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兽面纹觥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兽面纹觥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兽面纹觥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518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觥❖图片

兽面纹觥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觥❖简介

兽面纹觥,通高15厘米,宽20厘米,重0.72kg。

觥失盖,椭圆形体,口上有流,鋬上铸一兽,高圈足。流、腹、足上起扉棱。通体以雷纹地纹,饰兽面纹和

此觥纹饰华丽,工艺精美,属难得之佳作。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兕觥

兕指犀牛一类的野兽,觥是盛酒器,兕觥是形状像兕的酒器。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相关文章

  • “虢季”铜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虢季”铜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虢季”铜铺西周 高15.5厘米,口径23.5厘米,圈足径16厘米 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 该器自铭为“甫”(铺)。器上部为折沿、直壁、浅腹、平底的圆盘,盘下有一圆柄,柄下为喇叭形高圈足。盘的外壁用一周勾连雷纹装饰,柄与圈足则用镂空工艺铸出垂鳞纹、环带状,两纹饰间还有一周突起的重环纹。器内铸铭:“虢季作甫子子孙孙用享”。 铺为食器,造型与同为食...

    1363 青铜器 虢季铜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素面铜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 宣德款铜熏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宣德款铜熏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宣德款铜熏炉,清,高19.2厘米,口径14厘米。铜炉直口,直腹,圜底,立耳,扁足。盖镂空,饰双龙捧寿纹。器表呈鳝鱼黄色,光泽内敛。外底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款。根据龙纹推断,应属清代仿品。盖内烟熏痕迹清晰,显系经常使用所致。根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宣德皇帝深感内廷、宗庙、郊坛陈设的鼎彝 “式范猥鄙,略无雅致”,于是利用暹罗等地进献的风磨铜,参考《宣和...

    1227 镂空 鳝鱼黄 阳文 龙纹 内廷
  •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厘米,宽4.7厘米,重1kg。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

    879 剑格
  • 番君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番君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番君鬲,高11.8厘米,宽16厘米,重1.46kg。鬲口沿宽且外折,束颈,突肩,有凸棱,裆部趋平,足呈兽蹄形。肩饰变形窃曲纹。口沿有铭文17字:唯番君『0031』伯自作宝鼎,万年无疆,子孙永用。铭文意为:番君『0031』伯自作宝鼎,祈望万年无疆,子孙永用。西周晚期,束颈鬲开始逐渐消失。春秋早期的鬲多沿袭西周晚期的式样,此器是当时尚遗存的一件典型的束颈鬲。又由...

    262 窃曲纹
  •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35』鼎,通高35.3厘米,宽28.5厘米,重740克。鼎圆体,口沿外折,双立耳,大腹,颈部及腹部均有六凸棱,腹下有三柱足。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兽面纹,足根部以凸棱为中心饰兽面纹。器内壁有族名“『0035』”。...

    1443 夔纹 兽面纹
  • 虎食羊铜饰牌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食羊铜饰牌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食羊铜饰牌,汉,长9.2厘米,宽4.9厘米。虎食羊铜饰牌塑造的是一只刚刚捕获到猎物的猛虎口衔羊颈的状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上猛虎捕食到猎物后的瞬间形态,生动传神。铜饰牌为单面镂雕,表现猛虎咬噬羊颈,弱肉强食的生动场面,寓意佩带者驰骋草原的勇者气概。饰牌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能反映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的物品。图案的纹饰大多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

    1923 镂雕 鄂尔多斯青铜器 浮雕 透雕
  •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春秋后期,长7.5厘米,宽2.2厘米,重0.0185kg。此矢镞锐锋,两翼张开,翼端呈收削之势。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1460 镂空
  • 蛙纽螭纹铜阳燧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蛙纽螭纹铜阳燧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蛙纽螭纹铜阳隧,直径4.4厘米,重0.03kg。阳隧镜,凹面,凸背,蛙形纽,环纽饰四双身蟠螭。阳隧素缘。...

    1878 螭纹 阳隧
  • 三十五年虒令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十五年虒令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十五年虒令鼎,通高19.2厘米,宽27.4厘米,重4.27kg。鼎为圆体,双附耳,三蹄形足,有盖,盖上饰三钮。器腹部以一棱状突起为饰。盖、器各有铭文2行18字,对铭:卅五年,虒令赒共、视事『0378』、冶期铸。容半齍。下官。铭文大意:记在三十五年,虒地县令赒共监造,视事『0378』主造,冶期铸此鼎,鼎之容量为半齍,置于下官。...

    996 对铭
  • 镂空铜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铜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铜俎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22厘米,长35.5厘米,宽21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俎面呈长方形,中部略窄切下凹,其下焊接四个凹槽形扁足。俎面与足均有矩尺形镂孔,其间填饰蟠虺纹与云雷纹,面上还有一周窃曲纹。 俎,是古代进餐时切肉的案子。鸿门宴中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言。目前发掘及传世的青铜俎极为少见。铜俎器身布满玲珑剔透的...

    275 青铜器 镂空铜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通高41厘米,高33厘米,口径33.5厘米,盘径57.5厘米。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斛有盖,盖中央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其内圈宽带纹上原饰有三只鸟,现已残失。斛身饰四周宽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斛和承盘下各具三熊足,上嵌杂色宝石,现多数已失。承盘口沿下铸铭文1行62字: 建武廿一年,蜀郡 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

    1435 建武 鎏金 铺首 蜀郡 西工 乘舆
  •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长7.42厘米,直径3.0厘米,厚0.35厘米,重16.5克 刀环如大钱,有内外廓,面文环有“契”“刀”二字在穿右左;币身为刀形,“五百”二字直列刀身,均篆字阳文。该币制作较为精整,在新莽货币制度规定,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同“一刀平五千”一样,亦为当时收兑民间黄金之用。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1596 青铜器 契刀五百钱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镞,战国后期,通长5.3厘米。镞之横截面作三角形,狭刃,十分锋利。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三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改成铁铤。...

    1076
  •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春秋 高17.8厘米,口径35厘米 1953年河南省郏县太仆乡出土 敞口,宽折沿向外倾斜,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小平底,颈腹间有一对兽首状耳。肩部饰窃曲纹一周。器内底有铭文:“日夭”2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072 青铜器 日夭铜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