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明”刀币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明”刀币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明”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明”刀币

战国

横1.7厘米,重17.3克

呈刀状,刀尖平钝,刀身与弧背的度数较大。刀身与刀柄连接处略成方折,面的边缘处作隆起状。柄间面背均有二直纹,柄端为圆环状。刀身正面铸阳文大篆“明”。背铸阳文大篆“右、四”。该类刀币是战国时燕国的主要铸币。它铸行时间长、流通广,数量多。

相关文章

  • 铜羊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羊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羊灯,西汉,通高11.8厘米,宽14.5厘米。铜羊灯雕作立角羊形,身体浑圆,四肢直立,昂 首凝目,憨态可掬。羊背设计成可活动的灯盘,羊体中空用以储存油脂。中国古代“羊”与“祥”通用,以羊形作灯象征吉祥。汉代的灯主要以脂膏为燃料,一般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使用时将灯炷缚成束浸在脂里点燃照明,古人称其为“膏烛”。灯炷以剥去麻皮后的麻秸即麻枲(音喜)制成,将其置于...

    389
  • 十二生肖压胜钱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十二生肖压胜钱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宋,直径7.5厘米钱圆形,中心有一圆孔,围孔一周分布十二地支字,外层饰对应的十二生肖,中间以回纹相隔。压胜钱的另一面正上方有一长方形匾,上写“张天师”三字,下为张天师捉鬼图。压胜钱是置于墓中镇墓驱邪用的。...

    1104 地支 十二生肖 回纹 压胜钱
  • 叔朕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朕簠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朕簠,高10.3厘米,宽30厘米,重3.72kg。簠长方形,直口,折壁,折壁上有兽头环耳,腹较深,方圈足的各边有缺。折壁上有兽头环耳,器身饰蟠螭纹。器内有5行37字铭文:(唯十月初吉庚)(午,叔朕)择其吉(金自作『0020』)『0021』。以保稻(粱,万年无)疆,叔朕(眉寿,子子孙孙)『0022』之宝。铭文大意:在十月第一个吉日庚午这一天,叔朕选用上好的铜...

    209 蟠螭纹 螭纹 万寿无疆
  • 毳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毳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毳簋,通高21.1厘米,宽23.8厘米,重3.96kg。此簋圆形,侈口,折沿,鼓腹,有二附耳,有盖,盖顶有圆形捉手,圈足下附三矮足。器颈与盖沿各饰一周窃曲纹带,腹与盖面均饰直道纹,圈足上饰粗弦纹一道。簋盖、器对铭,3行16字:毳作王母媿氏『0221』簋。媿氏其眉寿万年用。铭文记毳为其婆母媿氏做盛饭食用的簋,祈望媿氏万年长寿,使用此簋。此簋为河南洛阳出土。同铭...

    1499 窃曲纹 弦纹 对铭
  • 谏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谏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谏簋,高21.2厘米,宽29.5厘米,重5.28kg。簋圆形,敛口,鼓腹,圈足下有三小足,腹部两侧兽耳下垂小珥。隆盖,顶有圆形捉手。盖顶和器腹饰瓦纹,颈部与盖沿饰窃曲纹,圈足饰三角云纹。盖器对铭,器铭文9行102字,盖10行101字: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师录宫。旦,王格大室,即位。『0051』马共佑谏入门,立中廷。王呼内史先册命谏曰:“先王既命汝『00...

    226 窃曲纹 对铭 司马
  •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蟠螭纹 豆,通高39厘米,宽24厘米,重3.05kg。豆圆形,两侧有双环耳,束腰,高足,盖顶有平捉手,可以倒置。盖、器身饰蟠螭纹,高足两端饰垂叶纹,中部饰菱纹。通体纹饰均以松石末镶嵌。...

    1141 蟠螭纹 螭纹 束腰 镶嵌
  • 北流型六蛙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北流型六蛙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北流型六蛙铜鼓,通高54.7厘米,面径98厘米,足径99.4厘米。此鼓体形厚重硕大,鼓面伸出鼓颈外,面沿下折成“垂檐”,属北流型铜鼓。此鼓通体饰花纹。鼓面,3弦分晕,18晕,1晕纹饰已模糊不清,2、9、11、16、18晕饰席纹,3、8、14晕饰四出钱纹,4、7、10、13、15晕饰云纹,6、12、17晕饰圆钱纹,5晕饰半圆填线纹;鼓面边缘塑6蛙,其中一对累蹲...

    1382 北流型铜鼓 四出钱纹 累蹲蛙 雷纹
  • 镶红铜龙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春秋(前770-476年) 通高53厘米,口径11.9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出土 扁圆形壶身,椭圆形平盖,盖中立一环形捉手。其器身束口、溜肩、鼓腹、平底,项与下腹部个有一对环纽,上下呼应,而在下二纽之间,另有一环,其五只环用途,可能为负重运物的穿索固定。在壶颈处,各有鸟纹和象纹一周。在壶身上,用镶嵌红铜工艺装饰出龙纹和菱形纹,均匀分...

    1820 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嵌松石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带钩,战国后期,通长20.3厘米,宽1.5厘米,重0.04kg。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带钩作为贵族服饰用具,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装饰工艺也有所区别。此带钩不仅作工精湛,而且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嵌松石工艺进行装饰,堪称精品。...

    1854 错金 带钩
  •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厘米,口径11.3厘米。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

    465 兽吞式 回纹
  •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9.5厘米,口径5.5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卵形体,管状斜流,小口,圜底,圆柱形实心足。口下两侧有环纽,与提梁头端内侧的半环相套合。提梁作绹索形,中段残缺(经修复)。提梁的两端作蛇头形。颈饰夔纹,腹上部饰一周雷纹,腹饰十二个三角形纹。盖面呈弧形,上有伞状纽,纽上套有一个可活动的环头...

    1257 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外卒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外卒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外卒铎,通高11厘米,宽9厘米,重0.46kg。铎桥形口,方柄中空,柄内有横梁,隧饰兽面纹。隧两面分别有铭文5字,一面为铸造文字: “外卒铎”。一面为刻画文字:“锺尹。”“外卒铎”记此为外卒之铎,“锺尹”则是官名。...

    841 兽面纹
  • 嵌红铜画像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春秋晚期 通高41.8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14.6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和尚岭2号墓出土 嵌红铜画像铜壶侈口承盖,长颈,鼓腹,上腹两侧各饰一个铺首衔环,下腹内收,平底,圈足。盖顶隆起,上有四个环形钮。 盖面、器表镶嵌有红铜纹饰。器盖中心镶嵌柿蒂纹,钮与钮之间均有两只立兽。器身除圈足部分嵌对角三角纹外,其他镶嵌纹饰由上而下以对角三角...

    980 青铜器 嵌红铜画像铜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省潢川县高稻场出土 敦整体呈扁球形。盖隆起,顶部有环形六挡捉手,沿部有窄折边,且铸有三个小边卡,器身敞口,窄折沿,微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圜底,下有三条带兽面的矮小蹄足。盖上与腹上部各有4个四棱环形钮,钮上饰几何纹。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

    704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宽脊薄格剑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春秋 通长40.8厘米,宽3.6厘米,首径3.5厘米 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 前锋尖锐,两从斜宽,且有锐刃,宽脊凸起,呈三棱状,薄菱形格,扁茎,首部为圆饼状,中空。通体素面无饰。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779 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