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沙馥芭蕉仕女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沙馥芭蕉仕女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0069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沙馥芭蕉仕女图轴❖图片
沙馥芭蕉仕女图轴❖简介
《芭蕉仕女图》轴,清,沙馥绘,纸本,设色,纵92厘米,横31厘米。
自题:“美人言语巧唤作醉酴醿,七芗先生本。甲午菊秋沙馥临于粟庵。”下钤“山春所作”印。甲午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此幅是作者仿改琦笔意创作的写意仕女画。图绘女子手持花枝立于芭蕉树前闻香自醉的仪态风情。其高耸的发髻先以浓淡墨反复晕染,然后以重墨绘出根根发丝,线与面结合的绘画技法显现出女子头发的浓密及发质的柔顺。仕女的面形为瓜子脸,面部以不着痕迹的浅红色晕染,突出了人物肌肤光滑细嫩的质感和五官结构的明暗变化。其眉目间流露出矜持凄凉的怨情,与晚清文人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上所追求的“清淑静逸”之趣相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人物的衬景,一侧是刻画工细写实的芭蕉树,一侧是以淡彩直接点染的写意浮萍。二者不仅展示了作者娴熟地运用不同笔法的技能,且在画中起到了以景造势的作用。芭蕉叶的实景给人物以依托,并增强了作品清新娟秀的格调;浮萍的虚景将画面引向了纵深,扩展了作品的深远空间,并给人以丰富的暇想意境。
相关知识科普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沙馥
沙馥(1831-1906年),字山春,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绘人物、花卉,笔墨清丽雅淡。
改琦
改琦(1773—1828年),字伯蕴,号七芗、玉壶外史等,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擅绘人物、花卉,尤以工绘娴静雅丽的仕女画为时人称著。有《玉壶山房词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