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玉麒 点击 :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艺术赞助的历史,往往是苍白沉闷压抑而不堪回首的历史,艺术赞助风行的时期,往往是安定,富有,创造力充沛,幻想可以自由驰骋,理想可以实现的历史。

18世纪的扬州盐商赞助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使其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居了重要的地位;19世纪巴黎的新资产阶级支持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国家政权赞助的艺术,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故宫、雄伟的金字塔,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成立了数十年的吴作人美术基金会一直靠出售大师的作品来维持自己的运转,背后苦涩的事实是举步维艰经济支撑。其实,像这样艰苦维持的中国艺术馆远不至一家,其困境引起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艺术赞助是支持艺术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在美国,来自本国的对本土现代艺术的赞助及其体制的形成,是美国建立自己当代艺术形象的根基。而在日本,在过去的20年中,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日本的当代艺术在世界各地展出,试图建立自己在全球当代文化舞台的新形象。而韩国也通过社会各界和政府赞助的光州当代双年展和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运作来提升当代韩国的文化新形象。

然而,对国内而言,中国的艺术赞助机制尚未有基本雏形。尤其是国内当代艺术的主要赞助来自海外。首先发达国家一直有收藏当代艺术的传统,其次,大陆的当代艺术在海外十分走红,成为许多收藏家和博物馆追捧目标。第三,从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价位普遍偏低,而且不像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存在价位饱和与真假难辨的情况。中国当代艺术价位会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各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西方的收藏家纷纷来到中国,购买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从而赞助了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事业,例如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在他的藏品库中,中国有才华的艺术家无一漏网。

眼下,公共美术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行政拨款。而这些行政费用往往只够日常开支和人头费。组织艺术研发的费用则需要从各方面筹集资金。但传统的美术馆体制没有市场推广和融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所以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每次举办三年展等大型活动时,寻找赞助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么大型的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活动都难以寻找到赞助,何况“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靠卖画维持生计的困境和许多美术馆靠出租展厅度日的局面就不足为奇了。

民营美术馆同样陷入经营和维持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其体制上的灵活性和当代性更深入人心,但是,企业投资文化的短期利益回报要求依然是目前它们面临的难题,加之中国政府没有对企业赞助文化艺术方面的优惠政策,获取不求回报的社会赞助之可能性几乎为零,民营美术馆由此不得不用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以求得生存,这样的路到底可以走多远?估计谁的心里都没有谱。

据悉,国外企业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是因为国家通过减免税收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我国虽然也有类似政策,但除了个别教育、慈善、红十字会等捐助项目免税幅度很大外,更多的公益捐助项目上,企业只免去应纳税额的3%,这个力度比较小,不足以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

当中国当代艺术单幅作品的最高纪录在海外屡屡被刷新、更多的资金涌向中国艺术收藏,当中国的艺术家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时候,中国的学术性和探索性的艺术展览却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窘境。到目前为止,这类展览大都是由公立美术馆和其他纯学术机构硬扛着,艺术界与企业界的合作往往差强人意,中国艺术很少能获得本土企业的赞助,实现盈利的学术展览更是少而又少。

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精品,而这些艺术精品又浓缩了一段历史。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精彩的当代艺术,而且也需要一切热爱艺术,追求高尚生活情操的人们去赞助艺术。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相关文章

  •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97岁迈克尔·苏立文在上海书展尽管今年夏天上海非常热,我也很高兴再次回到上海。我是在73年以前首次来到中国,也就是1940年,那时候我非常年轻,才20出头。后来在1973年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上海,那时的上海正处于“文革”时期,所有有关文化方面的活动都停止了,上海是一个死寂的城市。所以今天回到上海,看到有这么多的文化活动,这么兴盛的一个大城市,我觉得非常荣幸也...

    12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系统性油画收藏亟待历史补白[图文]
    系统性油画收藏亟待历史补白[图文]

    庞薰琹作品《屋景》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以近现代美术为背景,以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为主体的系统收藏与研究机构和学术基地。上海是中国本土油画的发祥地,因此本地无相关系统收藏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20世纪以来,出现了国内外、公家与私人的分散性收藏。但相关的收藏群体稀少,而相关的艺术史梳理和系统收藏则期待历史性补白。陈抱一作品《静物》如果说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存在,需要历史之物和艺术之物的复合,那么...

    16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玩物明志: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图文]
    玩物明志: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图文]

    王世襄与夫人袁荃猷上月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王世襄老人纪念座谈会”上,其生前好友回忆起其令人眼花缭乱的玩性与认真、自谦的人格。或许正如黄苗子之子黄大刚所言:王世襄不管做什么事,有一个琢磨劲,你说他是研究也可以,但是跟研究又有点不同,他不管这套,就是要把它弄透了,弄到可以传承了,让人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目的就达到了。做收藏是为了研究郑新淼(故宫研究院院长)大...

    142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胡正伟河边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宇宙宏观到分子微观,从摄影到三D造型,最新的科技手段正力争满足人类视觉对真实体验的要求。科技手段虽然能记录事物的瞬间和发展过程,但视觉真实却无法呈现事物对人的真情实感,这就为绘画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绘...

    7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宋卫东笑春风160×240cm油画宋卫东,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宋卫东的作品,吸收了中国文人画写意的传统,把写意的因素应用于油画当中,在绘画表现上融会贯通了油画与中国画的不同语言,使绘画上升到意象表达语言状态,不拘泥于形似注重表达感情。宋卫东的作品追求东方绘画意境在油画表现上的体现,这与吴冠中老师的作品其理相同,这是因...

    64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黄永玉九十大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黄永玉十年一次的大型个展,此次展览历时一个月,将在9月16日闭幕。8月26日,黄永玉在国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没有好坏之分,而对于他来说,没有代表作之说。京华时报记者顾博实习记者黄嘉仪■记者手记《吹口弦》套色木刻休息方式是画小画一身素色棉麻衣裳,衣服袖子整齐卷起,再加一块大...

    10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蓝正辉: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图文]
    蓝正辉: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图文]

    (一)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祖先们用画在砂石上的简单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存在。之后,为了试图在所生存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人们开始在其居住的墙壁上刻画下更复杂的图形。后来,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加,他们在居住的岩洞墙壁上画出了各种动物的图象。最终,当人类寻找到一种能够解释说明的,而不仅仅是直观表达的工具,他们创造的那些符号渐渐脱去了魔幻的外衣而演变为文字和书写。文字经过碰撞融合产生了...

    7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山水画《山涧》读山水诗对画很有益处。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一幅好画诗情和画意两者不可分。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作画也如此。绘画的“有我”之境,是指艺术品中突出地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意趣,把对客观的感受高度地融于主观中,使所画主观成分多,对作品的形象塑造,多半是意象或抽象。绘画的...

    9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璜生:艺术史的变化需要一种新力量推动[图文]
    王璜生:艺术史的变化需要一种新力量推动[图文]

    在今年众多主推“年轻”的群展中,“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可谓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一个。在接受采访时,王璜生一直在慎重地使用“筛选”这个词,强调“田野考察”才是他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反思了国内挖掘年轻艺术家机制上存在问题的同时,指出现在大部分年轻艺术家还是太急功近利...

    18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近日,北京赞华艺术之家举办了关于紫砂壶的座谈会,邀请了大学教授、杂志主编、画家、评论家、收藏家等。与会的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对紫砂壶的喜爱是相同的。大家从紫砂壶的泥料、做工、设计、版权、审美、创新等方面发表了个人见解。本版作了详细采访,希望对紫砂壶爱好者有所启发。紫砂壶泡茶为什么好喝张守智(清华美院教授)在宜兴的黄龙山上,蕴藏着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甲泥,这种泥矿开采出来后呈夹层状,称为&ldq...

    15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直到长出青苔》近来,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正在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他的作品以无懈可击的黑白语言和钻石般鲜明锐利的影像将摄影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极致了摄影的品质和意义。我在11年前曾采访过杉本博司,他对我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宋代山水画,特别是南宋马远的作品。”“彩色摄影的色是化学性的,有点工业制品感觉。虽然能吸引注意力,但容易浮在面上;黑白摄影的色是绘画性的,像水...

    19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关于文人画史:在道与艺的张力中[图文]
    关于文人画史:在道与艺的张力中[图文]

    如果说,直至晚唐五代,绘画的伦理功能基本上都是外向型或社会性的,那么,随着宋代文人画价值观的确立,这种功能就日益转为内向型或趣味性。文人画的发展由此走上了一条人格因素不断增长的主体化道路,其批评标准也从偏重作品成就逐渐变成偏重作者品性。当然,与此相携而行的还有“道”与“艺”所构成的巨大张力,它给人们提供着新的诱惑,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北宋&m...

    15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中国宣纸集团内待蒸煮的稻草对话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认为,宣纸制作100多道工序,是典型的系统性和集体性的传承艺术:“‘皮’、‘草’、‘水’、‘技’是制作中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宣纸是独特的,但不是唯一的,&ldq...

    7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