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柱钮“太医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柱钮“太医院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柱钮“太医院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3971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柱钮“太医院印”❖图片

铜柱钮“太医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医院印”印

铜柱钮“太医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医院印”印面

铜柱钮“太医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医院印”印钤本

铜柱钮“太医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医院印”印拓片

铜柱钮“太医院印”❖简介

铜柱钮“太医院印”,清,印面7.7×7.8厘米,通高10.8厘米。

印铜铸,柱钮。印面有阳线宽边框,铸满、汉两种文字,内容对照。汉文仿古篆,右上起顺读,满文左上起顺读,印文为阳文篆书体。印台有汉、满两种文字刻款“太医院印。礼部造。乾隆十四年正月 日造。乾字一千八百三十一号”。

清代官印入印文字有满文、汉篆与蒙古文等,印面兼用满、汉文字。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后,将满文印文也改为篆书体。官印印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印钮多长柱体,下粗而上略细,且凡礼部造印皆有统一编号。


相关知识科普


太医院

官署名。汉代以来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属官。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北面官中也设有太医局,金始称太医院。元代太医院为独立机构,掌医疗、制奉御药物。明代太医院分有十三科。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沿用明太医院旧址,位于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清代太医院掌考医治之属,并供御医,主要为帝后妃嫔、皇子公主等皇室人员治病、配药,分有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正骨九科,下设御医、吏目、医士等员属,各专一科,分班侍值,有内廷与外廷之分,又有教习厅,培养宫廷医务人员。清代太医院的官吏与医务人员均为汉人,乾隆时特简满族大臣一人管理院务。太医院药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征收各省出产的药材;2.京城老店配料;3.地方“土贡”;4.外国馈赠或海关进口。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相关文章

  • 青田石“无咎周甲后作”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无咎周甲后作”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无咎周甲后作”章,近代,王褆篆刻,通高4.3厘米,印面边长2.1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无咎周甲后作”六字。边款阴刻楷书体“叔平社长六十寿。辛巳春日福厂刻寄奉祝”。“无咎”见于《易经》,意为无过失或灾祸,古人多以之作名号,此处为马衡先生之别号。王褆于此印款中称马衡为社长,所谓“社”即圆台印社。辛巳年为马衡周甲(6...

    1479 王褆 素面 阴刻 辛巳 马衡 圆台印社
  • 白玉螭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清乾隆,白玉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4厘米见方,高6.1厘米,纽高3.7厘米。该玺置于紫檀木宝匣内,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之部分书画作品上所钤盖的八玺之一,刻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石渠宝笈》续编编纂期间。《石渠宝笈》续编“凡例”规定,凡收入《石渠宝笈》续编的古今臣工书画,除照例钤盖“...

    1648 宁寿宫 石渠宝笈 石渠 紫檀木 三希堂 三希 乾清宫 养心殿
  •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印面2.2×2.6厘米,印台厚1.3厘米。印银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琅邪相印章”。印台较厚,龟纽覆圆甲,上施环级,龟首前伸,“相”字“目”旁上加一短竖划,为东汉时印文特点。此印银质龟纽,与史籍所记之汉官印制相合,为东汉时王国官印。东汉时琅邪国为刘京封国,此印即刘京一系琅邪国之物。...

    1275 琅邪
  • 铜柄钮“鹰坊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鹰坊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鹰坊之印”,金,印面6.3×6.3厘米,通高6.5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此为金政权官印。中国古代皇室贵族历来喜欢赛马走狗、放鹰狩猎之类的活动,唐代对猛禽的管理分类很细,设置有雕坊、鹘坊、鹞坊、鹰坊和狗坊,以供皇帝狩猎活动之用。到了辽、金时期,仍袭唐制设置鹰坊,一方面北方盛产各类猛禽,游猎民族素好鹰猎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战事...

    599 鹰坊 官署印
  •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鹰扬将军章”,东晋,印面2.3×2.3厘米,通高2.9厘米。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铸造较厚重,龟身两侧平齐,与魏晋早期之印有别。印文的凿刻风格与十六国、南朝印类似,应是东晋官印之一,皆属于急就章一类。鹰扬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三国魏。《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注引《魏书》说文钦“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

    1449 鹰扬 十六国 司马 加官 散官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治尊亲之宝”,清同治,水晶质,连环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5.2厘米,纽高2厘米。同治帝宝玺。此宝用一块水晶雕制,尤其是桥纽及连环,雕刻难度很大,不易成型,故十分难得。此宝曾钤于慈安皇太后、《行乐图》以及咸丰帝定陵神道碑之上。...

    172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清咸丰,长22.3厘米,宽10厘米。册为金质。共四片,每片为长方形,由金环相连。左为满文,右镌汉书。妃嫔是皇帝妾侍的统称。清文宗奕詝(1831—1861年)是清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1850年即位,年号咸丰,在位11年。此金册为咸丰元年(1851年)尊封道光皇帝之成贵人为皇考成嫔时所发。...

    1761 贵人
  •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大府”鉨,战国·楚,印面5.4×6.1厘米,通高11.7厘米。鉨铜铸,柱钮,鉨面有阴线界栏,印面中间有一纵向竖栏,使印之左、右字分开。印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左起横读。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虽大但布局不散,印文虽少而气韵充盈。印文的“府”字下部从“贝”,与“府”藏财货之意相合,颇有特色。此印形体之大在同时期的鉨印中较为罕见。与其它需穿印绶...

    207 大府
  • 兔纹印押 -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鼻纽“薛令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薛令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薛令之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薛令之印”四字。薛为县名,《汉书·地理志·鲁国下》:“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又《续汉书·郡国志·鲁国下》:“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此为东汉时官印。...

    70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瓷云龙纽“乐善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乐善堂”玺,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瓷质椭圆形玺,上部为青花云龙纹,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6厘米,长9厘米,通高10厘米。该宝制作于雍正帝继位之前。根据乾隆帝的《乐善堂记》,乐善堂系乾隆帝皇子时期的堂名,共有两处,分别位于圆明园桃花坞和宫中重华宫的潜邸之内。但乾隆帝所说的这两处乐善堂,其命名最早的是位于雍正四年(1726)其被赐居的圆明园桃花坞内,显然与...

    1782 青花 龙纹 圆明园 重华宫
  • 青田石“陈介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陈介褀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陈介褀印”,清,翁大年篆刻,通高2.8厘米,印面1.5×1.4厘米。 石章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白文相间,分上下行迴文式排列,右上起逆读“陈介褀印”4字。边款阴刻“翁大年”。此印布局篆法深得汉私印精髓,足见翁大年对汉印精神的领悟。...

    852 陈介褀 翁大年 素面 朱白文 迴文 阴刻
  • 铜鼻钮追水豹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追水豹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追水豹图案印,西汉,印面1.4×1.3厘米,通高1.1厘米。印铜铸,印台分层上敛(后人磨制损坏成尖状),鼻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兽前窜,一名勇士飞身向前落于兽身,正欲扼之但尚未站稳,图案右下角有隐约可见的游鱼。《汉书·扬雄传》:“蹈飞豹,绢嘄阳;追天宝,出一方;应駍声,击流光”,张衡《南都赋》中“追水豹兮鞭魍魉”,讲的就是这种搏兽活动。追水豹是汉代流...

    623 扬雄 天宝
  •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9厘米。汉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顺读“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闪乌,由青向灰过渡,钮顶黑斑自然如墨,沉黯古雅。此印之精美与汉“王武”玉印难分伯仲,二者可谓姊妹印,历近两千年,并存于世,堪称汉印中的至宝。...

    10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