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545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图片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底部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简介

青釉石榴式,明,高36.4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15.5厘米。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

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瓷尊造型的特点,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

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相关知识科普


龙泉窑

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梅子青

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相关文章

  •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懋勤殿”款印盒,清嘉庆,通高7.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4.5厘米。清宫旧藏。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三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

    756 龙纹 青花 行龙 乾清宫 朱砂
  • 虎皮三彩撇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虎皮三彩撇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虎皮三彩撇口碗,清康熙,高5.4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5.8厘米。碗撇口、弧腹、圈足。内外施黄、绿、紫、白色相间的釉斑。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圈款。虎皮三彩瓷器为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的新颖品种。器表以黄、绿、紫、白等色釉点染成斑块状,犹如虎皮斑纹,故俗称“虎皮釉”或“虎皮三彩”,传世品中多见碗、盘等器型。...

    1032 青花 素三彩
  • 青花锁锦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锁锦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锁锦纹瓷板,明宣德,高2.5厘米,长28厘米,宽9厘米。瓷板长方形,胎质致密,一面青花绘锁锦纹,纹饰排列整齐,青花浓淡不一,色深处浸入胎骨,为典型的苏麻泥青料绘制。作为建筑材料的瓷板在明代非常少见,青花瓷板更少,故宫现只收藏了4块,首都博物馆也收藏了相似的瓷板,但形状为正方形。...

    880 青花 花瓷
  •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清雍正,高3.5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2.9厘米。盅口微撇、深腹、浅圈足。通体紫红色地上用珐琅彩绘白色梅花,黑色树干。器物小巧,色彩对比鲜明,绘画技艺高超。外底署蓝料彩楷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故宫藏《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胎陈设档》中罗列了从康熙至乾隆朝宫廷收藏的珐琅器共408件,其中雍正朝珐琅彩器有201件,档案记载...

    728 珐琅彩 珐琅 青花 雍正珐琅彩 画珐琅 乾清宫
  •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汝窑淡天青釉 弦纹三足樽式炉,宋,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此炉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莹润光洁,釉面开细碎纹片,足端无釉。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3道弦纹。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 瓷釉开片系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焙烧后冷却时所形成,在瓷器流传过程中如遇冷热变化...

    1899 汝窑 青釉 弦纹 支钉 开片 青瓷
  •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清雍正,高11.5厘米,口径12×9厘米,足径8×9厘米。壶直口,略呈长方形。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壸门足。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以漆髹饰紫砂壶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间吸收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

    1811 宜兴窑 黑漆描金 描金 方壶 描金漆 金漆
  •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清康熙,景德镇制。瓶盘口,束颈,丰肩,长直腹,圈足。颈部以青花绘如意纹、回纹、圈点纹,腹部绘人物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二十四卷“铜雀台比武”。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建铜雀台,设宴庆贺,观武官比试弓箭,命侍从将西川红锦战袍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将武官分为两队,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曹操传令,如能射中箭垛红心则赐锦...

    962 青花 景德镇
  •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 青釉琮式瓶,宋,高25.2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6厘米。瓶仿玉琮(cóng音从)造型,口底径度相若,方形直腹,四面各以凸起横竖线纹装饰。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亮,开细碎片纹,足端无釉。琮式瓶始出于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周代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明代石湾窑多产此类瓶,清代景德镇也有烧造,但仍以宋代龙泉窑制品为最佳。...

    1886 龙泉窑 青釉 玉琮 石湾窑 景德镇
  •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宋,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六瓣葵花形,镶铜釦,深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面洁净。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内壁刻划荷莲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  刻划花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之一,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

    1286 定窑 划花 缠枝 缠枝莲 泪痕 缠枝莲花纹
  •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紫红斑碗,金,高8.5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4.4厘米。碗敛口,深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上有紫红斑,匀净光润。圈足端无釉露胎,呈褐色,质地坚致。钧窑始烧于宋代,金、元、明时期延续烧造。其技术特征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彩的窑变釉。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的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

    785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还原焰 红釉 新安
  •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唐,高6.6厘米,口径22.2厘米,足距13.3厘米。盘口为九瓣菱花口式,底下以三足相承。盘心刻划莲花纹饰,内外壁以黄、绿、白、褐等色釉装饰。盘底及三足内侧无釉,无釉处露灰白色胎骨。此盘以捏塑法成型,九瓣花口厚薄均匀,形状规整。釉面采用图案装饰法,令人耳目一新。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而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

    429 唐三彩
  • 灰陶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汉代       长31厘米,宽29.5厘米,高26.7厘米        河南武陟老城出土        农业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原人的炊食习惯,食物多以农耕粮食为主,辅以蒸煮等精细深度加工烹饪。从这件陶灶连接橱柜所形成的整体厨房,可以看出中原人自古所形成的丰富的饮食文化。...

    250 陶器 灰陶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四鱼纹 水丞,清康熙,高8.3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5.3厘米。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釉里红是清康熙时期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康熙时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纹饰具有康熙时期特点,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319 釉里红 鱼纹 水丞 青白釉 青花
  • 窑变双耳菊瓣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窑变双耳菊瓣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窑变双耳,清乾隆,高22.3厘米,口径18.2厘米,足径11.6厘米。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外施,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釉,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乾隆早期窑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月...

    444 菊瓣尊 天蓝釉 蓝釉 阴文 月白 琢器
  • 黄釉金彩牺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金彩牺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金彩牺耳罐,明弘治,高32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7.5厘米。罐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两侧置对称牛头形耳。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外壁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9道。底素胎无釉。无款识。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少见,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

    1886 黄釉 弦纹 会典 圜丘 景德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