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镂空铜俎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镂空铜俎 |
时代 | 春秋(前770-前476年)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
备注 | 通高22厘米,长35.5厘米,宽21厘米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河南博物院 |
镂空铜俎
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22厘米,长35.5厘米,宽21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俎面呈长方形,中部略窄切下凹,其下焊接四个凹槽形扁足。俎面与足均有矩尺形镂孔,其间填饰蟠虺纹与云雷纹,面上还有一周窃曲纹。
俎,是古代进餐时切肉的案子。鸿门宴中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言。目前发掘及传世的青铜俎极为少见。铜俎器身布满玲珑剔透的镂空纹饰,精美异常,应是切肉供奉帝王贵胄先祖或崇敬神祗时的器具。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之《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