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海涛:中国油画的源起与发展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真真 点击 :

我们面临的当代社会处在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负重行进的时代,又是一个社会转型的复杂时代。这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真理与谬误都混搅在一起的社会,它充满诱惑,令人兴奋与迷乱。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不同程度的更新或转变,节奏很快,这种变化与发展,或许是升华,或许是异化,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前途,同时也关系着中国油画的发展。

中国的油画自西方引入后,经过几代人的漫长学习、摸索、创新,经过中国文化近百年的融汇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吴作人、董希文等先行者从敦煌艺术中汲取营养,让油画与中国传统融合的尝试。他们把中国壁画当中线和装饰色彩的元素融进油画中,取得了许多新鲜的经验。董希文说:“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董希文、林风眠)。”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和西方油画有了很大的差异,和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理念、审美情趣的交融,已使油画具有了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在艺术表现的形式、画面的艺术效果上都有别于西方的传统油画。改革开放以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油画领域成功突破极左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森严壁垒,进而导致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后,中国油画艺术家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完全模仿西方现代艺术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与社会的脱节。因此,如何重建油画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如何构建当代油画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了许多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否则,中国油画就会丧失前进的目标,更没有了内在的动力。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审美进程中,油画艺术带着中国人的满腔诉求,走过了100多年的旅程。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构筑起的人文景观,它不仅记录了这10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生活,还以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状态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构建。回望历史,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中,经过中国艺术家创造性的把握,油画一方面综合来自欧洲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影响,一方面融合本土审美意识和绘画传统,经历了何等程度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在本土艺术的汪洋大海中,油画艺术还只是孤傲地折射着欧洲现代艺术的奇光异彩,国人对它还缺乏基本的认识。20世纪中叶,油画艺术被致力于社会文化变革的国家意识形态所选择,在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的恢弘的国家实践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以至人们满怀激情和新奇地重复着西方现代艺术的足迹,继而又迅速地继续着“现代主义”之后的故事。油画创作以高度多样化的格局成为中国最活跃的一个艺术领域。

纵观当代中国油画创作,其中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如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又有对高尚人格和日常生活情趣的表现;既有从“再现”的写实手法的运用(如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又有从“表现”的抽象、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的借鉴(如王易罡画的作品《白色的小床》)。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横断面上,几乎汇集了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历史跨度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和风格样式,其丰富程度令人惊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扬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个人经验、摆脱社会责任的思想和实践倾向,一方面促进油画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消解着油画艺术的社会共识和价值准则,从而造成审美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造成艺术价值的蕴涵和表征缺乏主导性、倾向性、延续性、统一性。我们注意到,时下油画创作十分流行自然主义方法及风格,人们往往热衷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一味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社会现象作合乎社会理想和主流价值取向的分析、概括和判断,以致把个别等同一般,把偶然视为必然,把瞬间当做恒常。时下油画创作往往在盲目中落入盲从,无法在复杂的时局中保持清醒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方向把握。那种凸显社会意识、弘扬公共价值、激发奋斗热情的主题性创作,门庭冷落,水平下滑。那些表现希望、光明、理想和美好的艺术形象普遍淡出当代油画创作。

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油画艺术理想主义因素逐渐削弱,对个体自我的人生经验和现实需要的关注日益增强。就像“新生代”艺术家那特有的话语方式涉及无聊、无奈、冷淡、空虚这样一类话题。尽管“写实”方法被加以强调,但这种作风只是个人的感官经验,没有涉及生活本身的普遍性以及艺术真实的社会性。也就是当下油画艺术缺乏“精神性”,即体现人类社会性、关切社会价值的思想感情。艺术的真实性不取决于与生活现象的接近程度,而在于与社会意识和社会理想接近的程度。所以今后,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油画艺术在深入和把握社会价值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关文章

  •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雕塑家创作毛主席雕塑经验:右兜大些因为装着烟[图文]

    著名雕塑艺术家李象群在为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通透。李象群早早来到位于798艺术区内的个人工作室,他要指导学生刘东旭对行将完成的毛泽东雕塑做表面处理。在外行人看来,筛选胶泥、上大泥覆盖雕塑造型,以及塑形才是雕塑的主体工程,而李象群告诉自己的助手和学生,直到送展前雕塑都还在进行中。“因为每一步的精细程度都会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细节真实。”不大的工作室里...

    13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李海峰身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湖社画会副秘书长、白石轩首席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及制片人;师从齐白石得意门生、国画巨匠娄师白,同时修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吴悦石导师工作室。出版有《齐派工笔草虫图集》、《齐派传人李海峰百扇画集》、《齐白石作品真伪鉴别》、《齐白石密码》。我们在《玉兰蜜蜂》的对比案例中讲过,两幅作品构图很相似的...

    8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大漆的故乡,也是大漆髹饰工艺的发祥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漆器,曾经遍布先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以其千文万华的瑰丽,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名闻天下。漆艺,更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胶着融会,不但在中国的音乐、建筑、文学、宗教、绘画等领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大黑的髹饰,引领中国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深植于远古历史文脉的大漆...

    10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记者:胡兰杰上个月末,在美丽道开幕的冷军个展,除了《小姜》《小唐》两幅超写实油画,其余的都是冷军近年来的画室写生作品。首先不得不肯定冷军的超写实作品一定源于肉眼的真实观察,牛仔裤的每一个细缝,毛衣里的每一个纤维,这些精确到近乎微米的范围就连照相机都很难完成。我相信这与冷军的常年写生练习密切相关。正是写生锻炼了冷军极度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从展览中冷军的画室写生系列作品中就能证明。冷军在写生创...

    14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最近看了太多形式各异的画展,浮华喧嚣后猛然发现,许多原本画得不错的当代画家们均沾染了一些时下拜金、浮夸社会的不良习气,纷纷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都不会画画了。似乎都在啃着残存的一点点可怜的老本不断消费着自己,这一艺术现状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看到那千万张大同小异的画面构图、一模一样的绘画题材,仿佛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些水,没有零星半点儿...

    82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图文]

    “读一篇古文,看一遍必不如抄一遍。画也一样,临摹一过,则其峰峦渲染,树石安排,乃至一点一画,都直接地予我们以新的启示,累积这时候的失败,即是他日的把握。”痴迷石涛,取名“抱石”就是因为深爱石涛的画作1904年,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一贫苦家庭。虽家境贫苦,但异常勤奋好学,后因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而被一个人赏识,这个人正是当时艺坛的大人物徐悲鸿。19...

    11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曾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右脸麻痹。1973年开始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代表作品有《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座头市》《坏孩子的天空》等。与新片《极恶非道2》中以一挑百的冷静复仇过程类似,置身威尼斯的北野武要以车轮般的...

    65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热衷于生活情趣的文艺青年们和追求高生活品质的中年老范,不经意间发现曾经熟知的艺术大师们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丝巾、茶壶、餐盘、抱枕上了,这也给他们带来一丝内心的喜悦和亲切。这种与年少追星的狂热完全不同,更多了一份内敛和沉淀。这种亲切每日都会随着生活的流动无意识的散漫开来,让岁月的精神与文化的激励伴随,荡涤社会的浮躁,构建人们内心自我的一方乐土,在与艺术和大师的对话中,生活因此多一...

    10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很多人认可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具象画家,而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

    6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97岁迈克尔·苏立文在上海书展尽管今年夏天上海非常热,我也很高兴再次回到上海。我是在73年以前首次来到中国,也就是1940年,那时候我非常年轻,才20出头。后来在1973年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上海,那时的上海正处于“文革”时期,所有有关文化方面的活动都停止了,上海是一个死寂的城市。所以今天回到上海,看到有这么多的文化活动,这么兴盛的一个大城市,我觉得非常荣幸也...

    12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局部)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本属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前者是由方块汉字演化的艺术形态,后者是西方彩色绘画的蜕变。在艺术创新上,两者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在创作方法上,却又有本质的差异。首先,中国草书也属于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毛笔书写的线条(包括点),西方抽象画的构成元素中也有线和点,而更显眼的通常是各种色块和几何图形。西方抽象画是相对于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客...

    2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方舟:水墨材料的“新规范”(图)
    贾方舟:水墨材料的“新规范”(图)

    贾方舟【编者按】:798艺术区新绎空间在2013年4月6日下午开幕的《“言”新水墨-切片系列第一回展》,进而引发的“中国新水墨研究暨水墨切片系列主题展”沙龙,探讨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此次沙龙的嘉宾有:批评家贾方舟、批评家皮道坚、策展人杭春晓、青年批评家段君、雅昌网副主编谢慕、艺术家陈林、艺术家郝世明、艺术家李戈晔、艺术家刘琦...

    104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一音禅师指画欣赏——当代著名书画僧的艺术禅[图文]
    一音禅师指画欣赏——当代著名书画僧的艺术禅[图文]

    一音禅师作品一音禅师二十多年前以篆刻出道,其书法多有金石味,今观其指画,亦充溢金石之气,却不浮不燥,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画中渗透了禅的空灵与宁静。其指画梅花尤见神韵,复观其指画山水,古意盎然,似从八大山人与石涛上人处脱出,有大家气象也。“画到无我时,我已在其中。指尖梅花放,虚空现真容。”此乃一音禅师作指画梅花时源自心灵的感悟。一音禅师,法号演音,字一音、石头陀、明锲...

    9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据日本媒体报道,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篇小说被发现,小说题为《美!》(或译《美丽!》),创作于1927年(详细报道请见《东方早报》2月19日B2版)。这使得川端康成及其始终追求的“美”或“日本美&rdq...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成喜:美术泡沫 可以休矣[图文]
    王成喜:美术泡沫 可以休矣[图文]

    最近某地搞了一次全国性的美术活动,邀请数十位画家到那里采风,当地的一家媒体将这些画家一概称为“大师”。而这其中的多位画家,连基本的写生基本功都没掌握好。对一个画展的报道,许多媒体不是站在作品的艺术角度评价其影响力,而是以某领导是否到场为标准,定报道力度,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上述种种泡沫现象,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令许多画家处于无奈之中,甚至许多人跟风。但泡沫虽美丽,总归...

    9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