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曹喜蛙:浅说美术评论家一窝蜂去画画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辉辉 点击 :

日前,在北京绥风艺术馆参加了《逍遥与象征:朗绍君与邓平祥画展》,这是一系列名家邀请展之一。当天美术界的很多大腕都参加了,开幕式上也有发言,应该说几位大佬如靳尚谊、邵大箴、何家英等讲的都不错,也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客观的讲对朗绍君、邓平祥的画讲的不是很多,这是如今很多画展的通病,所谓画展“就是看人不看画,说话不说画”,不知是当代中国人变得越来越矜持了,还是本来要说的话被“和谐”了。

本来吗,画在那儿,你想说就说。更何况朗绍君、邓平祥两位先生都是著名批评家,总在评人批画,该有不少人想籍此机会正好说说他们的,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一遇”,在这个“躺着都中枪的时代”本应诚惶诚恐的他们却这么“平安无事”,实在不应该。真这样下去的话,那这个画展也太“逍遥”了,也太“象征”了,这个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也太不当代了。试想,在一个传媒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两个艺术评论家自己的画展,竟然也这么“平安无事”,那当下这个繁荣的当代艺术世界可以直接从未来的美术史上一笔抹去。

邵大箴先生的发言其实隐藏了一个定时炸弹,这就是“美术评论家到底该不该自己画画?”在发言中邵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给大家介绍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情况,有的学者主张美术评论家应该自己画画,有的学者则主张美术评论家不应该自己画画,担心出现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类似的“贪腐”问题。

现在的一般垃圾评论,基本上是“灶王爷上天”,净捡好的说。应该说,这仿佛是一个评论家哑语的时代。加上现在的美术界基本上被“资本”挟持,而被资本挟持的美术界资本家仿佛成了“老大”,真正的美术学术批评权威则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神圣权威,仿佛成了聋子的耳朵一个摆设,似乎变得越来越贬值,“学术稿”变成“发言稿”,“发言稿”变成“发洋稿”,而当从追求“学术稿”变成追逐“发洋稿”的时候,众多的评论家一旦面对世俗就发现太“得不偿失”了,写篇评论、发次言才那么几摞“大洋”,有人揣测现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钱不当钱,面对如此浩瀚的经济大潮商业规则,尤其面对自己亲手推起来的画家动则几万、几十万、数百万的一幅画,评论家们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评论家是不是越俎代庖?真所谓寡妇说亲“实在不行,就自己上了”?难道美术评论家真的因为这些原因才一窝蜂的去画画?如果不是这样,这些评论家为什么突然被大家发现都在画画、搞画展?

历史的看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国外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评论家画画,比如意大利美术评论家切尼尼(1370—1440)、鲁马佐(1538—1600)、鲍希尼(1613—1678)、赞尼提(1716—1778),英国美术评论家荷加斯(1697—1764)、雷诺兹(1723—1792)、弗瑞(1866—1934),法国美术评论家柯琴(1715—1790)、弗罗曼丹(1820—1876),德勒克鲁兹(19世纪人)等,德国美术评论家蒙格斯(1728—1779)、歌德(1749—1832)等,这些人都是既画画又写美术方面的评论文章,也有的本身就是画家,后来因为有更多的东西要表达所以也去写评论文章,此外也有的评论家为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自己就去体验性的画一些画。其中的歌德既是大诗人、作家、思想家,同时也是美术评论家,据说一辈子都画画。

据说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在苏联留学读美术史的时候,他的教授就要求他也画一点画,他不但自己按老师要求的去画了,也要求自己学生也要画一点画。国内的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系招生的时候,也要求学生画过画。不久前邵大箴就与另一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一起联办过一次画展。出生于1935年的水天中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著名的美术史研究学者与批评家,但不少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家,1940年代少年的他就开始模仿塞尚、马蒂斯和布拉克的画,1951年到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在甘肃省文化局从事绘画创作和编辑工作。不过后来因为长期从事美术学术和评论工作,他的评论家的名声大大盖住了画画的名声。

其他美术评论家比如贾方舟、徐虹等评论家据说也都画画,虽然画的都不多,但确实也都深得其中真昧,他们早年的作品不是参加过全国美展,就是作为某一时期的代表被海内外各大美术馆收藏。而如刘骁纯、殷双喜等评论家虽然没听说过他们也开始画画,但也未必是一定执拗于评论家一定不能画画,没准有一天也会拿起画笔,或休闲,或体验,谁知道呢?除非是所谓“天才”,一定意义上评论家即使不画画,也应该有点其他的文学、艺术的创作实践,否则应该是会存在隔靴搔痒的问题的,比如也有哲学家、诗人、小说家等的美术评论写的也很好不是没有原因,究其原因还是很有艺术实践的根基的。

至于所谓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类似问题,应该是就某一次具体的评比活动而言,只要没有在程序、规则中借评委、裁判的权力给自己或者亲属、学生吃偏食,或者拿了谁的钱就给谁吃“黑食”,自己任随什么时候画点画,休闲或体验画画的快乐,谁也说不了什么。

这次一起举办画展的朗绍君、邓平祥两位评论家,朗绍君是退休后才开始画画,据说是朋友给了他两刀宣纸让他画着玩,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而邓平祥本来就是画油画的画家,因为有话要说,有架要吵,就写起了美术争论的文章,因为总能引起争论和商榷,也就一直写下来了,即使他的油画作品也是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一如《白马非马》那样充满哲学意味和论战思辨的画名。

类似邓平祥这样的画家去写评论文章,在中国美术评论家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受救亡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以及十年文革的影响,中国美术界与其他文化界、思想界一样,都被保守的马列主义美学观所把持,似乎原有的各种思潮、主义都在文革中被清算、打压、打倒,甚至踏上一只脚,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拨乱反正、国门开放,但真正实践起来人们头脑里的观念枷锁开没有彻底打开,于是不管在美术院校、研究机构、还是美术专业媒体等依然存在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虽然春天来了大家都蠢蠢欲动,但春寒料峭,任何一点新鲜空气的流动都会受到莫名的挤压、牵制,于是新的美术思潮开始在一帮愤怒的年轻人中间“私生”了,围绕新的美术思潮和创作的合法性,那些愤怒的青年在泥沙俱下的新潮中变得骚动,画画可能要慢点、寂寞点,而写文章则要直接点、迫切点,则要快感点、刺激点,于是一些本来要当画家的青年开始撰写美术评论文章、甚至由此不少画家转型美术评论家,所谓“意气风发”“投画从文”“指点江山”都挥洒着战斗的风采和中国新时期美术崛起的使命感,新一代的美术评论家就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崛起的。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被社会广泛认可,当代中国美术界也没有躲过商业飓风的洗礼,尤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之一的当代中国美术成果标志的一批当代水墨画家,尤其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少画家一幅作品的拍卖价甚至远远高于近现代的一些美术大家,为此成功的画家们的画的价格也都水涨船高,尽管评论家们也开始尝试提高自己的稿费和讲课费,但美术评论家的经济收入无论如何都无法与那些成功的画家相比,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评论家们嘴上没说什么,但评论家们拿起多年没拿起的画笔不能说没有一点经济的原因,更何况还有个别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画家在言语中直接挑战评论家,甚至说评论家就会“玩文字”,有点否定了美术史研究和美术批评的价值,似乎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能抹煞那些美术学者、评论家存在的价值,而评论家一窝蜂去画画、扎堆举办画展不能不说是对这些浅薄的画家的回应。对这些评论家来说,美术史熟烂于心,画画的密码早就紧握手中。面对浅薄画家的指责评论家最后也拿出自己的撒手锏,于是乎美术界就惊诧所谓“评论家一窝蜂都去画画”“扎堆举办画展”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当代行为艺术”。

所谓“评论家一窝蜂都去画画”“扎堆举办画展”的现象其实还只是一个“表象”,这些评论家以自己的画画实践要告诉那些浅薄画家,真不要以为自己的画能卖几个钱就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了,因为美术绘画的真谛还真的不是一张画能卖多少钱的事,不夸张的说这些评论家就是用脚去划拉划拉可能都比你一生所画的“商品”有美术价值,可能这也是这些评论家自己去画画的弦外因。比如邓平祥的油画,观念性很强,乍一看他的画灰蒙蒙的,但其内在艺术扩张的精神始终如临大敌、刀光剑影,深得当代艺术的精髓,他的绘画语言似乎一直在重复海、岸、老船、裸女、马、灯塔等的形象,但其思辨抒写的主旋律始终萦绕着一种不懈的超越,仿佛一只普通的小麻雀从来看不到它的“闲庭信步”,恰是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跳跃奔向一个新的向度。与所谓的云雀、小燕子、秃鹫、雄鹰等飞鸟比起来,这种麻雀精神内敛而不闭锁,浩瀚而不虚无,辉煌而不事雕琢,深得中国哲学的精气神,宣示着新时期中国艺术的油画版图,不啻为一种思想性、艺术性均衡的探索。

剥离“评论家一窝蜂都去画画”的表象,客观点说,这些学者型或评论家型画家独有的特质,有如绘画艺术的特种兵身兼着特殊使命。当下中国艺术不断遭际商业化、世俗化、功利化的“伏击”,与改革开放初期一样面临“艺术”的生死存亡,几张画拍卖的上千万、过亿绝对不能遮掩当下所存在的当代危机,呼唤更多的学者型或评论家型画家去组成敢死队去攻坚、突破也许不啻为良药一剂。

相关文章

  •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漆器大师肖与王耘农摄人像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不是“一二三茄子……”也不是“背直点,把手放腿上,注意我要拍了啊……”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情感表达对于一张好的人像作品至关重要,这不是套用拍摄技巧以及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若我们无法体会这件事,也只能原地踏步拍些糖水片。在某一个瞬间抓...

    11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黑定:定瓷中的黑天鹅[图文]
    黑定:定瓷中的黑天鹅[图文]

    图2带有墨书的黑定茶盏北京·王波这批民间新面世的宋代黑定标本,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玄色之美”特展中展出,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与窑址出土的黑定种类的认识。黑定是一个重要的宋瓷品种,其中带有油滴、曜变、金银彩装饰的品种尤其珍贵。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制瓷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是受邻近邢窑的影响而以白瓷为主要产品的名窑。其地点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川...

    6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各种观点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并冲击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国粹中国书法而言,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复兴,随着各种展览、比赛的兴起,尤其是以中国书协为代表主办的各类书展的展开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书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流派竞相媲美,各类人物粉墨登场。什么传统派、现代派、学院派、新古典主义、书法主义、流行书风等等。谁...

    9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俞平伯先生书札一则真伪小考
    俞平伯先生书札一则真伪小考

    俞平伯先生书札晓剑2013年1月18日,在椒江的千禧书店买了一本《俞平伯年谱》,是2000年为纪念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由孙玉蓉编纂,天津人民出版社[微博]出版的,我手头的这本是2006年10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于是,利用春节前后的每晚睡前时光,在灯下捧读这本《俞平伯年谱》。读年谱,看到的是俞平伯先生丰满的一生。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

    113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明艺术天才徐渭 作品治好了藏家腹泻病[图文]
    明艺术天才徐渭 作品治好了藏家腹泻病[图文]

    徐渭《柳荫读易秋郊策蹇》手卷的两个主体部分除资料图片外,均为现代快报记者路军摄徐渭是个充满着传奇的名字。这位明代文豪才华横溢,诗文、戏曲、军事、书法、绘画皆有建树。明人袁宏道认为徐渭的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又评论徐渭的书法“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又评价徐渭“自负才略,多奇计,谭兵多中”,肯定其...

    7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钱松嵒红岩135×62cm纸本设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

    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图文]

    徐秀棠在创作本报记者刘修兵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上,展出了徐秀棠的精品力作70余件,不仅有《四大金刚》、《坐八怪》、《前情后趣》等紫砂雕塑和壶的代表作,也有《乐》、《寿》、《康》、《宁》等新作,其艺术魅力令北京的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深为叹服。“从娘肚子里就开始吃紫砂饭”徐秀棠从事紫砂陶...

    169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右)随代表团赴德国表演现场与时任我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中)交流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一个奇形怪状的葫芦,一把普通的烙铁,只需要这两样东西,季顺就能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季顺看来,火绘葫芦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只是掩盖瑕疵,葫芦跟纸张一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承载艺术的载体。从诗歌创作得灵感季顺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画画,他笑称自己的婚姻也是因画结缘。据季顺回忆,从小因为能画所以一路...

    6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引言: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可以统一定义的具象雕塑。拿福柯的话说,类似具象雕塑的说法可以看做是一种“回顾性的假设”。意思是,当人们有了具象雕塑这个概念之后,会用自己所理解的具象雕塑的观念和看法,采用形式类比的方法,将过往历史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的雕塑,归并到这个概念中。这是一种倒着看历史的方法,是站在此时的立场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追认和赋予。学术界对具象艺术的一般理解,是指艺术形象与...

    12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粉彩瓷板《母子情》之一李熙寰大凡艺术,总有风格派别之分,陶瓷绘画艺术亦然。高雅是一类、通俗是一类,哪一类都有大量的追随者,而雅俗共举、亦雅亦俗者却不多见。大雅大俗的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成长于景德镇这块热土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是二者兼得的佼佼者。纵观她的作品,人们可以得出:正是大雅大俗这两根支柱,撑起属于她自己的一片蓝天。欣赏蔡玲玲的山水瓷画,没有小家碧玉的...

    10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图文]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迪安: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作为一个老委员,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会风的转变。大家用更加朴素、务实的精神来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这种新的会风在不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朴素、扎实的作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家建设,...

    4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比利安娜: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图文]
    比利安娜: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图文]

    比利安娜与比利安娜谈话时,总能感觉到她的活力和对艺术的热情,这位美丽的塞尔维亚姑娘其实内心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2000年,她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毕业,获得奖学金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结束后,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美术史专业。她的父母曾经反对过她选择艺术史专业,但比利安娜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学习,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年,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生活、工作于上海,活跃于国际的独立...

    171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图文]

    宫崎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中新网9月3日电(上官云)综合报道,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1日,72岁的宫崎骏将退休的消息对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风了》成为其收山之作。这条新闻很快引发影迷的一片惋惜之声。宫崎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动画大师,其作品艺术风格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内容表达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关怀,受到全球动漫迷的追捧。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他参与编剧导演的动...

    19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朱锦林虾戏图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朱锦林时果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

    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得其父遗韵 淡泊名利醉心艺业[图文]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得其父遗韵 淡泊名利醉心艺业[图文]

    林筱之林筱之作林筱之,原名昌午,生于1928年10月,原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林山乡。时居南京中央路119号1单元301室。现居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桥北林散之故居,其父乃书画大师林散之先生。筱之三岁识字,五岁从父学画,得其教导和熏陶,经过七十余年的学习,画临黄子久、渐江、石涛诸家,书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李北海,于乙瑛、曹全诸碑,均有涉猎,后书风颇似其父,气势平稳,书风秀逸,笔间苦藤,内含灵...

    66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