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钺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钺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长17厘米,刃宽15 厘米

1954 年郑州市人民公园出土 

钺之形源于斧,从劳作工具而发展为刑杀武器,随之成为权力的象征,《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钺为复合型兵器,安装木质长柄,常为随侍王侧的仪仗武器,《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入纣宫时“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学者考证,“王”字本义即为斧钺之形。

相关文章

  •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9.5厘米,口径5.5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卵形体,管状斜流,小口,圜底,圆柱形实心足。口下两侧有环纽,与提梁头端内侧的半环相套合。提梁作绹索形,中段残缺(经修复)。提梁的两端作蛇头形。颈饰夔纹,腹上部饰一周雷纹,腹饰十二个三角形纹。盖面呈弧形,上有伞状纽,纽上套有一个可活动的环头...

    1257 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蟠螭纹 豆,通高39厘米,宽24厘米,重3.05kg。豆圆形,两侧有双环耳,束腰,高足,盖顶有平捉手,可以倒置。盖、器身饰蟠螭纹,高足两端饰垂叶纹,中部饰菱纹。通体纹饰均以松石末镶嵌。...

    1141 蟠螭纹 螭纹 束腰 镶嵌
  • 鎏金团兽形节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团兽形节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西汉直径4.1厘米,厚2.6厘米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

    526 青铜器 鎏金团兽形节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嵌松石樽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樽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樽,高15.3厘米,宽12.2厘米,重0.66kg。樽筒形,有环鋬,扳作鸟形,平底,三兽足,足上端为兽首。器通身以绿松石镶嵌成菱形、三角形纹饰,再以细线菱形错杂其间,细线菱形之上下角错金为饰。...

    1580 错金 镶嵌
  • 变形蟠螭纹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春秋 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足径10.8厘米 1993年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窖藏出土 圆盘,平折沿,直壁,浅腹,平底,下有粗柄喇叭形高足。腹壁饰双首连体的夔龙纹一周,余皆素面。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648 青铜器 变形蟠螭纹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8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墓出土 铜壶小口直领,平肩鼓腹,下有三足。盖顶中央有一环,其外有圆涡纹,肩部有对称的双耳,器盖周边及肩部刻有带状回纹,腹为对称的斗虎纹。 这种器形为北方周墓中所罕见,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虎纹为阴刻而成,细致精巧,构图自然生动。 (文字内容源于河...

    1246 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战国(前475-前221年) 鉴通高21.6厘米,口边长30.1厘米;罍通高32厘米,口边长15.6厘米 勺长43.7厘米 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出土 出土时方罍置于方鉴内,罍内附勺。方鉴四壁各攀附一曲身探首之龙,形态生动。器口、颈及腹部方栏内施错金嵌绿松石方形和菱形花纹。方罍肩和腹部用错银丝组成的几何纹带将器表隔成方栏。...

    1818 青铜器 错金方鉴 错银方罍附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0.1厘米,口径16.2厘米 1980年河南信阳罗山蟒张出土 鼎直口,宽沿,两耳立于口沿上,圆腹分裆,柱形足。颈部饰勾连云纹,腹部以三足为中心,饰三组云雷纹衬地的兽面纹。兽面两侧配置有倒夔纹。腹内壁铸有铭文“息”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

    396 青铜器 息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松石云纹方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松石云纹方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松石云纹方豆战国早期 高24.5厘米,口宽12.9厘米 1935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 盖上置圆形捉手,四阿式顶,下接四方形宽边。器体上部为方形深腹盘,下接细柄,足扁平。通体饰云纹,镶嵌绿松石。此器纹饰典雅秀美,镶嵌工艺精细,是魏器中之珍品。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

    672 青铜器 嵌松石云纹方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鸟形勺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形勺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形勺,战国前期,高7.9厘米,长17厘米,口径长8厘米。勺身椭圆形,圜底圈足,身前部有突起的雀鸟形雕饰,后有单柄与之相对,柄呈平板状,上有繁缛的锦文。勺是舀酒器。这件勺有圈足,可以稳稳地置于几案上,因此又是一件可用来直接饮酒的器物。...

    861
  • 伯盂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伯盂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伯盂,高39.5厘米,宽53.3厘米,重35.8kg。此盂圆腹,卷沿,有二附耳,圈足。颈部前后饰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夔首鸟身的变形夔纹,也称夔鸟纹。腹部饰宽叶纹,圈足上饰对角夔纹。盂内底有铭文2行15字:伯作宝尊盂,其万年孙子子永宝用享。大意是说:伯做了这件宝贵的盂,希望后代子孙永远享用,并以此为宝。...

    1643 浮雕 夔纹
  •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5厘米,口径4.7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3出土 有盖,外折沿,长颈,微鼓腹,平底,下有三个小兽状足。盖两侧各有一环耳附于沿边,提链两端各有一条直链,从盖环中穿过,盖上饰一组浅浮雕盘龙,器身从上至下饰五周蟠虺纹带,壶颈部饰一周三角蝉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

    590 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春秋后期,通高6.9厘米,宽14.9厘米,重0.24kg。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援两面有8字铭文:邗王是野,作为元用。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

    1264 镂空
  • 其次勾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其次勾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其次勾鑃,春秋后期,通高51厘米,宽19.9厘米,重7kg。器曲口,腔体窄而深,两侧略倾,长柄。腔体近柄处饰回纹和蕉叶纹。两侧鼓部有铭文32字:唯正(月)初吉丁亥,其次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用祈万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大意是:在正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其次选上好的铜料铸此勾鑃,用来祭享以表达孝意,祈求万寿。子孙后代,永保用之。此器为浙江武康山出土,同...

    1116 勾鑃 回纹 蕉叶纹 在正月
  • 蟠螭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 鼎,战国后期,通高21.5厘米,宽27.5厘米,重4.63kg。鼎形体较圆,有盖,大腹,双附耳,底承以三蹄形足。腹饰蟠螭纹二周,盖上有三伏牺形饰,另饰有蟠螭纹三周,耳两侧饰鸟纹。...

    1619 蟠螭纹 螭纹 三伏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