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2625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图片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府”鉨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府”鉨印面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简介

铜柱钮“大府”鉨,战国·楚,印面5.4×6.1厘米,通高11.7厘米。

鉨铜铸,柱钮,鉨面有阴线界栏,印面中间有一纵向竖栏,使印之左、右字分开。印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左起横读。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虽大但布局不散,印文虽少而气韵充盈。印文的“府”字下部从“贝”,与“府”藏财货之意相合,颇有特色。此印形体之大在同时期的鉨印中较为罕见。与其它需穿印绶的穿孔印钮不同,此印钮为长柱形,正适于一手掌握。

此为战国时期的楚国官鉨,府即府库。战国时楚国设有大府、行府、造府、高府等府库,皆是掌管储备各种物资或掌管制造的机构。


相关知识科普


大府

官署名,主管财政征收与分配。《周礼·天官·冢宰》:“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

相关文章

  • 白玉质兽钮“望诸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质兽钮“望诸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质兽钮“望诸君”印,明,印面2.05×2.1厘米,通高1.9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地,兽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望诸君”三字。印钮为一正面圆头神兽,脊背平展,四足撑地,欲前行状。印材白润,皎洁无瑕。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望诸君”本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封君,名乐毅。《史记·乐毅列传》载:“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

    748 封君
  •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明皇帝之宝”,明,寿山石质,异兽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 纽高1.9厘米。...

    219 皇帝之宝 白石
  • 青玉鼻钮“尹让”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尹让”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尹让”印,东汉,印面2.1×2.1厘米,通高1.4厘米。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尹让”二字,两字并列。“尹”字上部紧凑,曳笔垂长;“让”字笔画较繁,笔道等距排列,印面布局舒展精神。此印玉色淡青发白,如春水初漾,清莹可观,部分质地微微闪黄,黄如淡色豌豆泥,又如水浅见底,玉色天成,不可多得。...

    140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匊水月在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菊水月在手”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厘米,长1.6厘米,通高1.3厘米,纽高0.6厘米。...

    849 水月
  •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柜长之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1.9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柜长之印”四字。印文之“柜”系县名。《汉书·地理志》琅邪郡下载“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祓同”。《补注》引钱大昕曰:“根当为柜。”“长”即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至三百石”。此为西...

    1251 琅邪 钱大昕
  •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晋,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三国时期,各方征战不断,晋以武力统一,但社会经济已遭到巨大的破坏,政权的社会基础薄弱,五胡十六国相继而起。出于政治考虑,晋沿用曹魏的政策,对各部族首领多行册封。存世的汉、魏、晋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以晋所颁者数量为最多,内容几乎涉及当时此类官印...

    1392 驼钮 率善 十六国
  •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池阳 家丞”印,印面2.5×2.5厘米,通高2.5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池阳家丞”四字,印文方正挺拔,充满印面。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1634 池阳 家丞
  •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楚国铜柱钮“大府”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大府”鉨,战国·楚,印面5.4×6.1厘米,通高11.7厘米。鉨铜铸,柱钮,鉨面有阴线界栏,印面中间有一纵向竖栏,使印之左、右字分开。印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左起横读。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虽大但布局不散,印文虽少而气韵充盈。印文的“府”字下部从“贝”,与“府”藏财货之意相合,颇有特色。此印形体之大在同时期的鉨印中较为罕见。与其它需穿印绶...

    207 大府
  • 青玉鼻钮“妾徼”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徼”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徼”印,东汉,印面2.1×2.1厘米,通高1.4厘米。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其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雷纹。印体土沁,满布斑点,斑色如干叶之黄。在两汉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时有所见,以铜铸印居多,玉...

    1487 窃曲纹 雷纹 女史
  •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副统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副统之印”,金,印面6.5×6.3厘米,通高4.0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此为金政权官印。金代的军职开始是都元帅府总掌军事大权,后改为枢密院,与尚书省对掌文武。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是五京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再下是府尹兼都总管,州一级的军事长官是节度使。此外又于边境地区设统军司与招讨司。此印即为统军司副官之印。...

    1618 副统 尚书 节度使
  •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 左尉”印,印面2.3×2.4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此为东汉时官印。...

    391 军都 左尉
  •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西汉,印面1.5×1.5厘米,印厚0.6厘米。印铜铸,双面皆凹铸图文,一面为双鹤挺胸仰项对立,争衔一条大鱼,形态生动,另一面铸“曹亭耳”三字。汉代鱼鹤图案的印章存世较多,有双鹤背向而立争鱼者,有双鹤相对而立争鱼者,也有一鹤衔鱼者。有的铸成凸起的图案,有的在印面凹刻线条。山川产物,鱼盐之属,在汉代是国利之所在,民生之仰仗。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

    884 山川
  •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克敬居”印,清咸丰,田黄石质,瑞兽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厘米,通高4.8厘米,纽高2.8厘米。 “克敬居”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后院正殿的同道堂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在同道堂为道光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居住于此,故这里与咸丰帝有关的遗存较多。其中咸丰帝御笔楠木填石青满汉文“克敬居”匾就悬挂在这里。“克敬”语出《尚书•太甲中》:...

    280 田黄石 内廷 咸福宫 同道堂 楠木 尚书
  •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咸丰元年成嫔册,清咸丰,长22.3厘米,宽10厘米。册为金质。共四片,每片为长方形,由金环相连。左为满文,右镌汉书。妃嫔是皇帝妾侍的统称。清文宗奕詝(1831—1861年)是清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1850年即位,年号咸丰,在位11年。此金册为咸丰元年(1851年)尊封道光皇帝之成贵人为皇考成嫔时所发。...

    1761 贵人
  •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东汉,印面1.6×1.6厘米,通高1.8厘米。铜印鼻钮,印面为并列的白文“徐尊”二字,乃印主人的姓名。印台四侧面有阴刻图案,分别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按照今天“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视图规则,印章钤盖时,左右正相符,上下位置则与今相颠倒,而在汉代是按照“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来定位的。“四神”见于印章者有数种模式:...

    791 四神 阴刻 苍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