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凤鸟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凤鸟纹镜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凤鸟纹镜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1956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凤鸟纹镜❖图片

凤鸟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凤鸟纹镜❖简介

凤鸟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8厘米,重179.3g。

铜镜圆形,外缘为素面低卷沿,弦,方形钮座。4只回的凤鸟各占踞钮座一,尾羽高扬舒展,呈流畅的“S”形线条。四凤之间沿镜内缘各伸出一花枝形图案,上立一短尾小鸟。铜镜的地纹为布满碎点的连续山字纹并间以云纹。

此铜镜图案主次分明,对称规整,线条流畅,与四川省羊子山工地征集的一面铜镜十分相似。


相关知识科普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相关文章

  • 九世同居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九世同居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九世同居铜镜,明代。镜圆形,平钮,纽外饰四个方框,内各铭一字,顺读为“九世同居”。边缘作双弦纹。...

    1548 弦纹
  •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 狩猎纹 壶,战国,通高40.7厘米,宽24.6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16.7厘米,重4.82kg。壶圆体,侈口,盖顶双伏兽钮,圈足。器身被四圈宽带纹分为四层,各层均饰狩猎纹,宽带内饰三角 云雷纹,足饰菱形花纹。通体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1894 嵌红铜 狩猎纹 云雷纹 雷纹 镶嵌
  • 三足分体铜甗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分体铜甗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分体铜甗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43厘米,口径22.5厘米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由甑、釜两部分组成。甑为敞口,下束腰,有两个对称兽面活环耳。釜为圆球形,有两个对称活环耳,三蹄形足。通体素面。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

    224 青铜器 三足分体铜甗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月宫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月宫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月宫镜,唐,直径14.5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镂空为镜钮。一侧为嫦娥振袖起舞,另一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作跳跃状。镜缘饰云纹。唐以前铜镜多为圆形或方形,唐代开始流行花式镜,菱花形为其中最具特色者。...

    832 桂树
  •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约公前17世纪——前11世纪)       通长17厘米 宽15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人民公园出土        钺前有弧形刀,两角外侈,身内缩,平肩,内扁宽,肩下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穿。钺中部铸一饕餮,双耳外耸,圆目突起,镂空的大嘴中兽牙交错,甚为狞厉。...

    902 青铜器 饕餮纹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五子登科”人物多宝纹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五子登科”人物多宝纹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五子登科”人物多宝纹铜镜,清,直径38.5cm圆镜圆钮,圆形浅浮雕钮座。以镜钮为中心,四周环列有仙鹤、卧牛等瑞兽纹,有手持琴、笙等乐器的人物纹,有宝瓶、香炉、方胜、花卷、莲花等多宝纹。其中间隔分布有四个凸棱方格,每个方格内各铸有一字铭,旋读合为“五子登科”。“五”字旁有一四字戳记,为铸镜匠人款识。最外圈纹饰为飞鹤流云纹相间排列一周。凸圈带外卷缘。...

    99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青铜器藏品
  • 错金嵌松石樽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樽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樽,高15.3厘米,宽12.2厘米,重0.66kg。樽筒形,有环鋬,扳作鸟形,平底,三兽足,足上端为兽首。器通身以绿松石镶嵌成菱形、三角形纹饰,再以细线菱形错杂其间,细线菱形之上下角错金为饰。...

    1580 错金 镶嵌
  • 内向十六连弧三龙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 “祖辛”铜卣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祖辛”铜卣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祖辛”铜卣商代后期(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25.7厘米,口长10.3厘米,口宽9.1厘米 1965年河南辉县褚丘出土 卣大体呈椭圆形,有盖,盖隆起,上有瓜棱状纽,沿下折。器身子口,鼓腹,圜底,圈足,并有提梁。整器分段饰有夔龙纹、凤鸟纹、瓦棱纹等,并有突起的扉棱。器盖对铭“祖辛”二字。这件铜卣造型典雅、纹饰清晰,是典型的三层纹饰结构,体现了商代...

    750 青铜器 祖辛铜卣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虎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父乙鼎,西周,口径16.8厘米,高20厘米。该鼎之造型是西周早期常见的形制。鼎口上立圜顶耳,折沿,方唇,腹壁与圜底弯曲相和,底部三角形范线十分清晰,三条柱足较长。口沿下饰一周由细雷纹构成的展体式羽脊 兽面纹。内壁一侧近口沿处铸有铭文三字:“虎父乙”。“虎”是这件铜器主人的族名,“父乙“是他已故的父亲,排在乙日祭祀,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每天都要祭祖先,因而要排列...

    623 雷纹 兽面纹
  • “江叔”铜鬲(附匕)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江叔”铜鬲(附匕)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江叔”铜鬲(附匕)春秋 鬲高10厘米,口径16厘米 匕长16厘米,宽4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墓出土 鬲为敛口,平沿外折,束颈,微鼓腹,分裆,蹄足上空下实。腹部饰两两相对的象首纹三组,象首之间有三条半月形凸起的扉棱与三足上下对应。内地有铭文3行15字“江叔□作其□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

    1449 青铜器 江叔铜鬲附匕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红铜蛙兽纹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蛙兽纹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蛙兽纹盘,通高12.6厘米,宽41.7厘米,重3.38kg。盘圆形,圈足,双附耳。盘口下饰蟠螭纹二周,足饰三角 夔纹一周及云纹一周,双耳饰动物纹。盘内底正中饰一“六星”纹,周围饰四蛙,外有八兽形纹,均以红铜镶嵌。...

    903 嵌红铜 蟠螭纹 螭纹 夔纹
  •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

    1266 弦纹 浮雕 回纹 兽面纹
  • 兔猴铜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兔猴铜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兔猴铜带钩,汉,长16.2厘米。带钩通体鎏金,动物装饰均采用高浮雕手法。带钩前端为鸟首钩,后端装饰猴纹,猴一腿立,另一腿向后弯曲,双爪捧握食物。带钩正中还饰有一卧兔,兔耳较长,形态生动。带钩是古人腰带上的挂钩,铜制带钩最早在游牧民族地区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中原地区出现,一直沿用到汉代。...

    1444 带钩 鎏金 浮雕
  • 兽首编磬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首编磬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首编磬(6件),战国后期,长27.6厘米,宽6.7厘米,重1.15kg;长23.2厘米,宽5.8厘米,重0.83kg;长22厘米,宽5.5厘米,重0.8kg;长19.8厘米,宽5.3厘米,重0.65kg;长18厘米,宽5厘米,重0.5kg;长15厘米,宽4.1厘米,重0.3kg。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

    113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