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2836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图片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简介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清嘉庆,长306厘米,宽149厘米。

此袍料为酱色绸面料,以绿色孔雀羽线满绣袍地,其上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用22种色绒线及捻金线、捻银线绣金蟒九条,蟒间饰寓意“福寿”、“八仙贺寿”、“寿山福海”之意的云、蝠、鹤、暗八仙八吉祥、桃、海水江牙等纹饰。

此袍料是广绣珍品,运用2-4晕色法,以平金刻鳞针为主,兼用套针戗针齐针打籽针、施毛针、集套针、勒针滚针接针、车轮针、钉线缉线网绣高绣等针法绣制,用色明丽,绣工细腻。


相关知识科普


孔雀羽线

以丝线为线芯、外缠孔雀羽捻成的线称孔雀羽线。此种线较珍贵,明清时多用于绣制皇帝或王公贵族袍服上的云龙纹,用于戏衣纹饰者则极少见。

绒线

即不加捻的丝线。

八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暗八仙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八仙指神话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道家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各持一件宝物,分别是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和玉板,传说这些宝物法力无边,有逢凶化吉之作用,其被用作装饰图案,以物代人,称暗八仙。

八吉祥

八吉祥,即法轮、海螺、宝伞、天盖、莲花、宝瓶(罐)、鲤鱼、盘长八种吉祥物。

海水江牙

明清各种工艺品上常用的一种装饰图案。其表现为海波层层,其间涌出牙状浪花,常与云纹及龙纹组合,象征真龙天子主宰着江山社稷。

广绣

广州刺绣的简称,亦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清代四大名绣。广绣历史悠久,据载,唐代广绣绣字名手卢眉娘(广东南海人)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绣字最早的民间艺人。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的大小如粟粒一般,上面品题章句,点划分明,没有缺漏。 广绣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孔雀毛捻成的线缕,所绣物象金翠夺目。又以马尾毛缠绒作勒线,勾勒花纹轮廓,针脚匀齐。广绣品有屏风、画轴、便服、戏衣、荷包、扇套等。纹饰多为写生花鸟,常以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等为题材。富有地方风格的“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图案纹饰,极富装饰趣味。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刻鳞针

传统织绣针法之一。先用长直针平铺为底,再在其上绣鳞羽形状,因形似鱼鳞,故称刻鳞。

散套针

常见的刺绣针法之一。用等长线(除第一批)参差排列,批批相迭,针针相嵌,由外向里绣制。其施针方法为:第一批用平针出边,外缘齐,内长短不一,其长短线相差为长线条本身长度的2/10左右,排针密。第二批为“套”针,以等长线条一针隔一针排列,线条要罩过第一批的8/10左右。第三批与第二批相同,但要嵌入第二批之间与第一批相压,之后类推。当绣制到最后一批时,外缘要绣齐。因其线条组织灵活,丝理转折自如,故能细致地表现花卉、树石和翎毛等物象的生动姿态。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正戗针

按纹样用齐针刺绣的针法。后针继前针、由外向内顺序分皮绣成,针脚要齐整,线条长短根据物象的大小而确定。第一皮按纹样外缘用齐针出边,第二皮起称“抢”,针迹要衔接前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各皮类推。用色由深渐浅或由浅入深均可,但要按顺序绣制。每一皮宽狭要均匀,丝理要一致,层次要清晰。

戗针

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其绣制特点是层次清晰匀齐,富有装饰性,又分正戗与反戗两种针法。 一、正戗针法是用齐针分皮由里向外顺序绣制,后针继前针,第一皮先按纹样外缘用齐针出边,针脚要整齐,第二皮起称“抢”,要接第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类推。设色逐渐由深至浅或由浅入深均可,但要按顺序进行绣制,层次要清晰。 二、反戗针的特点是先将所绣制的纹样分成若干皮,除第一皮外都要绣一扣线,由内向外按顺序绣制,每一皮绣线都要比正抢清晰齐整。笫一皮采用齐针绣,第二皮开始绣扣线,扣线绣在前一皮两侧线条的末尾横绣一针,在第二皮绣线的中心点起针,将横线绣成弧形,从中心点向两侧绣制,以后类推。 无论正戗与反戗针法,均为刺绣品中经常运用的针法。

齐针

即“平针”、“直针”。以针线平行或斜向地刺绣在织物上,起针和落针均位于纹样边缘,针脚排列紧密,绣面匀称平整,不重叠,不露地。

打籽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打籽针

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绣时将线在针尖上绕一粒状小圈,绣一针见一粒,粒粒组成绣面,故称。

勒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扎针。是一种横而短的针法,用来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用直针或铺针按轮廓绣好,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

滚针

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

接针

中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接针用于条纹绣,后针衔接前一针末尾,连结成条形。适用于绣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及鸭子的头部羽毛等,可作为缠针补充针法。

钉线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缉线

刺绣的技法之一。以龙抱柱线( 即在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再缠绕一根强捻的合股线,这种绣线称为“龙抱柱线”)为绣线,再另用一种线把龙抱柱线平钉在底衬之上,或勾边,或绣花,这种刺绣方法即缉线绣。

网绣

刺绣针法之一。先在绣地上用线拉好菱形方格,然后按照方格用绣线进行挑绣。其绣法一般采用横、直、斜三种缠针方法挑绣。

高绣

刺绣的技法之一。绣制前先在花纹处垫上棉花等物,之后在所垫物上以丝线绣制花纹,如此绣出的花纹高高突起,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故多用之绣制动物的鳞片、禽鸟的羽毛及人物的鼻、眼等立体感较强的部位。

相关文章

  • 明黄色缎妆花彩云金龙绵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妆花彩云金龙绵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妆花彩云金龙绵龙袍,清咸丰,身长141厘米,两袖通长169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22厘米,左右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端,裾左右开。领、袖端饰石青片金缘,石青素缎袖。湖色素纺绸里,絮薄绵。铜镀金錾花扣4枚。龙袍面料的织造工艺非常复杂,地为明黄色缎织淡圆金万字曲水,上面用五彩丝线及赤圆金线织正龙4条,行龙5条,间饰八宝流云、...

    968 妆花 片金 錾花 织造 造工 五彩 圆金线 行龙
  •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身长70厘米,两袖通长102厘米,下摆宽84厘米,袖口宽26厘米,后裾长20厘米,左右裾长15厘米。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油绿色素缎面,内衬月白色曲水荷花暗花绫裡,中间薄施丝绵,缀铜鎏金光素圆扣六枚。此褂用料考究,缝制细腻,色彩朴素,其形制与历史记载吻合。这种行服体现了满族善骑射、重实用的民族特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1055 行服 对襟 月白 鎏金 满族 黄纸
  •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清乾隆,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163厘米,袖口宽20.5厘米,下摆宽112厘米,后开裾长60厘米,披肩纵49厘米,披肩横104厘米,缘高40厘米,缘宽58厘米。清宫旧藏。此服丝质。圆领,披肩,肩部加缘,大衿右衽,马蹄袖,裾后开,片金缘,缀铜鎏金 錾花扣三、铜鎏金光素扣二十四、黄缎盘花扣三。袖端内施貂皮,其余部分边镶染银鼠皮出锋。袍内亦用...

    1806 片金 鎏金 錾花 出锋 天马皮 珊瑚 孔雀石
  • 吉服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吉服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吉服带,清中期,长131厘米,宽2.2厘米,帉长74厘米。清宫旧藏。 带丝质,金黄色面,红色团龙杂宝织金缎里。带上装白玉方版四具,其中第二和第四具玉方版下挂白玉环,环上系石青色缎绣福寿牡丹纹荷包一对,红色缎绣花卉荷包、红色缎绣云蝠双喜荷包和绛色缎绣夔龙蔓草纹荷包各一个,黄色缎绣云蝠花卉海水纹搬指套一个,象牙牙签筒一个,羚羊角鞘小刀一把,白色丝质帉两条。根据此...

    1925 织金缎 织金 玉环 花卉 夔龙 亲王 郡王
  • 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清雍正,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81厘米,袖口宽26厘米,下摆宽137厘米,后裾长69厘米。清宫旧藏。此褂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以地纹为石青色暗花勾莲纹的云蟒纹妆花缎为面,湖色云纹暗花绫为里。通身以妆花和织金技法织金蟒九条,其中前身行蟒四,后身正蟒一、行蟒二,两肩正蟒各一。另在两袖织团夔龙各一、行蟒各一。通身点缀五彩云蝠,下幅饰...

    1345 妆花 对襟 地纹 勾莲 勾莲纹 织金 夔龙 五彩
  •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平金彩绣缉米珠八团龙袷褂,清光绪,身长141厘米,两袖通长181厘米,袖口宽25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后开裾长80厘米,八团直径29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褂用二至四色晕法,在石青色缎地上以平针、套针、平金等针法及缉米珠工艺彩绣、穿缀万字地八团彩云白龙纹、海水江崖及杂宝等纹样。袍内衬月白色祥云团龙寿字织金缎里。袖口沿镶石青万字织...

    1088 平金 缉米珠 对襟 平针 套针 龙纹 月白 织金缎
  •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平金彩绣金龙袷朝褂,清咸丰,身长144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123厘米,裾长83厘米。清宫旧藏。朝褂为无袖对襟式,左右开裾。褂用石青色素缎做面,内衬大红色四合如意云纹团龙团寿织金缎里。通身以五彩丝线和金线绣制纹饰,前后身绣立龙各二,周围点缀五色云,下幅饰八宝平水。褂边镶三色金边和石青色团龙杂宝纹织金缎边各一道。此褂是清代后妃穿用的礼服。附二黄条,墨书...

    331 平金 对襟 织金缎 织金 五彩 八宝 杂宝纹
  • 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棉袍,清光绪,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212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18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又称为龙凤同合袍,与清光绪石青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绵褂为一套。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缀金质莲蓬扣五枚。以明黄色素纺丝绸为里,大红色绸为面料,在两肩、前后胸和前后下摆绣金龙凤同合纹八团,列十二章,通身遍饰红双喜、团金万寿字、红蝙蝠、...

    833 大襟 十二章
  • 石青色团龙妆花缎袷朝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龙妆花缎袷朝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龙妆花缎袷朝裙,清咸丰,身长143厘米,肩宽30厘米,下摆180厘米。清宫旧藏。朝裙面料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浅绿色团龙圆寿字暗花缎,中部为红色云龙圆寿字织金缎,下部为石青色团龙妆花缎,裙边镶银、赤、黄三色金边和石青片金 勾莲纹缎边各一道。朝裙内衬粉红色云蝠纹实地纱和折枝暗花绸里。此朝裙为清代后妃穿用的朝裙。附黄条,墨书:“片金边袷朝裙一件,咸丰十年四...

    970 妆花 织金缎 织金 片金 勾莲 勾莲纹 实地纱 折枝
  • 月白色缎绣竹子元宝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缎绣竹子元宝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缎绣竹子元宝底鞋,清光绪,高10.90厘米,长23厘米。清宫旧藏。 清代后妃用鞋。湖色缎及蓝色缎面,彩色丝线以缠针绣竹叶纹及盘长纹,鞋头以蓝色缎饰如意云纹,纹饰均寓意吉祥。鞋跟为木质,外裱一层白色棉布,棉布外以贴绫方法堆贴花卉纹,色彩斑斓,晕染过度自然。鞋帮与鞋跟之间压一道绿边。 后妃女鞋依木底形状分元宝底鞋、高底鞋和花盆底鞋,湖色缎绣竹元...

    1394 月白 缠针 花卉 花盆
  •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清康熙,身长152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40厘米,后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棉褂立领,对襟,平袖口,后开裾。褂以石青色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绫为衬里。用十几种彩色纬线以“挖梭”的方法织金寿字蓝龙八团及海水江崖。八团花纹独特,质地细密,颜色丰富。此褂从形式上看应为清代康熙帝的皇后所穿的龙褂,与明黄缎绣织金加彩八团...

    822 织金 对襟 月白 挖梭 团花 行龙 敬事房
  • 杏黄色菊蝶纹实地纱画虎皮小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菊蝶纹实地纱画虎皮小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菊蝶纹实地纱画虎皮小单袍,清同治,身长57 厘米,两袖通长72 厘米,下摆54 厘米,袖口11 厘米,左右开裾15厘米。清宫旧藏。此为同治皇帝幼年时夏季便服。圆领、大襟右衽,平袖端,左右开裾、直身式袍。杏黄色菊蝶纹实地纱面料,上绘虎皮纹,实地纱织造平滑细腻,纱孔规矩通透,穿着透气凉爽。...

    1325 实地纱 大襟 织造
  • 石青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暗花缎常服袍,清乾隆,身长146厘米,两袖通长173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36厘米,后开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 此袍为乾隆帝皇后春秋两季常服之一,用于严肃、庄重等场合。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石青团龙暗花缎面料,缀铜鎏金光素扣一,铜鎏金錾花扣四。月白色缠枝菊暗花绫里。领口系墨书黄纸签二,一书“石青缎棉褂一件”,一书“览石青缎夹褂一件,...

    302 对襟 鎏金 錾花 月白 缠枝 黄纸 敬事房
  • 绿色纱绣龙凤纹缉米珠高靿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绣龙凤纹缉米珠高靿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绣龙凤纹缉米珠高靿绵袜,清康熙,袜长24厘米,高55厘米,口宽27厘米。清宫旧藏。清代帝后的袜子有高靿、矮靿与单、袷、绵之分,其工艺以丝织、刺绣和手绘为主。男袜多用云龙纹;女袜则取龙凤、花卉等纹样。此件后妃绵袜形式为:高靿两接,袜口作马蹄状。本色素绫纳底,袜口沿镶蓝色花卉织金缎边,内钉缀捶鍱金卷云并以珊瑚和米珠相连,饰红色花卉暗花罗里。这双绵袜在红色直...

    347 纳纱 缉米珠 龙纹 花卉 织金缎 织金 捶鍱 珊瑚
  • 绿地织五彩缠枝牡丹漳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织五彩缠枝牡丹漳缎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织五彩 缠枝牡丹漳缎,清乾隆,长896厘米,宽74厘米。清宫旧藏。此缎以六枚三飞不规则经缎纹织绿色地,以浅绿、深绿、大红、玫瑰紫、粉等色绒经,采用W形固结法与起毛杆(即假织纬)交织牡丹纹。为追求花纹的真实效果,织成后,除花纹的边缘绒圈未被雕断外,其余全部雕断,形成了以绒圈勾边的绒花毛。因被雕断的绒毛松散,光泽性比绒圈强,使花纹形成较强的明暗反差,加之花纹...

    1421 五彩 缠枝 六枚三飞不规则经缎纹 W形固结法 织造 江宁织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