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1752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图片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简介
掐丝珐琅莲藕式瓶,清晚期,高49.2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3.3厘米。清宫旧藏。
瓶长颈,对称三节藕式耳,腹部上丰下敛,圈足。口沿下做绿色莲蓬状凸起,颈部饰铜鎏金弦纹三周。颈至肩部饰蓝地百花纹,宽肩上錾刻莲蓬六个,均匀分布。
此瓶从设计、色彩和做工等方面看,均属清晚期民间特色,实难与官造作品相比。
相关知识科普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錾刻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