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宋拓大观帖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宋拓大观帖册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8694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宋拓大观帖册❖图片
宋拓大观帖册❖简介
纵30.1厘米,横28厘米
北宋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下诏摹刻一部法帖十卷,每卷末刻“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楷书二行,因摹刻于大观年间,故后世称之为《大观帖》。据记载,宋徽宗后来又将此帖与《元祐秘阁续帖》及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四种合成二十二卷,置于太清楼,因此又称《太清楼帖》《大观太清楼帖》。靖康之难后,《大观帖》帖石失落。南宋开禧年间,宋、金开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有《大观帖》拓本流到南宋,为避金帝完颜亮讳,拓本中“亮”字已被磨去。南宋时,《大观帖》帖石还存世,在金国境内,后世称这一时期拓本为“榷场本”。今天未见十卷完整的《大观帖》拓本,传世原石宋拓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卷二、四、六、八、十等残本三册,故宫博物院藏卷二、三、五等三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卷六一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卷七一册。
此册为宋拓本,淡墨擦拓,字口清晰,先后经明朱希孝、王世贞,清梁清标、陈崑瑜、李宗瀚递藏。存三册,其中第一册墨纸二十四开半,帖名楷书“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桦木面,托裱经折装,李宗瀚书内签,内有李宗瀚、翁方纲题识考证多段。
《大观帖》摹拓精妙,纤毫毕现,字画稍肥,但锋势飞动,神采射人,历代评价颇高。南宋曾宏父指出《大观帖》摹刻“正国朝盛时,典章文物灿然备具,百工技艺咸精,其能视《淳化》草创之始,自然不同。且当时尽出藏真帖临摹,定其舛误,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刊。京(蔡京)虽骄吝,字学恐出王著右,是《大观》之本愈于《淳化》明矣。”明董其昌云:“金石之工较《淳化阁帖》更胜,阅世既久,日少日作,临池之家得残本断章,如优昙出现。”
相关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