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2637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图片
雪青缎地彩绣百鸟朝凤紧身料(前身)
雪青缎地彩绣百鸟朝凤紧身料(后身)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简介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清光绪,广州绣制之贡品,纵889.7厘米,横151.5厘米。清宫旧藏。
此紧身料(亦称坎肩料)是以4幅宽77厘米、长89.7厘米的雪青缎所绣制,花纹按紧身样式设计,每两幅纹样对称,绣百鸟朝凤图案。图中凤凰昂首立于山石上,托庇于高大的梧桐树下,周围有孔雀、鸳鸯、仙鹤、绶带、鹭鸶、鹊、锦鸡、燕和黄鹂等飞禽共108只。百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边数丛菊花、秋葵色彩斑斓,竞相斗艳。绚丽华美的花鸟构图表现出欢快、吉祥的意趣,充分体现了广绣热烈、活泼和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特点。
紧身料的纹饰用彩绒线绣制,设色富丽考究,仅凤的配色就有金黄、鹅黄、杏黄、白、红、桃红、茶色、墨绿、水绿、翠蓝、深蓝、沉香、香色、棕色、藕荷、虾青、古铜色等32种,孔雀的设色则有15种。针法使用丰富,有插针、铺针、钉针、撕针、松针、勒针、扭针、直针、圆子针等10余种针法。此衣料为清朝光绪时代广绣的杰出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广绣
广州刺绣的简称,亦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清代四大名绣。广绣历史悠久,据载,唐代广绣绣字名手卢眉娘(广东南海人)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绣字最早的民间艺人。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的大小如粟粒一般,上面品题章句,点划分明,没有缺漏。 广绣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孔雀毛捻成的线缕,所绣物象金翠夺目。又以马尾毛缠绒作勒线,勾勒花纹轮廓,针脚匀齐。广绣品有屏风、画轴、便服、戏衣、荷包、扇套等。纹饰多为写生花鸟,常以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等为题材。富有地方风格的“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图案纹饰,极富装饰趣味。
锦鸡
又名山鸡、野鸡,毛羽绚丽。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云:“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置大镜前,鸡见形而舞。”
黄鹂
亦称“黄莺”、“黄鸟”、“鸧鹒”。鸟纲,黄鹂科。中国常见的为黑枕黄鹂,体长约25cm。雄鸟羽色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雌鸟羽色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直至第三年才逐渐消失。栖树上,营建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转,常被饲作观赏鸟。主食林中有害昆虫。夏季分布于中国、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绒线
即不加捻的丝线。
沉香
又称“奇南香”,植物名。瑞香科,常绿乔木。芯材为著名熏香原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据称其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在我国历来是较为珍贵的木材之一,除用作香料外,也用来制作文房器具、家具饰件及小型工艺品等。
插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插针绣的针脚一般较短,而且参差错落,由上端向下绣,以深、浅色的素绒丝线绣出物象。
铺针
刺绣中的一种辅助针法。绣法以直针按纹样大小由头至尾尽其长度一针绣成。因为一针与一针之间彼此顺序平铺绣底,故此种绣法称铺针绣。
钉针
将绣成的线条钉牢加固的一种针法。其针法简单,即将绣好的长绒丝线条一针钉紧,以使线条整齐。
撕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用较细的绒线以疏密不等的针法绣出纹样,其针路以表现弯曲的线条为主,绣法一般从纹样的内部向外绣,线条有重叠。此种针法多用于绣孔雀羽、花蕊等。
松针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
勒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扎针。是一种横而短的针法,用来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用直针或铺针按轮廓绣好,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
扭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用短而斜行的针路表现细线条的一种针法。绣时绣线微拧,针与针之间紧贴,针脚尽量遮盖,使绣面匀密美观。
直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是用直线条绣物象的一种针法。其线条短密,边缘匀齐,用单一色。这种针法应用广泛,在苏绣中称齐针。
圆子针
广州刺绣所谓圆子针一般称打籽,为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其绣法是起针后将线绕成粒状的小圈,在近线根的上侧落针,拉紧线,在绣面便形成一粒籽。刺绣时由外向内渐进,抽线用力均匀,以保持绣出的籽粒大小一致,排列匀齐,紧贴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