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1954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图片
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乾隆款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简介
乾隆款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清乾隆,直径9.5厘米,厚0.6厘米。
镜圆形,背面边沿凸起边棱一周,内作掐丝填彩釉的装饰。近景方亭矗立,周围布以绿草红花。中景以月洞门的矮墙为界,其后古树参天,楼阁高耸。远景云朵飘浮,碧波荡漾,水天相连。整个画面宁静优美,宛若仙境。左下侧在奇石处嵌长方形铜鎏金片,上阴刻楷书“乾隆年制”竖行款。
清宫档案中所见珐琅镜的制作很少,因此流传下来的就更少。该镜掐丝精细,色彩饱满,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具有乾隆朝典型的工艺特征,为传世精品。
镜配有原装蓝布外套,套面中心呈放射状的层层金片上残留着翠羽,可见原为点翠装饰。四周以双螭捧寿纹环绕,纹理由米珠缝缀而成,精工巧妙,为宫廷华丽包装的写照。
相关知识科普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