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 - 故宫珐琅器藏品

11-2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
时代
门类 珐琅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1667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图片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 | 故宫珐琅器藏品

画珐琅八宝纹法轮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 | 故宫珐琅器藏品

画珐琅八宝纹法轮-“雍正年制”款

雍正款画珐琅八吉祥纹法轮❖简介

雍正款珐琅八吉祥纹法轮,清雍正,高22厘米,底径10厘米。清宫旧藏。

法轮为轮形,镂空辐八条,辐两面均彩绘莲托八吉祥纹,有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毂上绘对称的装饰花纹,轮外缘相间装饰云头、叶片状齿各四。下置莲花瓣纹底座。外底中心绘葵花一朵,一花瓣处书蓝色楷书“雍正年制”款。

以画珐琅工艺制造宗教法器始于清雍正时期。法轮为其一,此器之上又以八吉祥纹作装饰,巧思设计,匠心独具。其造型别致,工艺精美,为雍正时期画珐琅器的代表作。


相关知识科普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法轮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珐琅彩

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菊花纹

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相关文章

  • 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 明皇试马图挂屏,清乾隆,长63厘米,宽119厘米。清宫旧藏。挂屏长方形,紫檀木框,铜鎏金地。挂屏分左右两扇,右扇刻乾隆御制诗,字体填蓝色珐琅,诗曰:我曾見趙霖六馬傳貞觀,立石像人人拔箭。數騎尝寇陷陣中,凜凜英風千載羨。茲乃歌韓幹試馬寫明皇,疑是溫泉初罷醼。挼鞍袖手顏微酡,兩人夹持尚兢戰。嗚呼,開創何雄守何弱,宴安酖毒忽尔忘天眷。漁陽鼙鼓來動地,難免...

    632 掐丝珐琅 珐琅 明皇试马图 内务府 紫檀木 石渠宝笈 石渠
  •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 甪端香熏,清中期,高45厘米,长28厘米,宽22.5厘米。甪端以掐丝珐琅工艺做装饰,兼大面积鎏金,色彩斑斓,金光闪烁,宫廷色彩浓厚。其独角,张口,浑源身躯,四腿直立,具雄壮威武之势,为标准清宫造型。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好生恶杀,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将甪端陈设在宝座两旁,显示在位皇帝是圣明君王。...

    2007 掐丝珐琅 珐琅 甪端 宝座
  • 乾隆款掐丝珐琅摩竭纹冲耳簋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掐丝珐琅摩竭纹冲耳簋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掐丝珐琅 摩羯纹冲耳簋式炉,清乾隆,通高20.5厘米,口径18.3厘米。炉为圆形,鼓腹,冲耳,三兽蹄形足,覆紫檀木盖,盖钮缺失。通体在天蓝色地上饰掐丝填彩釉的花纹。口边环饰三角兼朵花纹,腹部饰三条首尾相随、口衔花枝的摩羯纹,各色云朵分布其间。腹下部饰一周翻滚的海水。口沿与双耳分别錾刻鎏金细密的卷草纹和相对的夔龙纹。外底饰对称的缠枝花四朵,中心圆形开光,...

    868 掐丝珐琅 珐琅 摩羯 紫檀木 阴刻 卷草纹 卷草 夔龙
  •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 缠枝莲纹鼎式炉,元,通高28.4厘米,口径17.1厘米。炉做圆形,冲耳,鼓腹,柱形足,炉内置铜鎏金胆。造型源自青铜鼎,古朴庄重。  炉腹上部以一道鎏金弦纹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色菊花十二朵;线下以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莲花六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元代掐丝珐琅器的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花为主题,特点是花朵舒展饱满...

    1413 掐丝珐琅 珐琅 缠枝 缠枝莲 冲耳 弦纹 菊花纹 缠枝莲花纹
  • 乾隆款画珐琅团花盖罐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画珐琅团花盖罐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画珐琅 团花纹盖罐,清乾隆,通高38.7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12.2厘米。罐圆形,丰肩,圈足。通体在白色地彩绘各式团花图案。团花形状、色彩各异,大小有别,或聚或散,散布周身。肩及足的上部分别环饰如意云头纹一周。足内中心蓝线双圈内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罐的装饰色彩极为丰富,有红、粉、浅蓝、宝蓝、深蓝、赭、淡绿、深绿、草绿、杏黄、明黄等二十多种...

    1352 画珐琅 珐琅 团花 盖罐 内务府 锤揲
  • 康熙款画珐琅桃蝠纹瓶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画珐琅桃蝠纹瓶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画珐琅桃蝠纹瓶,清康熙,高13.6厘米,口径4.1厘米,腹径7.4厘米,足径4.1厘米。清宫旧藏。瓶撇口,细颈,鼓腹,圈足,口、足边鎏金。通体在白色珐琅地上彩绘纹图,桃树一本茁壮茂盛,上面果实累累,硕大鲜嫩,其间红蝠穿飞,其上祥云缭绕,其下寿石翠竹,为一幅寓意福寿的吉祥图画。足内蓝色双线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此瓶色彩清新,釉料细腻,绘图精致,做...

    1680 画珐琅 珐琅 内务府
  • 雍正款画珐琅寿字花卉纹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雍正款画珐琅寿字花卉纹盏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雍正款画珐琅寿字花卉纹盏,清雍正,通高8.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2.5厘米,托盘口径16厘米,足径12厘米。清宫旧藏。盏为圆形,直口带盖,圈足。下置托盘,盘中心凸起盏槽,与盏的圈足相吻合。盏上绘制了莲花、月季、翠竹、梅花、桃实、石榴、灵芝、佛手、葫芦以及蝙蝠等,寓意多福多寿、子孙万代。足内白地,双方框内蓝色楷书“雍正年制”款。托盘饰寿字、花卉、桃蝠纹,...

    1921 画珐琅 珐琅 盏托 开光
  • 乾隆款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 - 故宫珐琅器藏品

    乾隆款掐丝珐琅 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通高26.5厘米,口径10.2-13.2厘米。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鎏金錾回纹环带,从而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对舞。盖面饰螭纹。足内光素鎏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此卣造型仿商周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考究,无论掐丝、釉色...

    1459 掐丝珐琅 珐琅 兽面纹 回纹 螭纹 阳文 磨工
  •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盒,清晚期,高14.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7.7厘米。清宫旧藏。盒圆体,子母口,圈足,盖、盒各半。盖顶做莲花苞形钮,钮下托铜鎏金錾刻莲瓣纹座。盖面与盒壁各饰缠枝莲花四朵,有红、黄、蓝、白四色,上下对称。此物原藏紫禁城外景山内寿皇殿,寿皇殿为悬供清朝历代皇帝遗像的场所。...

    1398 掐丝珐琅 珐琅 盒子 錾刻 勾莲 景山
  • 康熙款掐丝珐琅菊石纹圆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掐丝珐琅菊石纹圆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掐丝珐琅菊石纹圆盒,清康熙,高2.9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3厘米。清宫旧藏。盒扁圆形,盖面微隆,平底。盖面以蓝色珐琅为地饰菊花秀石景致,菊花一红一蓝,活泼自然。盒底中心阴刻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此盒釉色纯正淡雅,色调搭配柔和,掐丝娴熟流畅,采用写实手法表现花纹,具象生动,在掐丝珐琅工艺中难得一见,为康熙朝精品。...

    1536 掐丝珐琅 珐琅 内务府 杞菊延年 阴刻
  •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明晚期,通高21.3厘米,口径14.2厘米。炉为圆形,深腹,冲耳,三足,造型仿自商周青铜礼器。口沿与双耳作铜鎏金錾花的装饰。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以红、黄、墨绿、宝蓝、白、赭等色为纹。腹部一周环饰三狮戏球纹,三狮腾挪跳跃,追逐火球,喜气生动,富有吉祥色彩。圆底饰硕大的勾莲花三朵。统观掐丝珐琅工艺品,从明至清,狮戏球纹装饰的作品寥寥可数...

    486 掐丝珐琅 珐琅 狮戏球 冲耳 鎏金 阴刻 卷草纹 卷草
  •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画珐琅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 - 故宫珐琅器藏品

    画珐琅 缠枝莲八吉祥纹攒盒,清中期,高12.5厘米,口径33.5厘米,底径32.7厘米。攒盒扁圆,直壁。盖面微隆起,以宝蓝色釉为地,中心装饰五蝠捧寿纹。外圈装饰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器壁以折枝 花卉为间隔,装饰八吉祥纹。盒内有一铜鎏金屉,上盛八个扇形攒盘及一个圆形攒盘。每个攒盘内饰折枝花卉纹。此盒为广东制作,与造办处制作的画珐琅相比,纹饰活泼流畅,天蓝色釉较为深...

    340 画珐琅 珐琅 缠枝 缠枝莲 缠枝莲八宝纹 八宝 攒盒 五蝠
  • 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熏炉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熏炉,清,通高72厘米,口径42.7厘米。炉直口,束颈,冲耳,柱足,镂空盖。鼔腹作十八瓣瓜棱式,肩部对称附有鎏金凤首衔环。器身除颈部环饰蕉叶纹,其他均在绿色地上饰彩色的缠枝莲花纹。炉胎体厚重,丝纹较粗,没有接头,为典型的錾胎珐琅技法制作而成。...

    1364 錾胎珐琅 珐琅 蕃莲 镂空 錾刻 粤海关 圆明园
  •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錾胎珐琅夔龙纹多穆壶 - 故宫珐琅器藏品

    錾胎珐琅 夔龙纹多穆壶,清中期,高51.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2.9厘米。壶作圆筒形,龙吞流,兽首衔活环链。通体在天蓝色地上饰填彩釉的花纹,以两周回纹条带界出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饰完全相同的夔龙纹饰。口、底边沿亦饰回纹条带。多穆壶,源于蒙、藏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盛装酥油茶。清代宫廷曾以多种材料制作多穆壶,如瓷、漆器、珐琅等,这时的多穆壶已成为精美的...

    1734 錾胎珐琅 珐琅 夔龙 龙纹
  • 康熙款画珐琅牡丹花纹海棠式花篮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画珐琅牡丹花纹海棠式花篮 - 故宫珐琅器藏品

    康熙款画珐琅牡丹花纹海棠式花篮,清康熙,通高13.5厘米,口径16.5—17厘米。花篮为四瓣海棠式,上有提梁,矮圈足。外施黄色珐琅釉为地,上绘盛开的粉红色大朵牡丹花,间饰蓝、藕荷色微绽的小荷花,寓意“祥和富贵”。篮内施天蓝色釉。提梁绘折枝 花卉。底白釉,署紫红釉“康熙御制”楷书款。此器造型规整,釉色温润,色彩明快。通体施黄色地是康熙画珐琅器成熟时期的用色特征...

    1952 画珐琅 珐琅 海棠 折枝 花卉 红釉 黄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