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汉作佳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汉作佳镜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汉作佳镜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0587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汉作佳镜❖图片

汉作佳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汉作佳镜❖简介

直径21.1厘米

此镜属于典型的博局镜式,圆钮,钮外为四瓣柿蒂纹,单线方格与双线方格间排列十二支铭文,并间以乳钉。方框外有博局纹,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乳钉,外圈为铭文38字:"作佳镜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左龙右虎辟陈道,寿如金石。"铭文外为横纹及锯齿纹装饰各一周,最外为简化云纹。

博局镜,又称规矩镜,因纹饰中有TLV之形,也称TLV镜,出现在西汉中期,流行于新莽至东汉时期。博局镜纹饰构图严谨,铸造精美,外圆表天内方象地,T、L、V形纹维系着天地的稳定,表达了天地和谐的宇宙观。


相关知识科普


相关文章

  •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0.1厘米,口径16.2厘米 1980年河南信阳罗山蟒张出土 鼎直口,宽沿,两耳立于口沿上,圆腹分裆,柱形足。颈部饰勾连云纹,腹部以三足为中心,饰三组云雷纹衬地的兽面纹。兽面两侧配置有倒夔纹。腹内壁铸有铭文“息”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

    396 青铜器 息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清乾隆,通高57.8厘米,口径9.8厘米。清宫旧藏。投壶游戏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诸侯大摆宴乐时要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事情,但是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就用箭矢投进酒壶的方式代替,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此器为乾隆时期宫廷所制铜光素投壶,壶体为黄铜质,头部附双耳,口径宽大,壶颈...

    872
  • 戈己双兔耳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戈己双兔耳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戈己双兔耳簋,西周,高15.9厘米,宽25.8厘米。簋体圆,深腹,腹两侧有双耳,耳上部装饰兔首,耳下有小珥,簋颈部前后各饰有一浮雕兽面,左右饰目雷纹,簋足饰兽面纹。簋内底铸有铭文“戈己”二字,由此可知,此簋是“戈”族“己”日祭器。簋是青铜时代的重要礼器,最早在商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战国以后很少见到。簋的使用大多数是以偶数组合,周礼祭祀规定:天子用...

    1261 浮雕 目雷纹 雷纹 兽面纹
  • 螭梁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螭梁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螭梁盉,高24.2厘米,宽24.2厘米,重3.52kg。 短颈,广肩,有提梁,肩部有流,圆体,鼓腹,腹底圆,下有三异兽形足。提梁整体作镂空螭形,螭首扁平,尾下垂,有四爪,螭身弓起,呈桥状,首、尾分别置于器口两侧肩部,这种镂空螭梁在青铜器中是比较少见的。盖顶正中有一猴形钮,猴曲腿蹲坐,颈上套一环,环上有链,猴单爪握链,链的另一端与梁上的环钮相连。猴的神态自然生...

    583 镂空 蟠螭纹 螭纹
  •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 乳足炉,明,高11.2厘米,口径14.3厘米。铜炉口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此炉秀雅古朴,经长年累积,包浆极厚实坚固。无丝毫浇铸范缝与焊疤,应是以古老的失蜡法铸造。该器款识在法度谨严中见自然,通过与我院所藏沈度《敬斋箴册》辑字比较,结字用笔颇有其神韵。...

    1124 冲耳 乳足 阳文 沈度 敬斋
  • 楚王酓朏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朏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朏簠,战国后期,通高12厘米,长31.9厘米,重5kg。此器长方形,方足中空,腹饰云纹。器口上刻画铭文12字:“楚王酓朏铸金尝,以供岁尝。辛。”铭文大意是指楚王酓歬(“歬”即“前”字,指楚考烈王熊元,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38年在位)铸此金簠,以供每年岁尝祭祀之用。“辛”表示用干支标识器物的编次。...

    329
  •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春秋 高17.8厘米,口径35厘米 1953年河南省郏县太仆乡出土 敞口,宽折沿向外倾斜,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小平底,颈腹间有一对兽首状耳。肩部饰窃曲纹一周。器内底有铭文:“日夭”2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072 青铜器 日夭铜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1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29厘米 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中行六号祭祀坑出土 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盖沿下收成子口插入壶体。壶体长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状耳,内套活环。鼓腹,圈足。盖饰涡纹、蟠螭纹与窃曲纹,壶颈饰变形蟠螭纹,壶腹饰瓦楞纹和变形蟠螭纹,圈足饰垂鳞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

    875 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王生女『0551』方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王生女『0551』方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王生女『0551』方彝,通高29.5厘米,宽18.6厘米,重4.65kg。彝方体,平底,长方形圈足,足上有四豁口,屋顶形盖,盖上有一屋顶形钮。盖、腹、足上出八条棱脊,饰兽面纹和夔纹。盖内侧与器内底有对铭“王生女『0551』”。铭文标其所属,表明此方彝是王的外甥女称女『0551』的器物。...

    819 兽面纹 夔纹 对铭
  • 错金铜蟠龙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铜蟠龙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铜蟠龙,三国魏,通高11.4厘米。器通体造型为一只凶猛的张牙舞爪的蟠龙。这只神兽似乎充满了力量,蕴涵着一种一触即发的强烈动势。这件作品除对蟠龙动态的成功表现外,还有许多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它脱离了单视点的正面构图方法,具备了可供人围观欣赏的立体造型,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此器,形成了许多既衔接完整又各自独立的生动画面。龙头规整,躯干起伏,腿部坚实粗大,棱角分...

    1736 错金
  •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 博山炉,清乾隆,通高21.8厘米,盘口径10.9厘米。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豆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

    631 龙纹 博山炉 镂空 弦纹 阳文
  •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公元25-220年)高3.5厘米,长4.2厘米1974年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

    856 青铜器 鎏金铜象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师旂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师旂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师旂鼎,高15.8厘米,口径16.2厘米,重1.92kg。鼎圆浅腹,腹倾垂,二直耳,三柱足。颈饰一周长身分尾垂嘴的鸟纹。器内壁铸铭文8行79字: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以告于伯懋父。在『0016』,伯懋父迺罚得、 顯、古三百锊。 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0017』,『0018』厥不从厥右征,今毋『0017』,其又内于师旂。”引以告中史...

    896 方雷 尊彝 中史
  • 奔马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奔马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奔马纹小壶,汉,高9.6厘米,口径4厘米。小壶圆口,肩部有规矩的双系,扁圆形腹,足呈梯形,形如覆斗。小壶整体线条流畅,小巧精致。纹饰丰富细腻:颈部有锯齿纹,下方刻画一匹生动的花斑奔马,四蹄腾跃,鬃尾飘逸,形神毕肖,表现出汉代器物雄浑大气的时代风格。腹部主体纹饰的排列方式作鱼鳞状上下重叠交错,细部花纹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是一件研究汉代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具有特...

    1823 双系
  • 错金云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云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云纹敦,高10.2厘米,宽21.2厘米,口径16厘米,重1.18kg。器作半球形,双环耳,三短足。通体错金花纹。口沿饰几何纹一周,腹中部饰流云纹,下部饰窃曲纹、垂叶纹,足饰兽面纹。原有盖,已失。此器为清宫旧藏文物。...

    762 错金 几何纹 窃曲纹 兽面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