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定窑白釉花口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定窑白釉花口碗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4309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定窑白釉花口碗❖图片
定窑白釉花口碗
定窑白釉花口碗碗底
定窑白釉花口碗❖简介
定窑白釉花口碗,北宋,高5.9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5.6厘米。
碗呈六瓣花朵状,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层磨损严重。镶有铜(银?)釦。
此碗内壁贴有六个标签,依逆时针顺序,内容如下。
“签1:第三⊥○号(苏州码:第360号)[查](红章) [延](应为后写)
签2:[热] (热河)第二九三○三号
签3:故宫博物院点讫 所165[古](古物陈列所)
签4:留平(北平)物品新号 第11439号
签5:廿七年(1938年)复查 第38号 杂釉
签6:物名 宋定窑铙碗 鉴定真”
故宫博物院藏品上经常会见有不同时期粘贴的标签,这些看似普通的标签,见证着文物辗转流传的经过,这件白釉碗即是其中之一。此碗原存放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后统一划拨给1914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签1、签2);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华北危急,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藏品被迫南迁,部分未能运走的文物被重新整理编目(签4),并于1938年进行过清点复查(签5);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此碗也正式进入故宫藏品(签3),曾存放于延禧宫文物库房(签1);1962年,编号“故143091”(碗底),代表1949年以前入藏故宫。
相关知识科普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古物陈列所
1914年2月4日成立,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治格任所长。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二十余万件运至紫禁城,交由古物陈列所保管。对外开放后,所内举办了大量展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15年,在已毁的咸安宫的基础上,建设了近代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宝蕴楼。抗战时,其随故宫迁运文物。1948年,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作为近代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其成立与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北平
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延禧宫文物库房
为适应文物保管的需要,1931年兴工修建了先进的大型文物库房。该库房为二层楼建筑,钢筋水泥结构,外形采用传统宫殿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望之与周围宫殿无异,使用面积约1,500㎡。修建工程自1931年6月25日开始,至年底基本完工,共用款25万元,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中法教育基金会赞助。该库建成后,院藏珍贵文物多集中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