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金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纹杯、盘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金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纹杯、盘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158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金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纹杯、盘❖图片
乾隆款金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纹杯、盘❖简介
乾隆款金胎画珐琅 缠枝 花卉纹杯、盘,清乾隆,通高7.5厘米,杯口径5.6厘米,盘口径19厘米。清宫旧藏。
金胎。杯圆形,鎏金云纹耳,圈足。外壁黄色珐琅地上绘彩色的缠枝花卉纹。盘作菱花式,折沿,中心起杯槽用于置杯,菱花式圈足。盘内黄色珐琅地上绘红色蝙蝠及彩色的缠枝花卉纹。杯、盘底施蓝色珐琅,均署“乾隆年制”四字款。
杯、盘纹饰构图严紧,花纹清晰 用笔精细。其以黄金为胎,贵重奢华,是乾隆朝工艺精品。
相关知识科普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内黄
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内黄,清河水出,有兼聚,有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