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其:小清新艺术不是当代艺术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驰驰 点击 :

这些年在各种青年展、拍卖、艺博会中出现了一批小清新美学的艺术作品,不少策展人、批评家将此看作一种当代艺术。将小清新看作当代艺术,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当代艺术是先锋的、另类的、叛逆的。

随着当代艺术更广泛地被接受,“80后”“90后”开始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他们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小清新”美学和游乐园装置。这反映了美术学院的艺术训练和社会影响的结构性缺陷。一方面,装置艺术、新媒体和观念艺术的形式训练成为美院的一门新课程,年轻一代普遍学会了国际上流行的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美院缺乏文史哲的思想训练,公众文化充斥着消费主义。

在上述背景下,年轻艺术家制造出大量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游乐园”装置式的当代艺术缺乏先锋、另类、叛逆的内容,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新美学所取代。显而易见,小清新美学也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因为当代艺术的精神指向是先锋、另类、叛逆。

先锋、另类、叛逆是当代艺术的精神特征,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锋性”,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了,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

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这是一个信息时间差造成的误解。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苦的现代性文化。小清新美学中不包含对痛苦的深度观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将自己塑造成接近宠物的可爱化,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新美学有其存在权利,但它缺乏批判意识。

当代艺术不应被理解成一切等同于时尚的泛当代文化。经过20世纪,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已构成一种“新传统”,但这不是说,它因此是一种多数人的时尚艺术。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仍然应该是先锋、另类、叛逆的,因为先锋是人内心的一种需求。但先锋艺术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的。

先锋以有关艺术和精神史的探索为使命,这种探索是不可能在“小清新”状态中发生的。中国仍然处在一种政治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艰难进程中,人民在史无前例的历史变革中承受着改革阵痛,这一时代现实也不可能以一种小清新美学来承载,当代艺术需要继续在改革进程中扮演其具有精神力量的先锋角色。

(作者为艺术批评家)

相关文章

  • 中国雕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图文]
    中国雕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图文]

    图为曾成钢的雕塑作品《月光》。图片为受访者提供。7月至12月,“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在京展出。此次雕塑展汇聚了中国百年来190多位艺术家共计223件雕塑作品,其丰富性、系统性堪称空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目前中国雕塑的特点记者:此次雕塑展的主题是“融汇与屹立&rd...

    10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图文]
    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图文]

    樊萍清丽林中工笔花鸟画在唐代确立风貌,五代成熟品格,两宋鼎盛气韵,元、明、清之后,标举“士气”、“逸品”的文人画思潮影响中国画的审美倾向,工笔花鸟画渐趋没落。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传统意识回归,扎根于民族土壤,表现独特文化特色的工笔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进入了新的创作高峰。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讲求“三矾九染”,在对客体描绘时要晕...

    10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引言: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可以统一定义的具象雕塑。拿福柯的话说,类似具象雕塑的说法可以看做是一种“回顾性的假设”。意思是,当人们有了具象雕塑这个概念之后,会用自己所理解的具象雕塑的观念和看法,采用形式类比的方法,将过往历史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的雕塑,归并到这个概念中。这是一种倒着看历史的方法,是站在此时的立场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追认和赋予。学术界对具象艺术的一般理解,是指艺术形象与...

    12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郑岁生(左一)希望儿子郑亨利(右一)能接班。小萍摄商报记者郑小萍记者见到郑岁生的时候,是在他位于柳市的华宝象牙雕刻有限公司里。他正在展厅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象牙雕刻的特色,站在他身边的是他20岁的小儿子郑亨利。“有事没事,我都会让他过来听听,也不勉强他学,但这个祖辈留下的手艺,我希望他比普通人更了解。”“现在是象牙雕最好的年代,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愿意学呢?...

    69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诗情画意汪国真(图)
    诗情画意汪国真(图)

    夏荷(中国画)汪国真作林贵春对于汪国真由诗人成功转型,一举成为诗歌、书画、音乐三栖艺术家,大家都颇感好奇,甚至感到不可思议。一个曾经能令“洛阳纸贵”的著名诗人,为什么突然一下子喜欢上书法和绘画?并且像当年他的诗一样很快一举成名,红遍大江南北。对此,汪国真的回答却是如此的坦诚:“1993年诗歌出名后,自己经常出席一些社交场合,经常会有人找我题字、写贺词,甚至...

    9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

    19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优秀的印论遗产不再流失[图文]
    让优秀的印论遗产不再流失[图文]

    图片资料“当我1980年代开始涉足历代印论这一领域进行考察时,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片荒芜的田园,许多重要的印论著作,已有孤本之势。资料的缺乏和混乱为研究带来了障碍。于是笔者以为澄清这混乱、整理和研究古代优秀的印论遗产,是当代印章艺术理论研究者的重大课题。”印论,即关于印章艺术的理论,如同绘画之画论、书法之书论、文之文论、诗之诗论、乐之乐论、琴之琴论…&he...

    9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虎丘“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明·董其昌《画旨》)。由于中国绘画的传统积淀,以及材料与工具的特性,造成了创造主体(画家)自觉的把握运用笔墨时与身外之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象和具象的,而且是抽象的,是心象的差异。也就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的差异,既认识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统一,达到浑然一体,是当今中国...

    13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Un中国制造”是一个讲述“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背后故事的展览。展览涉及近十年在中国未完成的12座天才建筑.。。六月,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名为“Un中国制造”(UNMADEINCHINA)的展览正在进行。用模型和建筑师口述的方式,展示12个未完成的建筑项目。策展人杜墨(MichaelTunke...

    18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当代摄影以一种反摄影的形式去模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采访者:迦沐梓受访者:封岩迦沐梓: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摄影艺术家,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摄影?封岩:“当代摄影艺术家基本上采取一种反报道的创作立场,他们放慢拍摄节奏、避开火爆时刻,并在决定性瞬间过了之后才抵达现场。除了放弃35mm小型相机回归19世纪中叶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中大画幅相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家试图以一种设想周全的...

    8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波点拥有太阳的形状,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征;它也有着月亮的形状,这意味着宁静。圆形、柔软、色彩斑斓、无知无觉、不可捉摸,波点成了一种运动。波点是通往无限的方式。1969年3月17日,草间弥生与一些艺术家在纽约中央公园83岁时,草间弥生再次来到纽约这座对其影响至深的城市。她一生的作品,从她尚未到达纽约的上世纪40年代,到其离开纽约的70年代之后,被精心挑选,以回顾展的形式,陈列在纽约惠特尼美术...

    1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彭锋:感觉的真实[图文]
    彭锋:感觉的真实[图文]

    雷子人作品在经过现代艺术的洗礼之后,简单的美不再是艺术的主题。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在阻止人类的残暴行为上,美的外观毫无作为。艺术不再沉湎于美的外观的塑造,而是深入对人生真相的揭示。因为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美好生活的承诺才不至于是虚无缥缈的梦幻。为了揭示真相,艺术跟所有的虚假为敌,包括美。尽管当代艺术比现代艺术更加多元,甚至出现了美的回归的现象,但探求真实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

    16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