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005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图片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丰姬造石弥勒佛像❖简介

王丰姬造石弥勒像,东魏兴和三年(541年),残高45厘米。

弥勒像高肉髻,修眉细目,眼略向下视,内穿僧祗支,胸前系带,身著袈裟,袈裟在两腿间呈弧形下垂,裙下缘外侈,衣褶起伏有序,手无畏印与愿印跣足立于双瓣覆莲上。底为长方形素面 基座,头光刻莲花图案。基座刻发愿文:“大魏兴和三年十一月廿五日,上曲阳县人李晦妻王丰姬为亡息李景珍敬造弥勒像一区(躯),上为国家,后为七世父母,居眷大小,亡过现存,边地众生,一时成佛。”

北魏至东魏时期,弥勒造像交脚菩萨形象居多,但在河北定州地区却以佛像为多,包括立像、倚坐像、结跏趺坐像等多种形象,显示出其独特性。此弥勒佛立像于1953-1954年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相关知识科普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肉髻

为佛三十三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称肉髻。

僧祗支

意思是“掩腋衣”、“覆膊衣”。这是一种从左肩穿至腰下的长形衣片。一般在僧祗支的外面穿大衣(袈裟)。

施无畏印

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即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结此印时,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无畏印

右手上张,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外。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跣足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曲阳

县名。在河北省的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在太行山曲之南而得名。秦置曲阳县,汉为上曲阳县,北齐复改曲阳县,隋唐时期屡有更替。境内有北岳庙,汉白玉雕刻从北魏一直沿袭至今,闻名全国。

七世父母

也称七世先亡、七世先灵、七世亡灵等,一般指自己以上七代先人。此称源于印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像的发愿文中。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交脚菩萨

著菩萨装、坐在台座上、小腿相交的一种形象。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典创造出来的。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修德寺

位于河北曲阳县南关,毗邻北岳庙,为北宋时期曲阳著名寺院之一,是在隋朝恒岳寺旧址上建造的,现只存修德寺塔。

相关文章

  • 陶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马,元,高20.6厘米,长23厘米。马头饰笼套,双耳竖立,马颈刻划长鬃,马尾粗长,四足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马身部位塑造的最好,轮廓线条流畅,有肌肉质感。...

    187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东汉,高63厘米,宽77.3厘米。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周公辅成王故事。一人端坐中央,地位虽然尊崇,但形体较小,显然是年幼的成王。左右各有四人站立,左者一人,躬身拱手,神态谦卑,正在向成王汇报事情,他就是被后世敬仰的周公旦。周公为武王之弟,他曾协助武王灭商,后又专心辅佐13岁继承王位的成王。画像石下部为庖厨场面,右面在宰猪、牵羊,中...

    33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黄釉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骑马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骑马男俑,唐,高32厘米,长24厘米。骑俑头戴风帽,身著圆领窄袖袍,足蹬靴,双脚登踏马镫。马眼圆睁,双耳前竖,头向内收略右转,颈上有支架,原应有鼓,已失。此应为鼓吹仪仗俑。鼓吹俑属于仪仗俑中的一种。鼓吹,传说始于汉代班壹,最初为一种军乐,后来功能逐渐扩大,用于卤簿仪仗与宴乐群臣等。唐朝在太常寺中设置鼓吹署,鼓吹署有鼓吹令、鼓吹丞各1名,官从七品下,另有...

    942 黄釉 卤簿 李渊 筚篥 排箫 永泰公主
  • “刘海戏蟾”泥人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海戏蟾”泥人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海戏蟾”泥人,清晚期,高15厘米,宽9厘米。泥塑刘海右手执金钱置于胸前,左肩扛一盒子,内有一蟾蜍,露出半个身子。塑像中金钱与蟾寓意“金蟾”,蕴涵着“真、善、美”的人生道理。此塑像取材于我国“刘海戏蟾”的神话传说。相传刘海为善良的樵夫,狐仙胡秀英羡慕人间生活,爱上刘海,而金蟾化身的石罗汉趁刘海外出时,把胡秀英推入井中,夺走了她的宝珠,使她显露狐仙原形。刘海...

    1375 盒子 罗汉
  • 孟宗哭竹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孟宗哭竹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孟宗哭竹砖,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成壸门状,上刻“孟宗”二字。正中一人曲身蹲坐,面向竹林,双袖掩面,正在哭泣。斜上方一老妇,正向下注视,似乎期待着什么。孟宗哭竹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孟宗老母年迈,想吃新鲜的竹笋,可时届隆冬,天寒地冻,无笋可寻。孟宗手持竹篮,无处采摘,悲从心生。上天被他的孝行感动,新竹骤出,孟宗采得鲜笋,回家孝亲。...

    514 壸门 二十四孝
  •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狐,东汉,高2.7厘米,长7.8厘米。狐狸尖嘴前伸,两耳直立,眼睛直视前方,匍匐向前,似在寻找猎物,具有很强的动感。1951年河南省辉县百泉出土。两汉时期动物的雕塑为数不少,但以家畜类居多,狐狸较为少见。将不常见的动物塑造的如此准确,特性鲜明,使人一眼便能辨别清楚,显示出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9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夹纻金漆女官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夹纻金漆女官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夹纻金漆 女官像,明,高153厘米,宽54厘米。最早有关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其主要职责是学习、宣传、掌管妇女的懿范规德,在各种礼仪中赞助天子,照顾帝后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后宫的管理等工作。明代女官虽有品位,但已经不再参与具体事务,只是一种必备的礼仪象征。这件夹纻金漆女官像,全身漆金,表情谦顺恭谨,是明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反映。...

    973 金漆 女官
  • 画彩女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画彩女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画彩女射俑,唐,高28厘米。女俑发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著靴。头偏向左,双手作持弓射猎状。此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许多以前只有男子才能从事的活动女子也纷纷参与,射猎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王建的《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

    656 杜甫 王建 李昌夔 千人
  •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邸金龙造石思惟像,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残高24厘米,宽20厘米。整个菩萨的上半身缺失,左手在右足踝处捏裙摆一角,覆于座前的裙摆做出复杂的褶皱。菩萨坐在束帛圆座上,座下还有扁平的覆莲台。菩萨的披帛垂在覆莲台两侧曳地,末端前伸。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正面中央浅浮雕刻覆莲中伸出半身的地神,双手举过头顶托举博山炉,地神两边为侧面侧身蹲坐的狮子。狮子外侧各为一...

    1013 菩萨 披帛 基座 浮雕 博山炉 发愿文 曲阳 弥勒
  • 铜鎏金千手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鎏金千手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鎏金千手观音像,清,高16.5厘米。 千手千眼观音也称大悲观音,其经典来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等。“千手”表示遍护一切众生,“千眼”表示遍照世间万物。“悲”意为能救拔他人之苦难,具有无上之法力。千手千眼观音自唐朝以来就广受一般信众的追捧。由于其形象较为繁复,除形体特别巨大者外,通常只用24臂或...

    1395 鎏金 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 菩萨 跣足 法器 善财 龙女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61厘米,宽21厘米。胡人头戴黑色幞头,鼻深目,双睛圆睁,唇施朱,留上翘八字胡,鬓及颏下有长髯。双手握拳,身穿翻领右衽衣,腰系带,足穿靴,直立在方板上。此俑以施黄釉为主,仅在翻领处略见绿色。其形象应为文献记载中的胡人。胡人形象在唐俑中屡见不鲜,形态各有特色。此俑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神情毕现。...

    975 胡人 幞头 黄釉
  • 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彩绘贴金 观音像,辽,高192厘米,宽80厘米。观音高挽发髻,头戴宝冠,冠中有化佛。眉心白毫,双眼微睁,眼睑鼓起,脸颊较长,嘴角内收,神情恬静。左胸前套襻的样式时尚,从下穿入其中,使僧衹支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帛带斜披环绕上身,覆肩垂落缠臂。腰系玉带,裙腰系4条长带,两条在右膝处做花结,两条在腹前缠绕垂下。跣足立莲座上。造像服饰繁缛,显得异常华丽。...

    1925 贴金 观音 白毫 跣足 造像
  • 陶驯马郎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驯马郎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驯马郎俑,唐,高40厘米,宽35厘米。唐朝由于对舞马的喜爱,所以重视对驯马郎的培养。一般驯马郎多为年少俊美之青年,有胡人,也有汉人。所穿衣服多为利于驯马的胡服。他们身手矫捷,轻巧灵便。此少年驯马郎弓腿扬臂,仿佛正引领着舞马踢踏应节,闻乐起舞。...

    1503 胡人
  •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武士俑,北朝,高18厘米,宽5.5厘米。武士俑头戴小冠,粗眉大眼,眼睛内凹,尖鼻,阔口,大耳。内穿裲裆,外披风衣,下有缚腿,双手紧握,拳心中空,可能原来握有武器,以为仪仗之象征。此类陶俑多为模制,以满足丧葬需求,所以考古发现较多。...

    222 裲裆 模制
  •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文吏俑,隋,高58.4厘米,宽18厘米。文吏俑头戴冠,细眼略向下垂,蒜头鼻,唇上蓄八字胡,颌下蓄须。上身穿右衽宽袖衣,下着裳,双手拱于胸前,足下为圆形立板。隋唐时期的文吏俑多为器宇轩昂之态,此种形象尚属少见。...

    1569 黄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