年)于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兵马大元帅,犯浙江,攻长沙。两年后降清。后又谋叛。十九年(1680年)召入京,于三藩叛乱平定后被处死。

提督

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俗称“军门”或“提台”,为武职从一品官,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总兵。

三藩

封建王国的属国或属地一般称藩,以后泛指获封号的亲王。三藩是明末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平南王的尚可喜、靖南王的耿仲明三人。吴、耿、尚三人在清初镇压和平息各地抗清运动、推进清朝对全国的统一的战争中,起了马前卒作用。吴三桂为三藩之首,他镇守云南后,靠手中重兵,逐渐形成对清廷颇具威胁的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为巩固统一,实行撤藩。吴三桂借机反叛,自称周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仲明之孙耿精忠随之响应,大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面对三藩的嚣张气焰,康熙果断发兵平叛。经过8年激战,三藩之乱彻底平定。

相关文章

  •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印面见方3.7厘米,通高7.1厘米。青田石质,方形印面,阳文“乐琴书以消忧”印文,边款刻“既望日偶作于修竹山房。乐琴书以消忧。文彭”。乾隆帝对此印颇为欣赏,为之赋诗数首,并添配了精致的紫檀木匣。匣上镌刻其中一首:“冻石年陈如汉玉,琴书足以乐消忧。当年五柳先生者,抑埴曾经识此不。”诗中表达了乾隆帝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弹琴读书自娱的赞赏。...

    51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明皇帝之宝”,明,寿山石质,异兽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 纽高1.9厘米。...

    219 皇帝之宝 白石
  • 铜鼻纽“吴房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吴房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吴房长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吴房长印”四字。印文中“长”系指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此为东汉时县官印。...

    370 吴房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道堂、御赏”印,清咸丰,二方一组,共装于一黑漆盒内。其中“同道堂”印,寿山石质,光素,篆书。面2厘米见方,通高8厘米。“御赏”印,田黄石质,光素,篆书。面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5厘米。两玺原是咸丰帝奕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

    411 同道堂 田黄石 闲章 避暑山庄 遗诏 载垣 端华 肃顺
  •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印面见方12.7厘米,通高10.1厘米。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阳文篆书,宝玺外配一紫檀木匣。此宝著录于乾隆《宝薮》中。乾隆帝信奉儒家礼乐教化理念,高度重视稽考古制、制礼作乐,改革完善了有清一代的国家礼乐制度,为其后历代皇帝所遵循。此玺正表征着乾隆帝孜孜以求礼乐完备的志向和实践。...

    194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明,印面见方3.9厘米,通高3.7厘米寿山石质方形玺,阳文篆书。此印为明代宫廷闲章,形制素朴,未雕刻纽式。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语,印文“琴书清乐”当源于此。...

    97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鼻钮“王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王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王尊”印,东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9厘米。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起横读“王尊”,两字并列,所占印面不等,明显地考虑到入印文字的具体结构。印玉色淡青,内含隐现的片片白色,如云布天空,印身两侧有黄色带状相连,浮于本色之上,似凝似行。汉印文字绝大多数以小篆书体为基础,由于是铸造、凿刻或琢造而成,入印后的字...

    78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小红低唱我吹箫”象牙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小红低唱我吹箫”象牙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小红低唱我吹箫”象牙章,清,翁大年篆刻,印面边长1.8厘米,通高2.4厘米。印象牙制,方形,坛纽,纽顶施环链,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小红低唱我吹箫”7字,印面有阳线边栏。边款阴刻隶书体“叔均”。此印印文出自宋代姜夔的诗句:“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里桥”,“小红”为姜夔的歌妓。象牙材质坚实细腻,作印耐磨。翁大年...

    1802 翁大年 阴刻
  •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清宫为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部有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皇帝可以随意居住。明朝震撼宫廷的宫女绳勒嘉靖帝的“”以及晚明三大宫廷奇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均发生在这里。清...

    1393 乾清宫 交龙纽 内廷 暖阁 壬寅宫变 养心殿 正大光明
  •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1.9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柜长之印”四字。印文之“柜”系县名。《汉书·地理志》琅邪郡下载“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祓同”。《补注》引钱大昕曰:“根当为柜。”“长”即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至三百石”。此为西...

    1251 琅邪 钱大昕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52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 嘉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三希堂精鉴玺”组印,清嘉庆,计三方。“三希堂精鉴玺”,白玉质,兽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3厘米,长4.4厘米,通高4.2厘米,纽高3厘米。“宜子孙”,青玉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2.9厘米见方,通高2.3厘米,纽高1.1厘米。“嘉庆鉴赏”,青玉质,螭纽圆形玺,汉文篆书,直径3.1厘米,通高4.2厘米,纽高1.1厘米。此三玺为嘉庆帝著名的鉴藏类宝玺,...

    1144 三希堂 三希 紫檀木 石渠宝笈 石渠
  • 金交龙纽“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交龙纽“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奉天之宝”玺,清初,通高17.5厘米,边长12厘米。此玺为清初皇帝的印信,模制而成。方形,交龙纽,并附“奉天之宝”圆形牙牌。 “奉天”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祖训》“奉天法祖”之典,清入关前制此印玺,有欲与明朝争天下之意。“奉天之宝”为盛京皇宫收贮的十方宝玺之一,位列第五。...

    1024 模制 交龙纽 朱元璋 盛京 盛京皇宫
  • 铜龟钮戏虎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戏虎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戏虎图案印,东汉,印面1.6×1.6厘米,通高1.2厘米。印铜铸,龟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名戏者跪在虎背上,老虎被逗回首,虎尾上竖,温顺听命,已然全无兽中之王的威风。汉代以白虎等奇兽为宝,皇室园囿中饲有多种禽兽,以供游乐。当时人们认为猛兽是可以驯服的,《汉书·公孙弘传》:“去虎豹马牛,禽兽之不可制者也。及其教驯服习之,至可牵持驾服,唯人之从。” 百兽...

    1434 北平 扬雄 胡人 贵人
  •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制诰之宝”,清早期,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14.7厘米,纽高8.5厘米。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谕臣僚”,但实际上多是在册书或诰命上钤用。按清朝定制,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则颁发诰命,诰命因发放的对象不同名称也不同,官员本身受封称为“诰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称“诰封”,死者...

    1965 制诰之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大清会典 会典 内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