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4258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图片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后式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局部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简介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清嘉庆,身长69厘米,两袖通长103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宽74厘米。清宫旧藏。

杏黄色蟒袍为清代皇子穿用的吉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庆典活动,以及各种时令节日等场合。其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 裾四开,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枚,内饰月白色素纺丝绸里。

此袍在杏黄地上,缂织彩云金龙及海水江牙等纹样,工艺细腻,一丝不苟。清代冠服制度向以森严繁复著称,从服装的颜色、纹样、形式和称谓上,都能表明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即便是皇帝家庭之内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如吉服袍惟有穿在帝、后、妃、嫔身上,才可称龙袍。而皇子穿用的吉服袍,尽管与前者纹样或颜色相同,却只能称作蟒袍。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冬至

冬至,也称长至,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当天。古人把冬至以后昼夜长短和气候条件变化等自然现象,看作是阴阳二气互相转化的结果。并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人类和万物的福祉,遂把冬至这天定为一年中节气的开始。清代皇帝在冬至这天,要亲自于圜丘(即天坛)主持祭天大礼,以报答昊天上帝的恩德。除祭天以外,清廷还要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并将冬至与元旦、万寿节并称为三大节。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海水江牙

明清各种工艺品上常用的一种装饰图案。其表现为海波层层,其间涌出牙状浪花,常与云纹及龙纹组合,象征真龙天子主宰着江山社稷。

吉服袍

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相关文章

  •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清顺治,身长112厘米,两袖通长132厘米,袖口宽12厘米,下摆宽98厘米,前后裾长31厘米,左右裾长16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领、袖及襟边用石青色织金缎镶边。龙袍以明黄色暗团龙蔓草纹实地纱为地,其上缀补龙纹八团,前胸、后背和两肩龙纹各一,下裳龙纹四,间绣五彩祥云海水江崖纹。缀补的八团是在明黄色绸地上以二色...

    1086 大襟 织金缎 织金 实地纱 龙纹 五彩 三晕色 片金
  •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 七夕 乞巧图轴,清乾隆,纵47厘米,横32厘米。此图轴在本色地上彩缂七夕佳节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人间妇女或凭栏远眺、或对空乞巧的场景。作品采用一至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构缂、缂金等技法缂织。纹样大面积运用线条勾勒,然后填彩。图中的亭台楼阁、卷帘、卧榻和墙壁完全依照界画的程式用界尺画出。此图轴缂、绘结合,缂法简练,线条规整匀齐,敷色渲染和谐...

    619 缂丝 七夕 乞巧 平缂 构缂 界画 界尺 渲染
  •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清乾隆,苏州绣制,身长144.5厘米,两袖通长183厘米。清宫旧藏。袷袍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石青素缎接袖一段,湖色暗花绸衬里,有铜镀金扣4对。袍面主题纹饰为9条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正龙各1,下幅前后升龙各2,底襟升龙1。此外,领边绣行龙3,间正龙2;左右接袖处绣行龙各2;左右袖端绣正龙各1。龙纹间饰以五色云蝠、杂宝和多种吉祥花卉,...

    1101 龙纹 升龙 行龙 花卉 海棠 玉堂富贵 灵芝 佛手
  • 刺绣天竹水仙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天竹水仙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天竹水仙图轴,清道光,纵61厘米,横37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取天竹、水仙、寿石、灵芝和芙蓉等物象入画。其中寿石用三蓝色线抢针绣制,水仙叶和天竹叶施以套针,水波纹、叶脉和天竹花的托枝则用滚针或接针绣出。图中最具特色的是花卉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水仙和芙蓉的花瓣用浓厚的颜料点染成珠粒状,水仙花之花蕊施以打籽针,天竹花用红珊瑚珠作穿珠绣。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使物...

    242 灵芝 三蓝 抢针 套针 滚针 接针 花卉 打籽
  •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清,衣长138.5厘米,两袖通长188厘米,开裾长79.5厘米。清宫旧藏。棉袍质地为七枚二飞素缎,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左右开裾。棉袍前胸、后背、两肩、前后襟以妆花技法织八团喜相逢花卉图案,领边、中接袖和马蹄袖均在石青色缎地上绣折枝花卉。此衣中遗存黄条载:“览绿缎织八团花卉绵女袍一件”、“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收福隆安呈”。...

    1345 喜相逢 妆花 大襟 花卉 折枝 团花 福隆安
  •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清乾隆,纵278厘米,宽647厘米,穗长11厘米。清宫旧藏。此毯产于北京,图案依据乾隆时期宫廷画稿设计,编织方法采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编织技法“8字扣”、“抽绞过纬”,以匀细的金银线和丝绒线手工编织而成。其手法精巧细腻,风格独特。毯心以合股的金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背部以丝绒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正面主体部分用丝绒线组成玉兰、海棠、...

    1423 金银线 玉堂富贵 栽绒 绒线 海棠 灵芝 卐字纹 二方连续
  •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清嘉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86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12厘米,左右裾长79厘米。清宫旧藏。此褂圆领,右衽大襟,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左右开裾。香色缂丝面,月白色勾莲纹暗花绫里。通身缂织金龙八团,其中前后身及两肩正龙各一团,襟行龙四团。另在里襟缂织行龙一团。八团龙纹之间点缀流云、红蝠、花卉和杂宝等纹饰。下幅饰八...

    1130 缂丝 大襟 月白 勾莲 勾莲纹 织金 行龙 团龙纹
  •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清嘉庆,身长69厘米,两袖通长103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宽74厘米。清宫旧藏。 杏黄色蟒袍为清代皇子穿用的吉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庆典活动,以及各种时令节日等场合。其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 裾四开,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枚,内饰月白色素纺丝绸里。 此袍在杏黄地上,缂织彩云金龙及海水江牙等纹样,工艺细...

    1094 缂丝 元旦 冬至 大襟 鎏金 錾花 月白 海水江牙
  •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缎彩绣百蝶团寿字女大夹坎肩,清光绪,身长138厘米,下摆宽118厘米,左右裾长62厘米。清宫旧藏。坎肩圆领,对襟,无袖,直身,身长过膝,裾左右开,开裾高至腋下,前胸及左右开裾处各缀有长飘带。雪青色织暗宝相花 直径纱衬里。坎肩为品月色缎地,用五彩丝线绣蝴蝶、团寿字。蝴蝶翅膀是以一批批的齐针所形成的弧形反戗针绣成,加上斜缠针、滚针、钉线、施毛针法的运用,使蝴...

    557 对襟 宝相花 直径纱 五彩 齐针 反戗针 戗针 斜缠针
  •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清,身长129厘米,两袖通长20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80厘米,前后裾长58厘米。清宫旧藏。驾衣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前后开。大红色绫面,内衬粉色平纹布里,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这件驾衣采取间晕色的装饰方法,先在本色平纹布上刷浆,待布干燥后再在其上彩绘葵花纹样,然后将画好的纹样随形剪下,并错落地钉缀在大红色素绫袍面之上。此袍...

    1688 驾衣 大襟 鎏金 錾花 间晕色
  •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62厘米,左裾长37厘米,披领34-100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腰帷以下为襞积式。袍面料为明黄色素缎,上衣柿蒂形纹样中前后及两肩各绣金正龙一条,饰五彩祥云,福山寿海。袖端饰行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正团龙二十二,下裳前后饰正龙各一,行龙五,饰五彩...

    1808 柿蒂形 五彩 行龙 平金 龙纹 织金缎 织金 背云
  • 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袷朝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袷朝裙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袷朝裙,清雍正,身长135厘米,肩宽36厘米,下摆宽208厘米,左开裾长102厘米,垂带长80厘米,宽6厘米。清宫旧藏。朝裙圆领,大襟右衽,无袖,腰栏作襞积状,上衣下裳相连属,后背垂带二,裾左开。上用红色团龙织金寿字纹间四合如意云纹织金缎,下为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裙襟缀铜鎏金光素扣四,铜鎏金錾花扣二。裙上部内衬湖色素纺丝绸里,中部为单层,下裳为...

    1259 妆花 大襟 织金 织金缎 鎏金 錾花 杂宝纹 平金
  • 缂丝加绣乾隆御题三星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加绣乾隆御题三星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加绣乾隆御题三星图轴,清乾隆,纵412厘米,横135厘米。清宫旧藏。图为彩缂加绣,有福、禄、寿三星和苍松、鹤鹿等象征长寿的纹样。作品采用平缂、长短戗、搭缂等技法,为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在一些细微之处,辅以丝线刺绣,如人物的衣纹、鹤鹿的躯体等,用钉金线、散套针和施毛针等绣出。整幅画面使用色丝多达30余种,构图饱满,缂绣精美。缂御笔行书“锡羡增龄”及韵文《三...

    953 缂丝 平缂 长短戗 搭缂 钉金 钉金线 散套针 套针
  •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清乾隆,身长150厘米,两袖通长214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20厘米,前后裾长59厘米,左右裾长27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衬里为青白狐皮并出锋,袖口貂皮出锋。龙袍面以缂金为地,用深、浅蓝色丝线织蓝龙9条,间饰五彩丝线织成的朵云、缠枝莲、蝙蝠和杂宝纹。缂金地是用圆捻金线织成,捻金细匀,与九条蓝龙形...

    964 大襟 出锋 五彩 缠枝 缠枝莲 杂宝纹 八宝 八宝立水
  • 染骨镶石领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染骨镶石领约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染骨镶石领约,清,长18厘米,宽19厘米。领约即项圈,是清代妇女用于颈间的饰品。此领约圆形,质地为铜镀金,圈上嵌八块染骨,染骨间点翠“寿”字,每个“寿”字上饰珍珠一颗。系金黄色绦带。领约在大的典礼活动穿礼服时必须佩挂。这件应是清代皇贵妃所用。...

    1442 点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