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828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图片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底部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图杯❖简介

红地开光 珐琅牡丹图杯,清康熙,高4.2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2.3厘米。

杯敞口、弧腹、圈足。器内施透明釉,外壁用胭脂红地开光画珐琅装饰。胭脂红色地上绘三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色作地,分别彩绘一幅折枝牡丹、菊花、兰草图。开光外留白位置绘折枝花卉装饰纹。施彩以红、绿、蓝、紫、黄彩等为主,色彩缤纷艳丽。外底署胭脂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外围胭脂彩双方栏款。

此器造型敦厚,色彩运用丰富多彩。

珐琅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其制作程序是:由景德镇御器厂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瓷器送进宫中(个别的使用宫中收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雍正以后则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用珐琅料绘纹饰。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器,传世品多为色地画珐琅瓷器,均署“康熙御制”四字款。


相关知识科普


开光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珐琅彩

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胭脂红

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胭脂彩

从西洋传入我国的一种低温彩釉,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浅淡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又称“胭脂紫”。胭脂彩的工艺为首先在烧好的素瓷上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其上,入窑经800°C低温再次烧制而成。胭脂彩以金为着色剂,但与金的颜色截然不同,在铅硼熔剂中加入万分之一左右的金,就会出现浅粉或红紫系统的颜色,由于它略带螺红的色调,极似胭脂,故称胭脂彩,俗称胭脂水。胭脂红色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绘中偶有应用,如当时珐琅彩中出现的淡红蔷薇色,似红宝石般的浓胭脂色,或闪紫的苏枋色等。到雍正时期,出现了众多呈色稳定、以单一胭脂彩作装饰的器物。造型以杯、碟、盘、碗较为多见,均为景德镇窑所制。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相关文章

  • 定窑白釉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花口碗,北宋,高5.9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5.6厘米。碗呈六瓣花朵状,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层磨损严重。镶有铜(银?)釦。此碗内壁贴有六个标签,依逆时针顺序,内容如下。“签1:第三⊥○号(苏州码:第360号)[查](红章) [延](应为后写)签2:[热] (热河)第二九三○三号签3:故宫博物院点讫 所165[古](古物陈列所)签4...

    1520 定窑 古物陈列所 北平 行宫 避暑山庄 延禧宫文物库房 延禧宫
  •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暗刻牡丹纹盘,清,高3.8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4厘米。盘撇口,浅腹,圈足。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盘心刻牡丹花纹。是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刀锋明显,图案线条较深而宽,花纹有层次。这件瓷器上的牡丹花纹,刻划技法娴熟,图案清晰。...

    859 德化窑 刻花 划花
  • 雍正仿成化斗彩高士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雍正仿成化斗彩高士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雍正仿成化斗彩高士杯,清,高4.5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3.2厘米。杯撇口、直弧腹、圈足,外壁以斗彩通景绘“王羲之爱鹅图”。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仿款。此器是清雍正朝仿明成化斗彩器的成功之作。...

    868 斗彩 王羲之 青花
  •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北宋,高3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18.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折沿,浅腹,圈足。口镶铜扣。盘心刻划折枝牡丹纹,上结两朵牡丹花,折沿上划卷草纹一周。牡丹为花中之王,美丽富贵。自唐代以来,牡丹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此盘保存完好,造型美观实用,刻花奔放自然,是定窑白瓷的上乘之作。...

    783 定窑 刻花 折枝 卷草纹 卷草 白瓷
  • 炉钧釉直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炉钧釉直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直口瓶,清乾隆,高18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6.6厘米。瓶小口微外撇,细长颈,颈、肩部凸起弦纹一道,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微外撇。器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炉钧釉,足边无釉。炉钧釉是雍正时期唐英新创烧的一种低温釉,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青色或红色斑点。此瓶釉...

    1141 炉钧釉 弦纹
  • 蓝料彩山水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料彩山水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3.9厘米。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面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 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此碗的绘画极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

    784 蓝料彩 胭脂彩 阴文 阳文 雍正珐琅彩 珐琅彩 珐琅
  • 鳝鱼黄釉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鳝鱼黄釉钵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鳝鱼黄釉钵,高32.7厘米,口径30.6厘米,足径27.3厘米。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是雍正时期唐英创烧的釉色品种。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景德镇御窑厂“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这三种均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只是因烧成气氛的不同而...

    860 鳝鱼黄 黄釉 阴刻
  • 乾隆款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清乾隆,高5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21厘米。瓶呈葫芦形、撇口、短直颈、圈足外撇。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颈部对称置夔凤耳,绘如意云纹、、、回纹。上腹绘画吉祥云蝠纹,下腹绘主题纹样“”。八仙身披彩霞、足踏祥云漫步海面。瓶足边绘锦地四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款。因“葫芦”与“福禄”音近,故葫芦瓶寓意“福禄”,具有...

    1971 青花 八仙 葫芦瓶 璎珞 璎珞纹 蕉叶纹 回纹 八仙过海
  • 原始瓷青釉弦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弦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 弦纹罐,商,高31.4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9.3厘米。罐口外折,短颈,溜肩,肩以下内收,平底。肩与腹部的过度有明显的折角。口内外饰弦纹,其中肩部饰凸起弦纹及锯齿纹共10道。表面施青釉,釉层薄而不匀。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发展而来。其制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经12...

    711 青釉 弦纹 原始青瓷 青瓷 印纹硬陶 殷墟 琉璃
  • 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宣统款仿变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厘米,口横10.5厘米,口纵9厘米,足横12厘米,足纵9厘米。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窑变釉,仿钧釉特征。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外底阴刻“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1700 钧窑 委角 阴刻
  • 宜兴窑仿古铜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仿古铜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古铜纹尊,明,高15.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距15.4厘米。花囊撇口,粗长颈,短腹,平底。颈部凸雕纹,颈两侧置对称兽头长鼻耳。紫砂胎,外罩乳浊的天,釉汁肥厚。花囊与花插用途相类,只是口部较花插粗大,可以容纳数量更多的花枝,实用雅观。...

    1103 宜兴 宜兴窑 饕餮 青釉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 刻花注壶、温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温碗: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注壶直口,折肩,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弯流、曲柄,圈足。附筒形盖,盖顶置蹲坐狮形纽,仰首翘尾,形象生动。温碗作六瓣葵花形,深弧壁,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

    1753 景德镇 青白釉 刻花 划花 缠枝 顾闳中 韩熙载
  •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明宣德,高18厘米,口径22.2×14厘米,足径22×14厘米。此炉形制奇特,方口出唇,扁腹,下承四如意折角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饰缠枝 灵芝纹,颈饰小朵花纹,腹部菱形开光内绘双凤穿莲花纹,腹、足四角各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335 青花 菱形开光 开光 缠枝 灵芝
  •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 青釉 划花 执壶,元,高32.7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1.5厘米。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700 龙泉窑 青釉 划花 执壶 玉壶春瓶
  • 钧窑天蓝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盘,北宋?,高4.3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6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端无釉,圈足内有一周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210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