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69260-1/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图片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简介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清同治,清宫旧藏。

清代满族习俗,特别喜爱在腰带或领襟之间的钮扣上佩挂各类日常随手可用的小杂品,如荷包、扇套、表套、搬指套、香囊、眼镜盒、褡裢、槟榔袋、钥匙袋、靴掖等,通称“活计”。这些活计既很实用,装饰性也很强,并往往根据节庆时令的变化而佩挂纹样形制不同的活计。

这套活计是端午节佩戴之物,共9件,其中荷包3件、烟荷包1件、表套1件、扇套1件、镜子1件、粉盒1件、名姓片套1件。每件的颜色和纹样相同,均为明黄色,通体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五毒和“大吉”葫芦纹。“五毒”为蛇、蟾蜍、蝎子、壁虎和蜈蚣五种有毒动物,配以“大吉”字样和葫芦纹样相组合,寓意以毒攻毒,以恶镇恶,驱邪免灾。

整套活计用色明快华丽,纹样生动逼真,绣工精美细巧,为佩挂者平添仪态之美,同时也寄托了佩挂者希冀籍此避邪趋吉的美好愿望。


相关知识科普


地平

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壁虎无毒,但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随手

随手:旧称乐队伴奏人员。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相关文章

  • 染骨镶石领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染骨镶石领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染骨镶石领约,清,长18厘米,宽19厘米。领约即项圈,是清代妇女用于颈间的饰品。此领约圆形,质地为铜镀金,圈上嵌八块染骨,染骨间点翠“寿”字,每个“寿”字上饰珍珠一颗。系金黄色绦带。领约在大的典礼活动穿礼服时必须佩挂。这件应是清代皇贵妃所用。...

    1442 点翠
  •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清,通高37厘米,直径27厘米。朝冠青绒做成,上缀红色丝绒,其上金累丝托贯金凤、珍珠各三,顶缀大珍珠一;红色丝绒上缀金凤七、金翟一,翟尾垂三行二就珠。染皮护领垂于冠后,蓝布饰带。按清朝典制记载,顶三层、金凤七、金翟一在后妃中是最高等级的朝冠,应是皇太后、皇后在大典时所戴。这里金凤、金翟为镀金桦皮做成,也完全符合典制,但冠后垂“三行二就”珠与...

    1837 点翠 累丝 典制 五行二就
  • 品月色缂丝海棠袷大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缂丝海棠袷大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缂丝 海棠袷大坎肩,清晚期,身长139厘米,肩宽40厘米,下摆宽116厘米。清宫旧藏。大坎肩圆领,无袖,对襟。品月色海棠纹缂丝面,月白色素纺丝绸里。衣襟上有铜镀金球形錾花扣1枚和铜镀金福寿双全纹扁圆形扣4枚。里襟第四扣处垂品月色缂丝梅花飘带2条,左右开裾处垂藕荷色缂丝兰花飘带各2条。下摆为百褶式。通身衣缘镶黑色万字曲水纹织金缎边一道,此外还施加如意云头...

    437 缂丝 海棠 对襟 月白 錾花 织金缎 织金 菊花纹
  •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清顺治,身长118厘米,两袖通长145厘米,袖口宽14厘米,下摆宽105厘米,前后裾长31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袖身有压褶接袖一段,裾前后开。袖边及领边用石青色妆花缎镶边。龙袍以在暗四合如意云组成的方格骨架内织团龙纹的香黄色缎为地,并用“妆花”技法以圆金线织正面金龙四团,间饰五彩祥云和海水江崖。金龙用圆...

    1013 织金 大襟 妆花 团龙纹 龙纹 圆金线 五彩
  • 缂丝花卉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花卉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 花卉册,明,十二开,每开纵41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花卉册在本色地上缂织茶花水仙、玉兰海棠、牡丹、碧桃芝竹、百合剪春罗、荷花蜻蜓、踯躅、芝兰、秋海棠、剪秋纱、蝴蝶花、梅花等各色花卉,每开均缂织而成,无着笔处。画幅采用平缂、构缂、木梳戗、长短戗、凤尾戗和掼缂等缂织技法,缂工细致,润色自然,描画不求形似,具有简逸风格的文人花鸟画风。山茶水仙、梅树灵竹...

    1467 缂丝 花卉 海棠 碧桃 剪春罗 踯躅 剪秋纱 平缂
  •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清嘉庆,长306厘米,宽149厘米。此袍料为酱色绸面料,以绿色孔雀羽线满绣袍地,其上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用22种色绒线及捻金线、捻银线绣金蟒九条,蟒间饰寓意“福寿”、“八仙贺寿”、“寿山福海”之意的云、蝠、鹤、暗八仙、八吉祥、桃、海水江牙等纹饰。此袍料是广绣珍品,运用2-4晕色法,以平金、刻鳞针为主,兼用散套针、正戗针...

    1548 孔雀羽线 绒线 八仙 暗八仙 八吉祥 海水江牙 广绣 平金
  •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62厘米,左裾长37厘米,披领34-100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腰帷以下为襞积式。袍面料为明黄色素缎,上衣柿蒂形纹样中前后及两肩各绣金正龙一条,饰五彩祥云,福山寿海。袖端饰行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正团龙二十二,下裳前后饰正龙各一,行龙五,饰五彩...

    1808 柿蒂形 五彩 行龙 平金 龙纹 织金缎 织金 背云
  •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清乾隆,纵74厘米,横24厘米。清宫旧藏。此件作品是根据清乾隆皇帝临摹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苏轼)的《霜余帖》底稿缂织而成,在作品本色地上用平缂、搭缂等技法缂织蓝色行书《霜余帖》,运笔遒劲流畅,颇具东坡笔意。作品上朱缂“乾隆宸翰”、“自强不息”,并钤“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朱印。苏轼笔法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其诗清新豪健,独领风...

    1996 缂丝 苏轼 乾隆皇帝 平缂 搭缂 宸翰 石渠宝笈 石渠
  • 雪青色绸绣枝梅纹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色绸绣枝梅纹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雪青色绸绣枝梅纹衬衣,清光绪,身长136厘米,两袖通长135厘米,下摆宽114厘米。清宫旧藏。此衬衣为丝质。圆领,大襟右衽,平阔袖双层,不开裾。衣缘饰绦边三重。衣内衬月白色素纺丝绸里。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枚、铜鎏金机制币式扣四枚。此件衬衣在雪青色平纹暗花春绸地上运用平针、缠针、打籽等刺绣针法绣制浅绛色折枝梅花纹,构图纯朴自然,纹样典雅秀丽,其独特的设色方法在清...

    590 大襟 绦边 月白 鎏金 錾花 平针 缠针 打籽
  •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清早期,身长113厘米,两袖通长130厘米,袖口宽11厘米,下摆宽96厘米,前后裾长22厘米,左右裾长1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面料为五枚缎纹组织,正反面图案相同,凸凹相反。正面暗花云纹凸起,缎地上团龙纹以片金线勾边,流光溢彩。领、襟边及袖端饰石青色五彩云龙片金缘,并镶平赤圆金窄边。石青云缎接袖。袍内衬白色暗花绸...

    996 团龙纹 龙纹 片金 五彩 錾花 织造
  • 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清光绪,身长130 厘米,肩宽42 厘米,下摆宽110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皇后或皇太后春秋礼服之一,穿用于重大典礼等场合。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开裾。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枚。缘饰石青菊花纹 织金缎边,内衬月白色素纺丝绸里。采用二至三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石青色绸地上,运用平针、套针、戗针和平金等针法,绣制彩云金龙...

    1921 对襟 鎏金 錾花 菊花纹 织金缎 织金 月白 退晕
  •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清雍正,身长145厘米, 两袖通长174厘米,袖口宽25厘米,下摆宽126厘米,左右开裾长85厘米,八团直径2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袍以二至四色晕法在绿色暗团龙实地纱地上钉缀彩绣八团二爪夔龙及海水江崖纹样,领、袖镶石青纱绣彩云金龙边,接袖为石青色暗团龙实地纱,沿镶二色平金及蓝色花卉 织金缎边,月白色缠枝...

    1494 夔龙 大襟 实地纱 平金 花卉 织金缎 织金 月白
  •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清早期,身长93厘米,两袖通长70厘米,袖口宽8厘米,下摆宽64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平袖,无扣,不开裾。袍以粉色绫为面,其上显现暗花风景纹。领口沿镶石青素缎边。袍内衬湖色石榴蝴蝶团花绸里,薄施丝绵。此为清代后妃便服。此绵袍柔软轻薄,质料亮泽,提花清晰,体现了清早期的丝织工艺水平。...

    1652 大襟 团花
  • 锦群地三多花卉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锦群地三多花卉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锦群地 三多 花卉锦,清乾隆,长178厘米,宽75厘米。清宫旧藏。锦以蓝色地经、地纬织成五枚二飞缎纹地,以黄、绿、蓝、月白、红、驼、圆金等色线为纹纬与纹经交织成五枚左向纬斜纹显花。其锦群地以龟背形为骨架,在龟背形骨架内四周,分别填绿色古钱纹、红色斜万字(即曲水)、蓝色锁子纹和柳绿色方胜纹,中间填朵菊和宝相花。两种不同颜色和花纹交错排列,组成了满地锦群纹样。在...

    320 锦群地 三多 花卉 地经 地纬 月白 纹纬 纹经
  • 深绛色缂丝袷纱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深绛色缂丝袷纱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深绛色缂丝袷纱蟒袍,清乾隆,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0厘米,前后裾长61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端,裾前后开。湖色暗缠枝 勾莲 实地纱里。石青素缎接袖。石青色缂丝五彩云蝠行龙领、袖边,石青片金缘。铜镀金光素扣5枚。蟒袍为深绛色地,织金四爪蟒9条,间饰祥云、杂宝、海水江崖。缂织技法以平缂、搭缂为主,立水用长短戗...

    1932 缂丝 缠枝 勾莲 实地纱 五彩 行龙 片金 织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