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家是否真配得上艺术二字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荣儿 点击 :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不晓得是杜尚或者谁说的。大意是:没有所谓的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工匠而已。不管是画画还是写字,与世上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我并没有高尚多少,我和他们一样,只是在做一件事情,这丝毫不值得炫耀。尽管,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居然成为一种高人一等的标签。

在旅行途中的火车上,我看了吴冠中老先生的《文心独白》,老人家质朴、善良,他并不以“艺术家”自居,却字字对得起“艺术”二字。说到画画,那么多人提起凡·高。试问,有多少人真的去看过凡·高的传记,深入研究过凡·高的生活,至少是研究过他身边的人,还有他自己留下来的作品和书信?凡·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正是因为对他有了深入了解,我才喜欢凡·高胜过高更。真正的艺术家,内心敏感纤细,几乎不主动去伤害人,相反,他们常常会被世俗所伤害和不容。我自然不是提倡“艺术家”都要以隐忍见长,可作为一名为世界带来美、创造美的存在,绘画的人,不应当不珍视自己的定位,把“美”字完全抛在脑后不顾,而一味指责他们不行,不懂得欣赏。吴冠中老先生在书中提到,自己画完画的时候,会拿去给那些乡下的妇女鉴赏,她们是没有专业素养的,不知道什么叫画画技巧,一句话,她们是“画盲”,可她们有很高的审美鉴赏水平,她们是“画盲”却并非美盲。而只有得到她们的认可,吴老先生才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

一年多前在微博上发现一位叫“老树画画”的先生,每日会发些小图于微博,我安静地关注了他,未想先生也马上关注了我,过年的时候给他发了一条祝福的私信,先生非常高兴地回复我。我喜欢他笔下的那些画,但一直都不关心他是何许人也。直至近期看见电视台对他的采访,才了解了一些。不过这也没什么,我并不因此而感觉惊讶或者更开心之类的。老树先生的访谈挺好看的,讲了很多我都很赞同的观点,比如他说“伪雅乃大俗”“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一位有着真才实学的大学教授,能够让我辈感觉不到他是教授,一直都安安静静地只发图,配上一些幽默可爱的打油诗,极富生活气息。谈到他所配的那些文字,有读者曾不解地问:“为何你的文字那么俗?和画好像不配。”读者还举了叶嘉莹先生的大雅来比较。先生哈哈大笑,说:“你可曾知,叶老先生回国之后教授的第一个班级,就是我所在的班级。我是叶先生回国后最早的一班学生。”

我很赞成先生关于俗与雅的说法。叶老先生一生钻研古典诗词,可她命途多舛、坎坷颇多。这生存境地,由不得说什么高雅,简直俗到了边。如同老树先生的画和文字,没有咖啡美食,有的只是每日生活小场景,看上去多么俗气呀。可是,我又多么喜欢这些生活小细节。

这些人,是可以被称作艺术家的。可是时下有一些人,只会涂涂画画就开始傲慢得似乎整个世界都要拜倒在自己脚下,怎么也好意思把“艺术”二字挂在嘴边呢?更有甚者,完全不会静心把一篇文字读完,就开始表态,开始跳脚,所谓鲁迅先生文中的“中国式看客”。

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多,因为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的人不多,所以才显得艺术家弥足珍贵。天分是重要的,后天的不断修炼和培养更是不可替代。一个人光有智慧和天分,远远不够。而谦卑、天真、纯净,更是艺术家们所需要的特质,这些东西能为他们的作品带去宁静与质感,让人深感美的可贵。

相关文章

  •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萃取精神的华彩[图文]

    姚伯齐《山魂》系列姚伯齐的《山魂》系列是一组微观的山,它犹如一只剖开的苹果,我清晰地看见了果肉、果核。然而,它又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放大,不是对山的结构的解剖。它是通过强烈的视觉符号,立体的、细腻的图式呈现,勾勒出山的形态。《山魂》系列有些抽象,画家似在有意表现一种岩石的错落,而山的肌体在扭曲、变形中,仿佛筋络毕现,于是,错落所形成的强力,使山体由坚硬变得柔软和筋道起来。沿着画境所提供的幽邃空间,...

    178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家辉张家瑜夫妇:时间形成轨道 我们按轨道运行[图文]
    马家辉张家瑜夫妇:时间形成轨道 我们按轨道运行[图文]

    她生于美丽的台湾花莲,他则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她沉静内敛不喜说话,他却热爱滔滔不绝;她的文字冷静克制,他的文风幽默刻薄。不过,她和他,都喜欢张爱玲。温婉的张家瑜本名林美枝,文如其人,散文写得淡雅清丽,但大陆读者对她并不熟悉。人们感兴趣的或许是她的另一个身份,马家辉的太太。马家辉在大陆有着众多粉丝,但梁文道的评价是,张家瑜写得比马家辉好,尽管夫妻俩都分别表明态度:“风格不同,难以判断。...

    19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洪易在高雄捷运站三多商圈的作品“艺犹未尽-悠游”。对于台湾地区而言,从西方引进公共艺术的专业实践,已有将近二十年。在“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更被视为“都市更新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艺术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且通过呈现几位代表性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的事件,来讨论台湾公共艺术风...

    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艺术家:颠覆了蒙昧价值观[图文]

    最近和朋友讨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朋友的观点之一是:艺术就是艺术,距离现实越远越好。由此不禁想到我经常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作品,那就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为何这个作品是旷世杰作?我认为绝不是因为作品有精湛的技术,也不是因为作者毫无缘由地表现女性美。而是,在中世纪第一次兴起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这个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第一次提出和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即个人...

    4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严学章:多足蟹与无脚蛇[图文]
    严学章:多足蟹与无脚蛇[图文]

    “螃蟹多足横着走,灵蛇无脚曲着行,通向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蛇年快到了,想到画蛇时的这段题跋文字,想到客居京城的10年横竖,心里生出不少感慨,真乃往事如烟,风雨心头。当年莫名其妙地撞上螃蟹,才40来岁的年龄。不算风华正茂,也意气正当年。那阵子的气与势,是横行的;那阵子的斗与志,像蟹的两螯,是高举着的;那阵子的想法,像蟹的八只腿脚,是多“踩”着的。...

    6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是与文化的繁荣昌盛相关联。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央台记者专访十八大代表、文化学者于丹,为破题寻找灵感。背诵古文经典是很多小学生的必修课。在有些小学,孩子们早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背诵《论语...

    10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艺术家忻东旺(照片由倪军提供,王梓拍摄)2014年1月11日下午6:00,著名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因病去世,享年51岁,听闻此消息,艺术界一片悲痛。1月12日上午,艺术中国电话连线采访了艺术家倪军,倪军先生说:忻东旺是一个真正内心非常谦逊而且好学的艺术家。我大概在四、五年前在清华美院授课,当时与忻东旺老师熟知。有一晚我进行了一场《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里的情绪表达》讲座,他携他的夫人一起去听,讲座之...

    17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图片资料《圣经》第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幅画是伦勃朗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也说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最著名的还是爱迪生,我们现在都享受他说的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按一下电灯开关就知道了,我上课就是这样讲和这样做滴。西方人写他们的美术史,不会这样看,因为距离太近了。于是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汉语西方美术史读物自然也不会这样看。所以,谈任何其他区域的文化,都要有本...

    14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本期艺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胡锦雄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去运用多方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的父亲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是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的学生,所以我自小受到熏陶和学习,至今从艺也已有20多年,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坚持创作。杨之光老师曾说过,“平生最忌吃残羹”。我的作品保持了原创,并创...

    18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米原康正:我的摄影与色情无关[图文]
    米原康正:我的摄影与色情无关[图文]

    图片资料自从2004年在东京的Spaceforce首度举办名为“Loveyone”的个人摄影展后,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米原就被扣上了“情色潮流教父”的名号,同时在《NumeroTokyo》、《EyeScream》、《Nicola》等数家日本著名时尚潮流杂志拥有自己的摄影专栏。与荒木经惟夸张、恣意、沉溺于描摹死亡与肉体关系的风格截然不同,米原康正...

    12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1965年起,郭沫若先生先后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文章,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文革”过后,国家拨乱反正,实事求是之风回归,国家更加重视民族的文化传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岂能不“感慨系之”!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墓志(...

    8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生的李守白目前仍从事剪纸艺术,他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原生态的剪纸直接带到大城市来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经过提炼。”陆斯嘉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

    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随着城乡的大拆大建,随着各地开发旅游业步伐的加快,打造文化强势的口号日益轰轰烈烈,随着书法名城、名乡和名山等等的出炉,各种旅游景点和楼堂馆所,招牌匾额、楹联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可谓琳琅满目,随处皆是。其中虽不乏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政府要员、社会名人和书画家的题字,但更多的却是一些书写水平一般,品格差强人意者的涂鸦之作。很多题字者,尽管名头很大,但字写得实在不堪入目,难以卒读。不仅未能给自然山水和人...

    16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的主要因素。2...

    16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