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戏鸿堂法书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戏鸿堂法书
时代
门类 铭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78258 1-16/1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戏鸿堂法书❖图片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外观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卷一目录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一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宋宝晋斋帖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晋中书令王献之洛神赋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钟绍京书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米海岳(米芾)书九歌

戏鸿堂法书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戏鸿堂法书》西园雅集图记

戏鸿堂法书❖简介

《戏鸿堂法书》又名《戏鸿堂帖》,为明代著名刻帖,全帖十六卷,是由董其昌选辑晋、唐、宋、元名家书迹及旧刻本镌成。帖名隶书书写“戏鸿堂法书一”等。首开有“翰林院国史编脩制诰讲读官董其昌审定”隶书一行,尾款署“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岁在癸卯人日华亭董氏勒成”二行。

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大家,在他的一生中,除留下无数书画作品外,还致力于收藏前人的法书名作,《戏鸿堂法书》的辑刻就是他收藏活动的结晶。《戏鸿堂法书》的始刻时间无确切记载,据帖后年款,完成日期为万历三十一年。董其昌49岁时,由于董其昌极负盛名,此帖风行一时。据记载,《戏鸿堂法书》的原版为木刻,其后版损又重刻石版。石版20世纪40年代初期遭日本飞机轰炸而损坏,现存石133块,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虽然一些明、清学者认为《戏鸿堂法书》摹刻不精,但由于董其昌收藏颇富,该帖在收录的部分作品取材上有优胜处,使今日无传的帖文能够得以相见,这对于古帖研究有极其重要的帮助。

木版所拓拓本寥若晨星,石版拓本世有流传。由于此帖在明代曾盛行一时,当时就有翻刻本出现。明代石版拓本有几种:明代早期拓本、施氏“用大斋本”、王氏“横云山庄本”、沈氏“古倪园本”等。而本帖刻款则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体。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拓本,半开尺寸纵29.3厘米,横14.6厘米,木面,十六册。十六册开数分别为:33开半、27开半、27开半、31开、26开半、26开、27开、26开半、25开、26开半、31开、23开半、28开半、23开半、23开、30开半。黑纸托裱,浓墨拓经折装裱,木匣盛装。拓本上有清人李鸿裔署签。在帖中夹有一张无署名签条,言此本为方濬益旧藏。经考证当为石版的早期拓本。

拓本前附页有唐翰的题跋。本幅鉴藏印钤:“戴沧鄰”、“瞿西塘氏图书”、“沤波池馆”、“方濬益印”、“淡然居士”、“张旦印”、“希亮珍玩”、“平生真赏”等。

容庚《丛帖目》卷一收录了《戏鸿堂法书》帖目。近代欧阳辅的《集古求真》,现代启功《启功丛稿》、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帖学举要》等书都谈到《戏鸿堂法书》。


相关知识科普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用大斋本”

《戏鸿堂法书》石版的原石曾归明人施叔灝所有,施氏得到石头后,因恐拓后装裱时混乱,造成装次失第,因此增刻木版目录。目录有红色和黑色二种,拓本前面装有红色印目者,得到世人的重视,人称“用大斋本”(但稍晚既有商贾为盈利而翻刻,配红目以假充真,乱人耳目)。施叔灝,华亭人,号用大斋主人。

“横云山庄本”

《戏鸿堂法书》的石版先落于施叔灝手,后易主归清人王鸿绪所有。王鸿绪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王氏对石整理、修缮,因卷一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字小而且漫漶,故对其临写并重刻,将翻刻补于帖石之中,字较原刻略大,此本人称“横云山庄本”。

“古倪园本”

《戏鸿堂法书》的石版后被北郭古倪园沈氏所得。其子沈恕(字正如,号屺云)对原石进行了整理,精工细拓,该拓世称“古倪园本”。

浓墨拓

浓墨拓,墨的颜色深浓,通常用扑拓手法完成。扑拓是用棉花包成的扑包,沾墨后打在拓纸上,接触纸面时,不滑动。棰拓多遍后,拓片可呈现出浓重的墨色,色泽均匀。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李鸿裔

李鸿裔( 生卒年不详),字眉生,别号香岩,中江人。清咸丰年举人,官至江苏按察使,罢官后居苏州。工诗文,擅书法,著有《苏邻诗集》。

签条

题画标签,贴于包首靠近天杆处,用以题记书画家姓名、书画名称以及书画的年代等。其材料一般采用仿古色洒金宣或自染仿古宣,签条一般长度为由天杆边到上数第二个铜鼻处,宽度为长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可按惊燕的宽度为准。将配好的签条贴在包首的上首,沿天杆离边约0.2cm处粘实。

相关文章

  • 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九成宫醴泉铭》,白纸镶边剪裱本,共26开,每半开纵20.9厘米,横13.9厘米。唐碑,魏徵撰,欧阳询书,碑额篆书,碑文楷书,24行,行50字。碑高2.44m,宽1.18m。贞观六年(632年)六月立于麟游(今在陕西宝鸡东北)九成宫。今石尚存,但经剜凿,损泐过多,已非原貌。故宫藏北宋拓本为高士奇、赵怀王所藏明驸马李祺本,碑文第三行“云霞蔽虧”的“蔽虧”二字完...

    1421 九成宫 欧阳询 高士奇 行宫 唐太宗 郭尚先 欧阳修 阮元
  •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大吉山买地摩崖》,东汉建初元年(76年)刻,墨拓,整纸裱轴。纵267厘米,横14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石为东汉建初元年(76年)所刻的买地文书,隶书“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20字,顶上有“大吉”二字立额。此石在绍兴跳山,所以亦称《跳山摩崖》,字径约20厘米,笔画丰腴,气势恢宏,为汉石奇品。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偶...

    870 建初元年 马衡 法界 孔宙
  • 宋拓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31.7厘米,横17.4厘米《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841)立于长安。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刻。安国寺寺主端甫法师,一生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宪宗时曾诏其率缁属迎佛骨于灵山,唐开成元年(836)圆寂,皇帝赐谥号“大达”。玄秘塔为其舍利瘗埋之所,此碑是其弟子为纪念先师而追立的。碑宋时入藏西安碑林并保存至今。...

    105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曹真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曹真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曹真碑,三国魏,存高82厘米,宽122厘米。三国时魏国碑刻。碑阳刻字存20行235字,碑阴存刻字30行485字,隶书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当时已残断,只余此段,为碑中部。碑阳面刻碑文,碑阴刻立碑者姓名,侧面阴刻龙纹。据朱绪曾《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最先为此碑定名者为徐松。王鋆《十二斋金石过眼录》考证较详,百余年来有十余家考证。曹...

    1929 曹真 安南 阴刻 龙纹 骑都尉 司马 修武 王济
  • 镂雕盘龙纹石砚 - 河南博物院石刻
    镂雕盘龙纹石砚 - 河南博物院石刻

    镂雕盘龙纹石砚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高12厘米,直径32厘米 河南南乐宋耿洛村汉墓出土 砚面存有墨迹,应为墓主人生前实用物。砚盖上有透雕的六龙戏珠状纽,砚座下为三兽足。砚面外沿阴刻隶书铭文:“延熹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史二千石,三公九卿君寿如金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直二千。”从铭文可知此砚当时价值两千钱。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

    1315 石刻 镂雕盘龙纹石砚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 - 故宫铭刻类藏品

    这是一件存世罕见的、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版。结合《清实录》的记载,该《令旨》发布于清军入京之后,内容大意为:摄政王多尔衮告诫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进取中原之际,应各尽其职,不得为一时之利而贪赃枉法,违者必将严惩,很有汉高祖“约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图典》中,收录了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为下达谕旨、政令的凭证,四周还套印有龙纹边框,规制极高。展览中将雕版、档案、...

    86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宋拓唐殷履直夫人颜氏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殷履直夫人颜氏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殷履直夫人颜氏碑》,唐颜真卿撰并书,唐刻,宋拓,裁裱装册,共50页,每页纵28.4厘米,横16.7厘米。此本第二页“金紫”之“紫”字下微损,第三页“人”字末笔亦与石花并连。有罗振玉等题跋,并钤有“礼卿府君遗物”、“蒯寿枢印”等印14方。 《殷履直夫人颜氏碑》,全称《有唐故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碑》。此碑四面环刻,正背面各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额篆书横...

    609 颜真卿 米芾 项羽 毕沅
  • 樊兴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樊兴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2.2×34.2厘米。清道光出土初拓本。六行“出”字下半未损,二十九行“米”字右半未损。石现存陕西三原 城隍庙。唐永徽元年(650年)。褚遂良书。毫芒皆有,虚和娟妙。《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樊兴碑 永徽四年。褚遂良书。明拓精本。二十七开。一册。购价百元。...

    1126 三原 城隍
  •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经折装,半开纵27.9厘米,横15.3厘米,四开。《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梁诗正等人编集,宋璋等人摹刻。采自魏晋至明历朝法书。帖名隶书。该帖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二十六卷,有隶书签,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单帖名为楷书“陆继善双钩本书”...

    250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 三希 双钩 兰亭序 经折装 石渠宝笈 梁诗正
  •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此册纵:16厘米,横:22厘米。朱翼盦及家属捐赠。此为清拓本,四册凡七十一开。武氏祠始建于汉建和元年(147年)。武氏石阙形制为双檐子母阙,各高3.4米,阙身、阙斗和基座部分刻有仙人、禽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骑人物等各种图案40余幅。第四册为《祥瑞图题字》。石阙及阙铭现存山东省嘉祥县南三十里武宅山武梁祠 石室,现为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黄易《小...

    1138 基座 武梁祠 石室 武氏墓群石刻 黄易 蓬莱
  • 敦煌长史武班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敦煌长史武班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172.6厘米,横:76.5厘米。此为清初拓本,尚存二百五十八字。碑立于汉建和元年(147年)。碑文记述武班生平及功德。碑文书法方正典雅,近似《史晨碑》。碑末署书者姓名“纪伯允”,在汉碑中少有。碑现藏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

    1160 武氏墓群石刻 黄易
  • 王晓本兰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王晓本兰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2.2×33.2厘米。宋拓本。《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宋拓王晓本兰亭 何绍京藏。宝沈厂跋。三开。跋四开。一册。乙丑购于富华阁。价三百元。...

    2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 兰亭序,锦面。擦拓,经折装,半开纵34.1厘米,横17.5厘米。《耕霞溪馆帖》,清代汇刻丛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南海叶应旸撰集,共4册。所刻自(三国)魏至明,按时代有魏钟繇,晋“二王”,唐代欧、虞、褚等,宋代苏、米等,元赵等,明董其昌等书迹。钤有“福”等印。《耕霞溪馆帖》所收此种兰亭序中有“少”等十余字双钩,字中间空,没有...

    996 双钩 兰亭序 经折装 董其昌 蔡襄
  •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1.0×32.0厘米。民国拓本。石192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曾归武进陶湘收藏,今不明所在。北魏熙平二年(517年)。端雅秀逸,笔法精妙,开隋唐人书之先河,然乏古拙之气。《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阳平王妃李氏志熙平二年。壬戌自署签。癸酉自跋。九开。一册。十元。...

    669 陶湘
  • 灵岩寺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灵岩寺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0.4×30.9厘米。清拓本。十八行“寂甲内照”之“寂”字、“内”字左边尚完好,十九行“域警诫州将延”之“警”字右未损、“延”字左半与右上角未损,二十行“硕德勤修”之“修”字未损,下“真”字上未连及石花。碑已断缺,存两石,在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唐天宝元年(742年)。李邕书。略显肥腴,然颇具古拙之气。《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灵岩寺碑 天宝元年。李邕书。壬申...

    1645 天宝 李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