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2509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图片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简介
錾胎珐琅 夔龙纹多穆壶,清中期,高51.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2.9厘米。
壶作圆筒形,龙吞流,兽首衔活环链。通体在天蓝色地上饰填彩釉的花纹,以两周回纹条带界出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饰完全相同的夔龙纹饰。口、底边沿亦饰回纹条带。
多穆壶,源于蒙、藏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盛装酥油茶。清代宫廷曾以多种材料制作多穆壶,如瓷、漆器、珐琅等,这时的多穆壶已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用以陈设欣赏,不再具有盛装酥油茶的实用功能。
相关知识科普
錾胎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个品种。即将金属雕錾技法运用于珐琅器的制造中。其工艺过程是:先在已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运用金属雕錾技法在纹样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使纹样轮廓线凸出,再于凹处点施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