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1622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图片
乾隆款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简介
乾隆款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清乾隆,高15厘米,长16厘米,宽7.8厘米。
笔架呈卧羊式,背负牧人。牧羊人头戴尖帽,身着绿衣紫袍,曲腿倒坐于羊背之上,双手轻抚羊背,昂首仰视,神态怡然。高昂的羊头、牧羊人的身躯和高曲的双腿之间形成的凹处恰好放置毛笔。羊通体的卷毛纹以双线掐丝作轮廓,内填施白、褐二色的珐琅。笔架下有鎏金长方座,底部中心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笔架设计巧妙,造型生动,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别出心裁,趣味横生,是传世名品。
相关知识科普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