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333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图片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后式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团正龙纹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下摆团行龙纹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袍内衬缎里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简介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清光绪,身长141厘米,两袖通长181厘米,袖口宽25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后开裾长80厘米,八团直径29厘米。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褂用二至四色晕法,在石青色缎地上以平针、套针、平金等针法及缉米珠工艺彩绣、穿缀万字地八团彩云白龙纹、海水江崖及杂宝等纹样。袍内衬月白色祥云团龙寿字织金缎里。袖口沿镶石青万字织金缎边。领口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余缀石青色织金缎扣袢四。
此褂为清代皇后吉服。其绣工简练,水路清晰,不囿于清代传统珠绣的制作方法,将绿、浅绿、黑、明黄、蓝色料珠与珊瑚珍珠米珠结合使用,表现出清晚期浓艳夸张的装饰风格。
相关知识科普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缉米珠
又称串珠绣,是将宛如米粒大小的珍珠、珊瑚珠钻孔,用丝线穿起来,按所需纹样,依次钉在绸或缎地上。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