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6612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图片
中岳嵩高灵庙碑-封面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一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二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三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四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五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六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七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八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九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一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二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三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四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五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六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七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八
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之十九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简介
《中岳嵩高灵庙碑》,寇谦之撰,北魏刻,明拓,重墨拓,剪裱装册,共38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5.5厘米。
封面有郭沫若题签,后有潘承弼、邵锐等题跋以及“于继襄印”、“崧甫”等钤印多方,曾为陈叔通所藏。
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并宣扬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
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于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于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并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
此本首行“太极剖判”未损,第11行至18行较清初拓本多5至11字,为存世最旧拓本。
清吴玉瑨《金石存》、朱士端《宜禄堂金石记》、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寇谦之
寇谦之(生卒年不详),北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道士,修道初居华山,后移嵩山,先后修造新庙,并立《大代华岳庙碑》与此碑。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
陆增祥
陆增祥(生卒年不详),字星农,又字魁仲,号莘农。道光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马宗霍《书林纪事》称其少通篆籀之学,喜学金石文字,搜罗遍天下,积录既多,续王氏《金石萃编》成《金石补正》百余卷。又以所得汉魏晋宋齐梁古砖琢为砚,拓墨本跋之,题曰《三百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