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1054731-6/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图片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海棠蚱蜢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杏林春燕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石竹蜻蜓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丽春蝴蝶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桃花黄鹂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之梅花翠鸟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简介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清,每开长26厘米,宽22厘米。

此图册为花鸟草虫图与仿董其昌诗跋合璧的作品,共6帧,分别为:海棠蚱蜢、杏林春燕、石竹蜻蜓、丽春蝴蝶、桃花黄鹂、梅花翠鸟。此图册除运用套针缠针抢针平针等顾绣常见针法绣花草外,还以一些特别的针法绣制细部,如用冰纹针绣蜻蜓翅膀,如纱如雾,惟妙惟肖,以滚针绣蚱蜢和蝴蝶之须,线条轻细且有动感,其丝细过于发,针微如毫,可谓针神技绝。又以施毛针绣鸟羽,丝缕走向逼真精妙,仿佛飞鸟入画,所绣蝶翅也宛如翅粉犹存。图左仿董其昌诗跋用墨丝绣成,与绣画合璧,风雅别致,相得益彰。每开均绣有“露香园”、“虎头”朱印。

此图针法穷极巧变,平齐工整,妙手天成。配色自然写实,“生气廻动,五色灿烂,有过于黄筌父子之写生”。顾绣作为江南闺阁绣,擘丝之纤细,针法之繁复,晕色之精妙,气韵之传神,为世人所称颂,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亦曾赞叹:“技至此乎!”


相关知识科普


顾绣

起源于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顾名世之家,故名。顾名世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亩地筑园,筑园时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园名“露香园”,顾家刺绣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海棠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

黄鹂

亦称“黄莺”、“黄鸟”、“鸧鹒”。鸟纲,黄鹂科。中国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体长约25cm。雄鸟羽色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雌鸟羽色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直至第三年才逐渐消失。栖树上,营建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转,常被饲作观赏鸟。主食林中有害昆虫。夏季分布于中国、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翠鸟

亦称“钓鱼郎”。鸟纲,翠鸟科。体长约15cm,头大,体小,咀强而直,额、枕和肩背等部羽毛以苍翠、暗绿色为主,耳羽棕黄,颊和喉白色,飞羽大部分黑褐色,胸下栗棕色,尾羽甚短。常栖息水边树枝或岩石上,伺机啄取鱼虾。为中国东、南部常见的留鸟。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斜缠针

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抢针

传统刺绣针法之一,又称“戗针”。按纹样形状分层刺绣,其针法有三类:从纹样外缘向内刺绣称“正抢”,从内向外并将绣线扣压成弧形者称“反抢”,绣一层空白一层称“迭抢”。抢针主要用于表现物象色彩的深浅变化,具有晕色效果,纹样层次分明,装饰性强。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滚针

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

黄筌

黄筌(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字要叔,成都人。画家。后蜀广政七年(944年),淮南地方向后蜀国朝廷进贡了几只仙鹤,皇帝命黄筌将仙鹤依样画在后宫偏殿的墙壁上,黄筌便在写生的基础上描绘了6只仙鹤或警觉、或啄苔、或理毛、或翘足、或仰天长唳的不同姿态,犹如真鹤附壁,以至几只活的仙鹤经常跃到墙旁起舞,久久不愿离去。皇帝惊叹于黄筌的画艺,于是将这座偏殿命名为“六鹤殿”。黄筌还曾在蜀国皇宫八卦殿的墙壁上画四时花鸟,由于画得极为逼真,飞在空中的苍鹰从远处看到了墙上画的雉鸡,竟然从天而降,连连扑击。黄筌所在的后蜀国于965年被一个新起的朝代——宋朝所灭。黄筌此时已是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与宫中其他的艺匠一道被迫迁往远离故乡的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新王朝服务,不久就去世了。而他的两个儿子黄居寀和黄居宝继承了父亲的技艺,继续在花鸟画领域内驰骋,成为花鸟画一大流派的创始者。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素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黄家”即指黄筌和黄居寀、黄居宝父子。他们所开创的富贵、华丽、写实的画风,成为后来历代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

相关文章

  • 石青色云纹缎地平金蟒补袷朝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云纹缎地平金蟒补袷朝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云纹缎地平金蟒补袷朝服,清晚期,身长130厘米,两袖通长214厘米,袖口25厘米,下摆宽114厘米。清宫旧藏。此衣圆领,右衽大襟,马蹄形袖端,上衣下裳相连属,下裳施襞积。石青色四合如意云纹缎面,蓝青布里,钉素面铜扣五枚。袖、襟边和下摆边镶石青色勾莲纹织金缎边和姜黄色剪绒边各一道。前胸后背绣金行蟒纹方补各一。据《大清会典》的规定,清代文武品官的朝服以不同...

    1984 地平 平金 大襟 素面 勾莲 勾莲纹 织金缎 织金
  •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清咸丰,身长144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123厘米,裾长83厘米。清宫旧藏。朝褂为无袖对襟式,左右开裾。褂用石青色素缎做面,内衬大红色四合如意云纹团龙团寿织金缎里。通身以五彩丝线和金线绣制纹饰,前后身绣立龙各二,周围点缀五色云,下幅饰八宝平水。褂边镶三色金边和石青色团龙杂宝纹织金缎边各一道。此褂是清代后妃穿用的礼服。附二黄条,墨书...

    331 平金 对襟 织金缎 织金 五彩 八宝 杂宝纹
  •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清乾隆,纵26厘米,横31厘米。清宫旧藏。《全韵诗》是乾隆皇帝以四声切韵来阐述清朝创业之艰辛,从满族起源的神话追溯源流,记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艰难创业、建立后金政权的辉煌历史。此册页在米色地上用蓝色线缂织蓝字行书21页,并在册页四边织回纹装饰。缂织技法为平缂、搭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转折流畅,行笔稳重。此外,册页前...

    244 缂丝 满族 册页 回纹 平缂 搭缂 描金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清,身长122厘米,两袖通长17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02厘米,左右裾长58厘米,后裾长65厘米,补子21.5厘米×23.5厘米。清宫旧藏。补服圆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左右裾上端有铜镀金光素扣各1枚,后裾下端有扣鼻左右各1枚,便于骑坐时将后襟掀起。对襟有铜镀金光素扣4枚。补服为元青色团寿字暗花绸,织造细密。胸前背后...

    598 纳纱 对襟 织造 一丝串 卷草纹 卷草 斜缠针 缠针
  • 洒线绣蜀葵荷花五毒纹经皮面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洒线绣蜀葵荷花五毒纹经皮面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洒线绣 蜀葵荷花五毒 纹经皮面,明,纵30厘米,横27厘米。面料以黄色二经绞直经纱为底衬,上用红、蓝、黄、绿、棕、白等色衣线和蜀绒线为绣线,采取二至三色润色法,用散套、正戗、平针、缉线、反戗针等针法绣制花纹。经皮面上部绣五色云,下部绣争奇斗艳的荷花和蜀葵,并在硕大的蜀葵叶上饰有蜈蚣、蝎子等五毒纹饰,花纹为间隔排列。其经皮面用红色衣线以洒线绣技法绣制菱形锦纹地...

    1467 洒线绣 蜀葵 五毒 五毒纹 纹经 衣线 绒线 平针
  •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串珠绣四团龙褂料,清乾隆,长242厘米 ,宽155厘米。清宫旧藏。 褂料为八枚三飞缎纹地,上绣四团正龙,无章。主要针法有打籽绣、缉线绣、串米珠绣等,用色丰富并用圆金线钩边,缉线精工,串珠整齐,设色沉静秀丽,构图严谨丰富,为清中期缉线与串珠绣之典型。...

    269 八枚三飞 打籽 缉线 缉线绣 圆金线
  •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清晚期,身长79厘米,两袖通长114厘米,袖口17厘米,下摆96厘米。清宫旧藏。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有披领。袍以明黄色直径纱为地,上绣金龙纹,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襞积前后团龙各九,下裳行龙六,衽正龙一。披领行龙二,马蹄袖正龙各一。间饰十二章、五色云和八宝平水纹。龙纹以金线绣成,并辅以银线和缉线,使得龙...

    1098 直径纱 五彩 大襟 龙纹 行龙 十二章 八宝 缉线
  •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 平金云龙袷褂,清早期,身长107厘米,两袖通长117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96厘米,左右开裾长45厘米,后开裾长50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此袷褂以二至四色晕在红色纱地上用明黄色加捻衣线满纳回纹地,其上再用平针、缠针、钉线、套针、平金等针法加绣彩云金龙及海水江崖纹饰。褂内衬月白色暗云纹实地纱里,襟缀铜鎏金 錾...

    472 回纹 平金 对襟 衣线 平针 缠针 钉线 套针
  • 明黄色平金海水金龙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平金海水金龙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平金海水金龙活计,清光绪皇帝御用服饰织绣佩饰。全套七件,包括荷包一对、褡裢、表套、搬指套、眼镜套、表套。明黄色素缎面,平金银绣海水江崖、五彩祥云,拉锁针绣金龙。捻金银线极细而且柔软,绣海水、祥云,针脚细密平齐,流光溢彩。龙的全身采用高绣技法,先将龙身部分用棉花垫起,高于织物,呈现立体感。金线绣龙身,采用拉锁针法,针脚均匀细密,每一个拉锁挽套都如片片龙鳞...

    1689 平金 五彩 金银线 高绣 行龙 浮雕 如意馆 内务府
  •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清乾隆,身长142.50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25.80厘米,下摆宽126.60厘米,后开裾长82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后妃吉服之一,用于各种传统时令节日等吉庆场合。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内衬月白色缠枝 花卉暗花绫里,缀石青素缎拴系扣袢五枚。领口处系墨书黄纸签二,一书“石青缎绣八元喜相逢女夹褂一件,乾隆十三...

    803 喜相逢 对襟 月白 缠枝 花卉 黄纸 五彩 退晕
  • 栽绒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栽绒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栽绒 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清中期,长398厘米,宽210厘米。清宫旧藏。地毯上下两端的穗长13厘米,毯基为丝经丝纬,在经线上30.5厘米起纬线103道,经线上绒高0.4厘米,毯心、毯边的毯基为金银线地。毯边以3道花卉纹饰边,其中主花卉为栀子花边饰,毯心为菊花莲枝纹饰。此地毯颜色繁多,毯边内框为蓝色,花卉枝叶为绿色,花瓣为木红色,花边和毯外边框为黑色,毯边底衬...

    634 栽绒 金银线 花卉
  • 缂丝御临米芾元日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临米芾元日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临米芾元日帖轴,清乾隆,纵85厘米,横39厘米。清宫旧藏。此轴在缃色地上以蓝色丝线缂织乾隆皇帝所临米芾草书《元日帖》: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御临米芾帖。缂织 “所宝惟贤”、“乾隆御笔” 朱白文印各一方。钤 “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朱文印二方。此帖虽用缂丝织成,但其笔...

    266 缂丝 米芾 所宝惟贤 朱白文 石渠宝笈 石渠
  • 蓝色缎串珠绣栀子天竹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缎串珠绣栀子天竹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缎串珠绣栀子天竹夹马褂,清光绪,身长62厘米,两袖通长136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70厘米,左右及后开裾长17厘米。清宫旧藏。 清后妃便服之一。圆立领,右衽琵琶襟,平袖,裾三开。通身镶青色长圆寿织金缎缘。湖色素纺绸里。缀青缎盘花扣六枚。前后身绣折枝栀子、天竹花,花朵用珊瑚、珍珠米珠串绣而成。珠绣有很好的光泽和立体感,花叶用传统针法绣成,烘托出...

    473 琵琶襟 琵琶 织金缎 织金 折枝 珊瑚 花卉
  •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笔热河考卷,清乾隆,纵34厘米,横492厘米。清宫旧藏。热河,即武列水,是滦河的支流,流经河北承德。清乾隆帝曾派蒙古喀喇沁旗郡王及内大臣对热河进行考察,并钦作《热河考》,原文见《高宗御制文》二集第二十一卷。文中认为热河即古武列水,且说明:“三源既汇,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汇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这件绣品即摹乾隆帝此篇御...

    1787 郡王 热河考 行宫 引首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八徵耄念之宝 内府
  •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清乾隆,苏州绣制,纵213厘米,横119厘米。清宫旧藏。此图以缂丝加刺绣制成。其背景为缂丝,而主要人物、动物及树木等则是在缂丝上加绣。天空为宝蓝色,上有五彩瑞云。山坡草地之上,苍松绿树之间,3名男童与9只小羊正在嬉戏。9只小羊寓意“九阳消寒”,而3名童子属阳,取“三阳开泰”之意。图中运用了平戗、勾边线、搭梭等缂丝技法和戗针、钉线、施针、斜...

    1722 缂丝 九阳消寒 五彩 三阳开泰 开泰 平戗 勾边线 搭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