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玉玦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玉玦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610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玉玦❖图片
玉玦❖简介
玉玦,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公元前6200—前5200年),径4.1厘米,孔径1.5厘米,厚0.7厘米。
玉受沁为鸡骨白色,但透过灯光可见黄绿色的玉质。器为圆形,一侧有一缺口,两侧的边缘呈刃状。通体光素无纹饰。
玉玦在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置于死者的耳部,当为耳饰。兴隆洼遗址4号墓女童右眼眶内嵌有一件玉玦,表明了玉玦的另一种用法。古人配玦还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的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出土时多在人头骨的耳部,但也有兽形玦,形体较粗大,有的缺口处仍相连。
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史前东亚地区从8000年前到4000年前,在中国大陆的北方、南方和台湾地区,日本、朝鲜都出土有玉玦,存在一个玦文化圈。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
相关知识科普
鸡骨白
玉器长年埋于地下,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又因似石灰之色,也称石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