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8159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图片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底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碗底部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简介

景德镇青白釉 刻花注壶、温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温碗: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

注壶直口,折肩,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弯流、曲柄,圈足。附筒形盖,盖顶置蹲坐狮形纽,仰首翘尾,形象生动。温碗作六瓣葵花形,深弧壁,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

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温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  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温碗多为北宋遗物。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壶、温碗最为精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温碗。


相关知识科普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青白釉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顾闳中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

韩熙载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世家出身。后唐同光间(923—926年)中过进士,在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926年,他和史虚白等人一同避难江南,投奔吴国。937年,李昇代吴建立南唐,召韩熙载为秘书郎。太子李璟即位,拜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受到重用。他初入朝时,颇有抱负和政治识见。947年时,后晋石敬塘投降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大批中原领土,他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平定中原,但李璟不纳,坐失良机。不久,陈觉、冯延鲁等“五鬼”弄权,造成福州惨败,韩熙载上书切谏,主张制裁他们,却遭到宋齐丘、冯延鲁等奸佞诬造,被贬官。后来,北周政权建立,北方日益强大,有人却侈言北伐,韩熙载审时度势,提出不可轻举妄动,李璟照旧不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对北周称臣。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新建的赵宋王朝附庸,败亡已成定局。李后主又终日饮酒填词,高谈佛理,国势日趋衰微。时为兵部侍郎的韩熙载遂悲观失望,不得不“自汙”以自保,他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内心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宋·陆游《南唐书》) 韩熙载晚年失意不得志,遂沉缅于酒色,“多好声色,专为夜宴”(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夜宴图》赵昇跋),“放荡嬉戏,不拘名节”(宋·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汙”(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李后主闻其荒纵,遂命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警告,“既而黜为左庶子,分司南都。尽逐群妓,乃上表乞留。后主复留之阙下。不数日,群妓复集,饮逸如故。月俸至,则为众妓分有,既而日不能给。尝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后迁中书侍郎,依然故我地放纵,宋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多岁。

相关文章

  • 青花穿花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穿花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穿花龙纹碗,明正德,高10.3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9.3厘米。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内外青花装饰,里心与外壁均绘穿花龙图案,圈足外墙绘如意云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文四字双行款,译文为“正德年制”。此碗造型端庄,釉面莹亮,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呈色蓝中泛灰。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与此碗造型、纹饰完全相同的正德官窑青花碗,外底署青花楷书 “正德年制”双行四字款,...

    516 青花 龙纹 八思巴
  • 珍珠地牡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珍珠地牡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珍珠地牡丹腰圆枕,宋,长22厘米,宽14厘米,高9厘米。枕呈腰圆形,通体施白釉,底部素胎。枕面刻划两周弦纹,弦纹内戳印细密状小圆圈为地,因形如珍珠,故称“珍珠地”。枕面刻划折枝牡丹纹,线条流畅自然。枕壁刻划形如圆括号纹饰。此类器物绘画手法粗犷简练,具有浓厚的民间绘画风格。...

    1085 珍珠地 弦纹 折枝
  • 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 褐斑四系壶,高17.9厘米,口径8.4厘米。壶洗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平底。底部无釉,有支烧痕迹。肩部刻划弦纹2道,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外口凸起弦纹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黄,散布有垂淌的褐斑。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褐色彩斑装饰面积较大,形态千变万化,或似泼墨,或似树叶,装饰效果绮丽,十分罕见,属于南方青瓷 越窑系。此壶于1954年由故宫著名...

    545 青釉 褐斑 弦纹 南方青瓷 青瓷 越窑 越窑系
  • 花瓷双系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花瓷双系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双系 注子,唐,高27.1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2.5厘米。注子口外卷,短颈,长圆腹,平底。肩上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连于颈、肩的曲柄。另两面各置一圆系。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肩部有大块蓝斑3组,柄、口、颈、系均微带蓝斑。此注子造型古朴典雅,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注子亦称“”,是古代酒器而非茶...

    1530 花瓷 双系 注子 执壶
  • 翠青釉三系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翠青釉三系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翠青釉三系盖罐,高10.4厘米,口径9.9厘米, 足径14.1厘米。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1426 翠青釉 青釉 盖罐 小系 海棠 青白釉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白釉 刻花 婴戏纹碗,高6.7厘米,口径20.8厘米,足径6厘米。碗敞口,浅腹,圈足。里外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青白釉因釉色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

    1011 青白釉 刻花 婴戏纹 景德镇 透视 湖田窑
  •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元,通高6.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6厘米。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盖。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卉纹。此罐形体较小,应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897 吉州窑 白地黑花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折枝 磁州窑 花瓷
  •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地描金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高64.7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20.4厘米。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彩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回纹。腹部三组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瓶形体高大,制...

    1208 描金 粉彩 花卉 蓝釉描金 蓝釉 缠枝 卷草纹 卷草
  • 钧窑天青釉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钧窑天青釉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北宋(公元960-1127 年)高10.1厘米,口径22.2 厘米1925年鄢陵县窖藏出土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胎质坚硬,釉层较厚,基本色调为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紫红等。烧制的青釉近于蓝色,且青色中略带红,犹如蓝天中一抹淡淡晚霞。色调之美,超乎言辞。此外,钧窑亦以其窑变而产生的绚丽釉色而闻名。今已于禹县发现钧窑窑址。...

    1461 瓷器 钧窑天青釉碗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墨彩籁瓜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墨彩籁瓜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墨彩籁瓜纹盖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4厘米。盖面隆起,合于碗口内。碗敞口,深腹,圈足,盖顶及足内均有红彩 “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器内外均以墨彩饰过枝籁瓜、蝴蝶、竹纹。胎体较轻薄。墨彩表面暗涩无光,纹饰笔触较为拘谨。籁瓜纹为晚清瓷器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造型均显示了晚清瓷器的装饰特征。...

    145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陶瓷器藏品
  • 钧窑天蓝釉菱花口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菱花口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菱花口折沿盘,北宋?,高3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6.5厘米。 盘折沿,六瓣菱花口,浅弧腹,平底,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底部无釉。...

    1563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青釉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羊,西晋,高13.5厘米,长15.0厘米,宽11厘米。羊作卧姿,四足屈于腹下,昂首张口,双卷角后盘,颌下有须,羊首顶有一圆孔以插物,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腹部两侧用戳印纹和篦花纹刻划羽翼,臀部上端贴附短尾。通体施青绿釉,釉色莹润,四足支烧处无釉。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

    1513 青釉 青瓷
  •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模印四系罐,隋,高17.7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9厘米。罐直口,圆唇,短颈,圆鼓腹,平底微外撇。肩部对称置四个双股泥条制成的系,四系之间塑贴团花纹样。其下饰凸起的弦纹。腹上部塑贴团花、草叶、团龙、兽面等间隔排列的四种纹样。其下饰一条凸起的弦纹,将罐身等分为两部分。灰白色胎,胎体厚重结实。器内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罐下部有状釉垂至器足。釉色淡青泛黄,积釉处...

    1173 青釉 模印 塑贴 团花 弦纹 泪痕 开片 模印贴花
  • 三彩鸳鸯尊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鸳鸯尊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鸳鸯尊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13.5厘米,长29厘米 1974年河南洛阳新安十里村唐墓出土 鸳鸯扁嘴长颈,昂首卷尾,两翼贴身,背部有椭圆形口,通体施三彩。鸳鸯常常成双出入,形影不离,素有“爱情鸟”之称。此尊造型生动,釉色斑驳绚烂,栩栩如生,是三彩工艺与实用品相结合的典型器。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

    1950 陶器 三彩鸳鸯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折沿盘,北宋?,高2.5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10.4厘米。 盘折沿,浅弧腹,平底,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端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支钉痕较大。1925年河南省鄢陵县城关镇窖藏出土一件钧窑盘,与这件盘造型、釉色相近,唯尺寸稍大。...

    1447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