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初拓本唐崔敦礼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初拓本唐崔敦礼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576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初拓本唐崔敦礼碑❖图片
崔敦礼碑之一
崔敦礼碑之二
崔敦礼碑之三
崔敦礼碑之四
崔敦礼碑之五
崔敦礼碑之六
崔敦礼碑之七
崔敦礼碑之八
崔敦礼碑之九
崔敦礼碑之十
崔敦礼碑之十一
崔敦礼碑之十二
崔敦礼碑之十三
崔敦礼碑之十四
崔敦礼碑之十五
崔敦礼碑之十六
崔敦礼碑之十七
崔敦礼碑之十八
崔敦礼碑之十九
崔敦礼碑之二十
崔敦礼碑之二十一
崔敦礼碑之二十二
初拓本唐崔敦礼碑❖简介
《崔敦礼碑》,唐显庆元年(656年)刻。于志宁撰文,于立政书。拓本每纵27.2厘米,横18.2厘米,共22开。碑额篆书,题“大唐故太子少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上柱国固安昭公崔公碑”。碑现存陕西省醴泉昭陵。碑文大半残泐,残存500余字。
《崔敦礼碑》书法雍容秀丽,笔画圆健。清叶昌炽《语石》谓:“于立政、高正臣亦皆褚之流亚也,小楷遒媚,其结体似虞,其运笔似褚,合观亦颇似王知敬书《卫景武公碑》。”
此为1931年左右在西安发现的一本初拓本。原为明朱仲宗胡石馆珍藏,后为朱翼盦藏,现存故宫博物院。乌金拓,剪裱装册,麻纸。此本共1466字,后有无名氏跋,有“朱仲宗胡石馆珍藏”等印。较吴县潘氏所藏者尚多10余字。
此碑曾著录于宋陈思《宝刻丛编》,清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和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
相关知识科普
崔敦礼
崔敦礼(生卒年不详),字安上。祖先为山东博陵人,后徙雍州咸阳。颇涉文史。重节义。唐贞观元年(627年)擢拜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频使突厥。贞观二十年(646年)征为兵部尚书,又奉诏安抚回纥、铁勒部落。显庆元年(656年)拜太子少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去世,年61岁。高宗举哀于东云龙门,赐东园秘器,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硕,谥曰“昭”。《旧唐书》卷八十一,《新唐书》卷一百零六有传。
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年),字仲谧。唐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后封燕国公。参与编撰各种律令、礼典,并与李勣主持修订各种图书。《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
于立政
于立政(?-679年),字匡时。唐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燕国公于志宁之子。官至太仆少卿、虢州刺史、国子司业。时有书名,书《河间元王碑》、《于志宁神道碑》、《崔敦礼碑》等。
政书
“政书”一名首见于《四库全书》,专门记述历代王朝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王知敬
王知敬(生卒年不详),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武后时为麟台少监。曾官太子家令,又称王家令。工行草书,尤善署书。唐李嗣真《书后品》列知敬书为中品。传世主要书迹有《李靖碑》、《金刚经碑》等。
乌金拓
拓片的一种,用油烟墨和蛋清拓成。乌金拓墨色浓重,墨中加了胶质,乌黑光亮。乌金是墨的别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墨,释名乌金”。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撰,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共 8卷,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的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入清不仕,改名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