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蟠虺纹曲耳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蟠虺纹曲耳铜鼎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蟠虺纹曲耳铜鼎
时代 春秋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备注 高61.9厘米、口径65.9厘米、腹围206厘米、耳间86.5厘米、耳高16.5厘米、耳宽12.8厘米、足高20厘米、腹深38.5厘米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蟠虺纹曲耳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曲耳铜鼎

春秋

高61.9厘米、口径65.9厘米、腹围206厘米、耳间86.5厘米、耳高16.5厘米、耳宽12.8厘米、足高20厘米、腹深38.5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圆形,敞口,微束颈,深腹,圜底,附耳,蹄足。颈上部饰细密蟠虺纹带一周,中间饰窃曲纹带一周,下部饰三角纹带一周。上腹饰绹索弦纹两周,其间等距离饰三组纹带,两侧是细密的蟠虺纹带,中间为较粗矿的夔龙纹带。下腹饰窄夔龙纹带一周,其下等距离饰叶状花纹带一周。与两耳相对的腹部正中前后各附一牛首。三蹄足上端皆装饰兽首花纹。该器近乎满饰花纹,但却繁而不乱,错落有致,既有细密的蟠虺纹,也有粗矿的夔龙纹;既有腹、颈的平雕,又有蹄足的凸雕。

此鼎采用了分铸法和焊接法。蟠虺纹曲耳铜鼎的铸造,即是将鼎体和耳、足、牛首饰件等分别铸造,之后再将这些构件焊接成器。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壹》(2013年版)一书。)

相关文章

  • 蟠虺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鼎,高45厘米,宽55.5厘米,重24.56kg。鼎大腹,圆底,蹄形足。有盖,盖饰三环钮和三道蟠虺纹。双附耳,耳两面饰蟠虺纹,两侧饰回纹。腹饰二道蟠虺纹,间以绳纹。足饰兽面纹。此鼎器体较大,花纹精细。盖上的三环钮是春秋时期鼎的重要特征,以蟠虺纹为主体纹饰,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器物的特点。...

    1780 蟠虺纹 回纹 绳纹 兽面纹
  • 虎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戟镈,西周,通高44.3厘米,铣距27厘米,重16kg。镈(音博)呈椭圆形,平口,“舞”上有半环形钮。镈钮饰云纹,镈身两面饰兽面纹,正中都有窄长条花边扉棱,镈口上部饰圆涡纹与花瓣纹,镈两侧各饰二虎,四虎的形象非写实而是图案化,反映出当时铜器纹饰的神话性。此镈确是研究西周青铜器纹饰和古代造型艺术非常难得的资料。镈与钟同为打击乐器,出现在西周中期,晚于甬钟。此...

    572 兽面纹 扉棱 涡纹
  • “昶仲侯”铜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春秋 通高18.5厘米,流至尾长36厘米,宽16.5厘米 1980年河南省泌阳县郭岗村出土 该器前部有宽槽状流,腹较深,圜底,下有四条扁兽状足,后部有弓身卷尾的兽形鋬。口沿下饰变形窃曲纹,余饰瓦棱纹。内地铸铭3行:昶仲侯作宝匜其万年子子□□□宝用享。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

    1752 青铜器 昶仲侯铜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铸客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 缶,战国后期,通高46.9厘米,宽46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6.22kg。缶小口,短颈,大腹,肩部铸有四环,圈足。器口外有刻划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作此缶。缶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把这一点讲得很清楚。缶流行于战国时期。早期的缶体形接近滚圆,圈足低矮,没有伸起的颈部,小口加盖...

    1283 铸客 六室 却置
  • 双兔车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双兔车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双兔车軎(音卫),西周,高8.8厘米,宽15.6厘米。双兔立于軎筒之上,两兔反向,臀部相连,俯首曲腿,圆目,长耳,圆腹,腹中空,腹外饰云纹。軎筒两端的口径粗细不等,筒中部横向有一圆孔。车軎是古代车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两个车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双兔车軎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在西周车饰中十分罕见。...

    583
  • 嵌松石云纹方豆(盛食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嵌松石云纹方豆(盛食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35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        通高24.5厘米 口边长12.5厘米        豆上有覆斗形盖,盖顶有圆形捉手,豆盘方斗形,以细柄支撑,下为圆牌状座。器身满饰红铜丝嵌错的云纹,并镶有各种形状的绿松石。...

    346 青铜器 嵌松石云纹方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通高17.4厘米,宽18.5厘米,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0231』霝簋。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461 重环纹 弦纹
  • 茶花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茶花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茶花纹敦,通高17.8厘米,宽24.2厘米,重3.02kg。敦圆体,有双兽首衔环耳和三短足。器盖饰有三伏牺,并饰六瓣茶花纹二周,以蟠螭纹一周相隔,腹部上下各饰蟠螭纹一周,中饰六瓣茶花纹。...

    1638 兽首衔环耳 三伏牺 蟠螭纹 螭纹
  • 铜单“左”字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单“左”字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单“左”字虎符,六朝,长6.6厘米,宽4.5厘米。虎符呈卧虎状,张口显出利齿,立体虎斑纹,形态凶猛。此片虎符为完整虎符之一半,单字铭文“左”字。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符多做成动物状,常为虎形,称为虎符。六朝虎符传世罕见。...

    1031
  • 鎏金铜当卢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当卢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西汉长20.8厘米,宽7厘米,厚0.5厘米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

    399 青铜器 鎏金铜当卢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莲鹤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莲鹤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117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莲鹤方壶的纹饰构图极为复杂,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饰于器身上下及各种附加装饰上的龙纹。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装饰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

    938 青铜器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喜报三元”鎏银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喜报三元”鎏银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喜报三元”鎏银镜,清,直径19.8cm圆镜圆钮。以镜钮为中心划分十字格,四出各写一字,对读合为“喜报三元”,四角分饰盘肠、海螺、芭蕉、如意等多宝纹饰。中间方格被两道竖线分为三个部分,镜钮居中上下分饰花叶纹,左右各写一列铭文,合为八字“上上赤同,端□盛造”,污迹遮挡住了部分工匠或店铺的名号。此镜纹饰书法笔触清晰可见,镜铭、纹饰、界格均通过鎏银工艺制成。...

    77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青铜器藏品
  • 鸟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纹壶,战国后期,通高37.5厘米,宽24.7厘米,口径11厘米,重3.48kg。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式壶,圆体,圈足,肩部饰二兽首衔环。有盖,盖上三钮,中央饰涡纹。器颈、肩、腹部浅雕鸟纹四周,并以弦纹作间隔。此器为河南洛阳西宫秦墓出土。战国时期秦国铜壶在青铜器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高,中原式鼎与秦式壶相结合是这一时期富有特征的秦国青铜容器的基本组合形式。...

    335 涡纹 弦纹
  • 蟠虺纹铜盘、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盘通高9.5厘米,口径43厘米;匜通长22.5厘米,高14.5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吴国勾敔夫人墓出土 盘唇口,直壁,平底,三蹄足。盘壁饰一周蟠螭纹。匜直壁,平底,前有兽首张口作流,后有兽尾作鋬。腹壁饰一周蟠虺纹,流和鋬上均有透雕的兽面纹。 盘、匜均为水器,配合使用,以匜浇水,用盘承接。商周贵族们在祭祀...

    843 青铜器 蟠虺纹铜盘、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银鸟耳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耳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耳壶,战国前期,高36.9厘米,口径17.4厘米,腹径26.1厘米,足径13.9厘米,重5880g。壶扁平敞口,束颈,伏鸟状穿环双耳,鼓腹,圈足。口沿镂空处雕兽纹,平缘处饰绳纹。颈部饰错金银嵌绿松石云纹。肩、腹部饰流云纹并以绳纹间隔。圈足上饰贝纹一周。此壶设计独特,镶嵌精细,伏鸟状双耳栩栩如生,云纹古朴流畅,体现了战国时期铜器制作工艺之精湛。...

    1895 错金 错金银 镂空 绳纹 镶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