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紫檀木嵌染牙广州十三行图插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紫檀木嵌染牙广州十三行图插屏 |
时代 | |
门类 | 家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0910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紫檀木嵌染牙广州十三行图插屏❖图片
紫檀牙雕广州“十三行”图插屏
紫檀牙雕广州“十三行”图插屏局部画面
紫檀木嵌染牙广州十三行图插屏❖简介
清,高141厘米,宽47.5厘米,长87厘米。
插屏边座为紫檀木制。屏的边框雕双边线夹夔纹及锦结图案。两柱间的绦环板浮雕蝙蝠和夔纹。站牙及座墩为蝙蝠加卷草纹。屏心以染牙雕刻,镶嵌广州风景。画面以十三洋行的建筑为主体,描绘了当时广州的通商贸易景象。此外画面中著名的建筑还有靖海门、五仙门、粤秀山镇海楼等。插屏背面用楠木板,嵌染牙博古花蝶图案。
相关知识科普
插屏
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绦环板和抱鼓墩组成。插屏的屏心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镶嵌、牙雕镶嵌、髹漆描金等装饰手法刻画山水、人物、风景等内容,极为美观,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为素板。这种屏风在明清两代风行一时,在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寝宫中随处可见。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绦环
在家具的板心或其它构件上浮雕或彩绘方形或圆形的绦线,称为绦环。
绦环板
传统家具上的一种构件,常用于柜门的板心,屏风的上眉板、腰板和下裙板上。其作法是沿边框里侧于板心浮雕一周突起的棱线,并保持与边框平行。突起的线纹由于四角相连成方环状,犹如衣服上的绦边,故曰“绦环板”。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站牙
家具的构件,多见于带座的屏风上,位于立柱前后及两侧,用以托夹立柱。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楠木
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楠木美观,但不如硬木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