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明熹宗朱由校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明熹宗朱由校像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20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明熹宗朱由校像❖图片
明熹宗朱由校像❖简介
《明熹宗朱由校》像,明,绢本,设色,纵111.2厘米,横75.7厘米。
图中画人物正面肖像,线描勾形,平涂上色。人物容貌特征明显,表情肃穆,端坐于宝座之上,身形被宽大的服饰遮掩,难辨体态。画面除主体人物外,还画有宝座、屏风和器玩陈设,勾画细密,色彩华丽。从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几幅明代帝王肖像看,绘画以单纯的形似为目的,带有相当的典制色彩,人物形象端庄严肃,缺少生动的性格塑造。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年号天启。朱由校性格荒唐怪异,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又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喜机巧水戏,创演水傀儡戏,耽于逸乐,无心朝政。他一生重用阉党,致使乳母客氏与魏忠贤专权,祸国殃民。朱由校在位期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辽东边境的危机也愈发紧迫。
相关知识科普
宝座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屏风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典制
典章制度。
阉党
阉党是指明朝末期依附宦官的官僚所形成的势力。英宗时王振、宪宗时汪直都有党羽,但势力未盛。武宗时刘瑾擅权,阁臣焦芳等依附之,其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阉党势力达到极盛。思宗即位,将其定为逆党,穷查其党羽,阉党势力逐渐消失。
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年),明代宦官。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人。善骑射,目不识丁。斗殴嫖赌无恶不作。赌博中受辱,怒而自行阉割,万历十七年(1589年)入宫。熹宗即位后,与熹宗乳母勾结,渐得宠信,被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后又令提督东厂,称九千岁。勾结内外廷官员,结成阉党,内有五虎、十狗、四十孙等名目,“导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操持国政,致使朝政一片黑暗腐败。东林党人交章弹劾其罪恶,魏忠贤得熹宗庇护,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崇祯即位后,魏被贬谪凤阳祖陵司香,旋即下令逮治,其于途中惊惧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