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夔龙纹铜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夔龙纹铜镈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夔龙纹铜镈
时代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备注 通高92.5厘米,铣长65.6厘米,铣间53.5厘米,鼓间44厘米,舞修45.5厘米,舞长36.8厘米,纽高27厘米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夔龙纹铜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夔龙纹铜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夔龙纹铜镈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92.5厘米,铣长65.6厘米,铣间53.5厘米,鼓间44厘米,舞修45.5厘米,舞长36.8厘米,纽高27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钟体呈合瓦形,平口。篆部花纹为相交的两条夔龙,篆间有三排盘龙形枝,鼓部装饰交缠的夔龙纹,舞部饰夔龙纹,舞中立夔凤形复纽。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之《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44页。)

相关文章

  • 四蛇饰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蛇饰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蛇饰甗,高44.7厘米,宽33.7厘米,口径28.7×23.2厘米,重12.3kg。甗分体式。甑呈长方斗形,直口附耳,口内无隔,腹高深,上部外侈,下部收敛,平底上有箅孔,甑下有榫圈,是为子口。鬲直口附耳,口内有用来插甑之榫圈的凹形母口,肩四角各饰以盘蛇,蛇上颈昂起,双眼凸于头顶处,鬲鼓腹,饰四球,分裆线连于腰际,足为蹄形。甑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

    1686 雷纹 重环纹
  • 三翼镞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翼镞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翼镞战国 残长5.1厘米 1936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 这件三翼镞,前锋尖锐,截面呈三角形,有后锋,有三翼,且分别外张,翼后三分之二为镂空状,翼尾有波浪形细支撑与其关相连。 这种三翼镞的设计形式,使其在飞行中接受的空气阻力比较均匀,稳定性更好;而三翼之间形成的夹角具有与双翼镞叶面上的血槽同样的功能,使三翼镞杀伤力与穿透力兼顾的特征更加明显。 (文字来...

    1084 青铜器 三翼镞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 狩猎纹 壶,战国,通高40.7厘米,宽24.6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16.7厘米,重4.82kg。壶圆体,侈口,盖顶双伏兽钮,圈足。器身被四圈宽带纹分为四层,各层均饰狩猎纹,宽带内饰三角 云雷纹,足饰菱形花纹。通体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1894 嵌红铜 狩猎纹 云雷纹 雷纹 镶嵌
  • “黄夫人”甗形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夫人”甗形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夫人”甗形盉春秋(前771-前476年) 通高18厘米,口径11厘米 1983年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 其上为平顶盖,兽头形流,腹部内收,中有圆形无孔箅,后有弯曲上翘的鋬手,口沿有铭文:“黄子乍(作)黄甫(夫)人行器,则永宝宝霝冬(终)霝复”16字。 盉为古代调酒的器具,而黄夫人甗形盉的造型与传统的盉不一样,是春秋中期南方地区出现的新器型...

    215 青铜器 黄夫人甗形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红铜鸟兽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鸟兽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鸟兽纹壶,通高39.2厘米,宽27.7厘米,口径12.9厘米,足径16厘米,重8.2kg。壶圆体,侈口,圈足,双兽首耳衔环。颈饰变体蕉叶纹、云纹,肩饰云纹,腹部正中以云纹一周将壶腹隔为二区,各饰鸟兽纹一周,腹下部饰交颈夔纹,圈足饰云纹。颈、肩、腹、足之云纹内以红铜镶嵌。...

    396 嵌红铜 蕉叶纹 夔纹 镶嵌
  •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觚,通高15.1厘米,宽10.7厘米,重0.37kg。觚体圆,喇叭形状,侈口,束腰,圈足。腰饰兽面纹,无地纹,上饰弦纹二道,下饰弦纹三道。兽面纹觚形体较小,纹饰简单,颈部较短,口沿向外伸张不大,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

    1455 兽面纹 束腰 地纹 弦纹
  • 龙耳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耳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耳簋春秋 通高28厘米,口径26.5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有盖,敛口,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腹侧饰一对龙形而,器盖与器身分别铸有四个夔龙状扉棱,扉棱两侧饰以瓦纹、蟠螭纹及重环纹带,圈足上饰蟠虺纹和四个凸起的兽首。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

    541 青铜器 龙耳簋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羊尊,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

    1266 弦纹 浮雕 回纹 兽面纹
  • “状元及第”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状元及第”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状元及第”铜镜,清,直径14.7cm圆镜圆钮。环钮分布有四个凸棱方格,每个方格内各铸有一字铭,对读合为“状元及第”。“状”“第”二字之间有一长方格,内容难以辨读,应为“□□□造”四字铭记,是铸镜匠人的款识。...

    112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青铜器藏品
  • “司母辛”四足觥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司母辛”四足觥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 通长46.5厘米          盛酒器,器身奇特,前部似牛呈立兽状,头上有卷曲的犄角,中脊至尾为卷龙纹...

    535 青铜器 司母辛四足觥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通高35.3厘米,宽28.5厘米,重740克。鼎圆体,口沿外折,双立耳,大腹,颈部及腹部均有六凸棱,腹下有三柱足。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兽面纹,足根部以凸棱为中心饰兽面纹。器内壁有族名“『0035』”。...

    1443 夔纹 兽面纹
  • 神兽纹博山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神兽纹博山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神兽纹博山炉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高27厘米,盘径28.2厘米 征集 器由炉、支柱和底盘三部分组合而成。炉体近似桃形,炉盖顶饰一飞鸟,其下有多座相连的山峰,山间饰线刻神兽纹。炉底亦饰线刻神兽纹,并随山势和兽纹的走向,有镂孔多个。其一侧附一矩形纽,纽内套一环耳。支柱为一羽人。羽人下有神龟及四神兽组成的基座。底盘侈口,折沿,浅腹,平底。素面无纹。...

    609 青铜器 神兽纹博山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亚『0007』方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07』方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07』方罍,通高60.8厘米,宽37.6厘米,重20.8kg。罍方体,方口,有盖,直颈,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鼓腹,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腹部正面下方有一兽首鋬,方圈足外撇。盖、颈、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盖作屋顶形,顶上有一钮。钮、盖、腹部饰兽面纹,颈、肩、足部饰夔纹。盖、器有9字对铭,盖铭2行,器4行:亚『0007』(音酗)者『0008』(...

    977 浮雕 兽面纹 夔纹
  •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45.3厘米,口径25厘米 征集 器上部近喇叭形,口上有一对伞状柱,扁鼓腹,下有三个大空锥足,折弧形鋬。颈部饰弦纹与乳丁文,腹部有五个突起的圆形饰。造型古朴,纹饰简单且欠规整。夏代开始,中原王朝的王公贵族开始用合范法来铸造青铜礼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

    1344 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其次勾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其次勾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其次勾鑃,春秋后期,通高51厘米,宽19.9厘米,重7kg。器曲口,腔体窄而深,两侧略倾,长柄。腔体近柄处饰回纹和蕉叶纹。两侧鼓部有铭文32字:唯正(月)初吉丁亥,其次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用祈万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大意是:在正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其次选上好的铜料铸此勾鑃,用来祭享以表达孝意,祈求万寿。子孙后代,永保用之。此器为浙江武康山出土,同...

    1116 勾鑃 回纹 蕉叶纹 在正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