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452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图片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款识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简介
仿定窑白釉凸花蟠螭纹鸠耳尊,清乾隆,高20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尊侈口,短颈,斜肩,鼓腹,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置鸠形耳,肩部凸起弦纹一道。通体施白釉。以印花装饰,颈部饰波折纹和如意头纹,腹部凸雕蟠螭纹。外底白釉下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造型、纹饰均仿汉代青铜器,鸠耳有“长寿”的吉祥寓意。乾隆时期此种造型的尊除了仿定窑白釉外,尚见有青花、茶叶末釉等品种。
相关知识科普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蟠螭纹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印花
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