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匏形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匏形壶 |
时代 |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2259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匏形壶❖图片
匏形壶❖简介
匏形壶,通高35.5厘米,宽20.3厘米,口径12.9厘米,重2.12kg。
壶为匏形,腹上有一活动提柄,圈足,有盖,盖上有一桶状凸口。通体无纹饰。
相关知识科普
匏
匏(音咆),即俗称之葫芦。匏器是用葫芦制成的各种器皿。我国种匏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距今已有七千年之久。据考古资料,以模范制匏器在战国时即出现,明清时制匏工艺大大发展,康熙、乾隆朝达到鼎盛,品类丰富,工艺成熟。由于制匏工艺方法独特,不施斧斤而纹理天成,因此不仅在当时是宫廷一绝,即使在世界工艺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
匏形壶
盛酒器,制成匏形,多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壶
盛酒器,亦可盛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 亦为瓷器主要品种之一。瓷制壶自汉代开始流行,器型多样,用途有多种。常见的有西晋的扁壶,三国至隋的盘口壶、唾壶、鸡首壶,辽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僧帽壶以及沿用至今的酒壶、水壶、茶壶、卤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