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玉罗汉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青玉罗汉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3200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青玉罗汉❖图片
青玉罗汉❖简介
青玉罗汉,清,高23.7厘米,宽14厘米,厚5.5厘米。
相关知识科普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