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云纹铜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云纹铜禁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云纹铜禁
时代 春秋(前770-前476年)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备注 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云纹铜禁

春秋(前770-前476年)

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子。

云纹铜禁器身为扁平长方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平面,中空无底,禁面四周及禁体四壁均饰由数层铜梗支撑的云纹。内层铜梗粗而直,以作骨干;中层铜梗稍细,由下向两侧伸出后上弯;外层铜梗最细,连缀成云纹。内、中、外数层铜梗相互套结,但以内层粗铜梗起主要支撑禁身的作用。

禁侧攀附有十二条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兽首有双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壁,作窥探状。

禁底有十二个头饰高冠、昂首咋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怪兽为足,四角各一,长边各三,宽边各一,前足前伸,后仅有一管状足用以支撑器身,既富动态,又显轻盈。

许多证据表明,这件铜禁的器体与四周纹饰是用失蜡法分段制作再合范铸造的。失蜡法,又称熔模铸造法,克服了传统泥范法的一些弱点,铸出的成品繁缛复杂,呈现出雕镂之美,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失蜡法解决了铸造更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青铜器问题,把青铜器铸造推向又一个高峰。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失蜡法铸件,它的出土把我国失蜡法工艺的使用年代又提前了百余年。

(文字内容原载于《云纹铜禁》《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两图书。其中: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系列图书《云纹铜禁》,向祎编著,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10月;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之《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

相关文章

  • “司母辛”四足觥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司母辛”四足觥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 通长46.5厘米          盛酒器,器身奇特,前部似牛呈立兽状,头上有卷曲的犄角,中脊至尾为卷龙纹...

    535 青铜器 司母辛四足觥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 几何纹 带钩,战国后期,通长13厘米,宽0.4厘米,重0.02kg。此带钩为琵琶形兽头带钩,通体饰错金几何纹图案,风格独特,装饰华丽,有很强的立体感。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

    555 错金 几何纹 带钩 琵琶
  • 狩猎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狩猎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狩猎纹 豆,春秋,高21.4厘米,口径18.5厘米,重2.22kg。豆硕腹,作半球形,双环耳,高柄,圈足。腹饰嵌红铜狩猎纹,足饰鸟兽纹。...

    1028 狩猎纹 嵌红铜
  • 虢叔旅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虢叔旅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虢叔旅钟,通高65.4厘米,铣距36厘米,鼓距26.6厘米,重34.6kg。此钟体呈合瓦形,桥形口,长乳,甬饰环带纹。钟钲部有铭文4行,左鼓有铭文6行,共计91字。从钲部开始顺读:虢叔旅曰:“丕显皇考惠叔穆穆秉元明德,御于厥辟,得纯亡愍。旅敢肇师型皇考威仪,淄御于天子。迺天子多赐旅休。”旅对天子鲁休扬,用作朕皇考惠叔大林和钟。皇考严上,異在下。『0046』『...

    1055 环带纹
  • 田告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田告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田告方鼎,通高15.6厘米,宽15厘米,重1.68kg。鼎长方体,方口唇,双立耳,直壁,四柱足。有盖,盖扁平,上有一环形钮。口下饰兽面纹,腹上有三排乳钉纹,排列成“凹”形,足饰三角云纹。盖与器有对铭,各2行6字:田告作母辛尊。铭文记田告为其母辛做祭器。此鼎为陕西宝鸡出土。...

    814 兽面纹 对铭
  •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约公前17世纪——前11世纪)       通长17厘米 宽15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人民公园出土        钺前有弧形刀,两角外侈,身内缩,平肩,内扁宽,肩下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穿。钺中部铸一饕餮,双耳外耸,圆目突起,镂空的大嘴中兽牙交错,甚为狞厉。...

    902 青铜器 饕餮纹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一刀平五千”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新莽时期通长约7.4厘米,圆径约2.7厘米,重29克 “一刀平五千”钱,俗称“金错刀”“错刀”,由“刀环”与“刀身”两部组成。环如大钱,有内外廓,面文穿上下分别以黄金错“一”“刀”二篆字,直读,字面与钱面平齐;身形如刀,刀身有周廓,面文“平五千”三篆字,阳文。素背。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枚当时的五铢钱,二枚兑换黄...

    1751 青铜器 一刀平五千钱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魏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魏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魏鼎,通高24.2厘米,宽30.4厘米,重7.06kg。鼎圆体,敛口,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环钮。器口、腹、盖上铸有铭文19字: (盖):“三斤十一两。”(器口):“魏三斗一升,二十三斤。”(器身):“囗三斗一升。”...

    1108
  •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

    1266 弦纹 浮雕 回纹 兽面纹
  • 凤鸟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凤鸟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凤鸟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8厘米,重179.3g。铜镜圆形,外缘为素面低卷沿,弦钮,方形钮座。4只回首的凤鸟各占踞钮座一角,尾羽高扬舒展,呈流畅的“S”形线条。四凤之间沿镜内缘各伸出一花枝形图案,上立一短尾小鸟。铜镜的地纹为布满碎点的连续山字纹并间以云纹。此铜镜图案主次分明,对称规整,线条流畅,与四川省羊子山工地征集的一面铜镜十分相似。...

    800 素面 地纹
  •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通高21厘米,宽15.7厘米,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

    1998 潞国 回纹 兽面纹 填漆 仿古彝器 三代
  • 跽坐人漆绘铜灯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跽坐人漆绘铜灯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跽坐人漆绘铜灯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通高48.9厘米,盘径23.7厘米 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出土 铜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可进行拆装,且各部分之间对接紧密,整体髹漆尽脱。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右衽深衣,腰系以带钩扣合的革带,双手合擎“Y”形灯架,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跽坐人面部结构准确,表情沉静,形体塑...

    569 青铜器 跽坐人漆绘铜灯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通高21.1厘米,宽14.6厘米,重2.57kg;通高19.8厘米,宽13.8厘米,重2.17kg;通高18.9厘米,宽12.8厘米,重1.7kg;通高16.9厘米,宽11.5厘米,重1.36kg;通高15.6厘米,宽10.8厘米,重1.12kg;通高14.3厘米,宽9.9厘米,重1.04kg;通高13.2厘米,宽8.8厘米,重...

    1510 蟠螭纹 螭纹 蟠虺纹
  •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8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墓出土 铜壶小口直领,平肩鼓腹,下有三足。盖顶中央有一环,其外有圆涡纹,肩部有对称的双耳,器盖周边及肩部刻有带状回纹,腹为对称的斗虎纹。 这种器形为北方周墓中所罕见,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虎纹为阴刻而成,细致精巧,构图自然生动。 (文字内容源于河...

    1246 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昶仲侯”铜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春秋 通高18.5厘米,流至尾长36厘米,宽16.5厘米 1980年河南省泌阳县郭岗村出土 该器前部有宽槽状流,腹较深,圜底,下有四条扁兽状足,后部有弓身卷尾的兽形鋬。口沿下饰变形窃曲纹,余饰瓦棱纹。内地铸铭3行:昶仲侯作宝匜其万年子子□□□宝用享。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

    1752 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