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1666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图片
画珐琅缠枝莲八宝纹攒盒
画珐琅缠枝莲八宝纹攒盒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简介
画珐琅 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清中期,高12.5厘米,口径33.5厘米,底径32.7厘米。
攒盒扁圆,直壁。盖面微隆起,以宝蓝色釉为地,中心装饰五蝠捧寿纹。外圈装饰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器壁以折枝 花卉为间隔,装饰八吉祥纹。盒内有一铜鎏金屉,上盛八个扇形攒盘及一个圆形攒盘。每个攒盘内饰折枝花卉纹。
此盒为广东制作,与造办处制作的画珐琅相比,纹饰活泼流畅,天蓝色釉较为深沉。盖面的五只蝙蝠采取俯视和侧视两种构图,俯视的三只又存在一定变化,显系采用了西洋技法。这些均展示了清中期广东珐琅的独特风貌。
相关知识科普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缠枝莲八宝纹
又称莲托八宝,为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装饰题材,一般饰于器物的主要部位,寓意吉祥。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攒盒
盛放物品的盒子,内部一般分层,并分成许多小格。
五蝠
五蝠,即五福。明朝刘三吾等奉敕撰《书传会选》卷四云:五福者,“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注云:“人有寿而后能享诸福,故寿先之,富者有廪禄也,康宁者无患难也,修好德者乐其道也,考终命者顺其正也。以王道言之,寿者尊贤养老也,富者利用厚生也,康宁者老安少怀也,修好德者任贤使能也,考终命者封谥如法送之以礼也,以福之急缓为先后。”五蝠捧寿为古代祝寿的常用题材。
五蝠捧寿
一种装饰图案。在圆形的寿字周围环绕5只蝙蝠,利用蝠与福的谐音,寓吉祥福寿之意。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