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观念艺术与中国现代性的重建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风风 点击 :

张晓凌先生所著《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一书,成于1990年代晚期,是他主编的10卷本“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丛书”之一。当其上架之际,我尽数“捕获”之(张先生善用捕获二字,效颦而己)。

凡读此书的人,不难发现张先生是以深切的历史情怀,激情四射的语言,“敏瞻睿智的观点”,富于想象力的对观念艺术的学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中国观念艺术在新语境下的价值构造,进行了“可说性”与“不可说性”的智性互动的阐释。

观念艺术自其泊入中国之始,即表现出一种时空与历史双向扭曲的取向,这集中体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们对于观念艺术的片面理解,以及对于所谓“中国问题”介入的错位和迷幻上。对于这一段中国观念艺术史,向来多有一些报刊杂文谈及,却无成系统的、建设性的构想提出,或者说,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理论反省与思想重构。而《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一书恰如其时、其地地推出,不仅是对此前十多年中国观念艺术史的有效清理,也使人看到了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中,中国的观念艺术应该持有的价值和理念。即使在事隔多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仍不失其理论的前瞻性和建设意义。甚至可以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本书仍然是做观念艺术、关心中国观念艺术者必读的重要著作。

张先生之所以将中国的观念艺术与现代性诗学的重建——两个在很多“后学者”们看来似乎不在“一个时代”的问题相提并论,并由此建立起他所认为的相关性,一个最关键的理由就是,“现代性主题并未在世俗功利主义的泛滥中彻底丧失,它成为一些文人和艺术家内心难以排遣的情结”(总序)。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艺术文化批评者,重建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时至今日,曾经“前卫”、“先锋”的观念艺术在一个世界艺术的视野中,也早已不存在什么“前卫”、“先锋”的问题——在西方现代性走向衰微的当下,观念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内的艺术。中国的观念艺术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一必须了解的背景,卸去不必要的貌似“激愤”、“荒诞”的伪装,自觉地将自身建设纳入到整体中国艺术现代性的重建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言方式。因而,在我看来,张先生的这一标题显然是有所寄寓的。它既根置于批评家对于观念艺术在整体当代艺术版图中位置的正确认识,也忠实地反映出来自中国的现实与生存对于观念艺术的诉求。

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张先生化去了大量的笔墨对于邱志杰的《关于新生活》、邸乃壮的《大地走红》等等一批在85新潮以来的中国观念艺术中颇有影响的“作品”,进行了一番包括观念形态、艺术形态、文化指向等等在内的全方位分析和批判。这些个案分析(实际上,书中的分析与批评远远地溢出了个案的范畴,而指向思想和类型的维度),都可以一一在此书的前半部分中找到理论根据。而张先生在此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构建无疑是深刻而全面的。它几乎牵涉到我们今天艺术文化生存场域中的所有重大问题。比如对于消费主义的反思,对于利益驱动的鞭挞,对于虚无主义倾向的否定,对于文化本土化的深沉之思。等等皆折射出张先生强烈的文化肩负意识和鞭辟入里、细微入扣的理论进路。最为可贵的是,不同于那些玩玄谈虚的“空头理论”,对于观念艺术在形而下的操作层面上,张先生也表现出异常犀利和准确的判断。比如,仅就观念艺术“作品”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而言,书中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只有好的观念,才有好的观念艺术”。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于中外成功的观念艺术进行过一番深入理解和考察之后的结论,也可以说,是对观念艺术之本质最深刻的揭示。由此,人们不难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即张先生的理论建树,既含括了形而上的广泛思索,又根基于形而下的艺术形态学的构筑。

通读全书,就我个人的理解,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从思想性价值上,张先生从诗学意义上注力重建中国艺术现代性,或曰借艺术以重建中国现代性理论构想的一次开放性寓于本土性、自由性寓于责任性的“门诊”。在诊疗中国观念艺术的同时,张先生那种从大文化层面重建中国现代性诗学的理想和理论构建,实际上也是浓缩于其中。

从现实性角度量其价值,此书成时期,虽可说中国观念艺术“创作”已具影响,但其时的作者与欣赏的介入尚处于“童蒙”的状态,即使将所谓成功的作品,拿来细读,也可以味道出是用西方的火在灸烤自己的肉,是只知肉味,不察灵魂已被矫饰的举措。张先生此书是以自己对这一主题作心灵的回向,并引发介入者的心灵对之进行回味。

其文献性价值观看,列出了中国观念艺术发生期的大事记和20余位重要作者和作品,对其情景生态做出了独立的观察,并将之作出具有本土语调的规范性的批评阐述。因此,我更倾向于把这本书当作一部中国当代艺术现代性追求、进取的导航理论。它超越于观念艺术之一隅,具备全面的思想启蒙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

    19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图片资料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Winkleman写道。&ldquo...

    10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本报记者严葭淇北京报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在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立文问及创作感觉时,朱德群如此作答。“我画中的意境是与我对自然的感悟密不可分,尤其是被自然激发出来的一种情感,在画面上的表现用语言很难形容。”朱德群后来解释,“这里的关键是要对自然真正有所感之后的真情流露,这样画出来的画就很融洽,就形成了画面意境和境界...

    2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洪郡:相对中的笔墨[图文]
    刘洪郡:相对中的笔墨[图文]

    关于笔墨问题人们越谈越有意思,越谈越来文化,我理解的“笔墨”,笔就是韵律、节奏、力量、势的综合展现,“墨”就是“墨分五色”,“墨团团里天地宽”等,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已讲得透彻。近年我通过动笔体验,再咀嚼具有积极意义的理论阐述,我认为笔墨的“自性之美”与...

    72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傅益璇父亲傅抱石(1904—1965)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艺术界人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

    14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饶宗颐总结学术成就因长寿 信奉“做人当平和”[图文]
    饶宗颐总结学术成就因长寿 信奉“做人当平和”[图文]

    近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出缺6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深孚众望的学术宗师,于“天下第一名社”领袖群伦,成为文坛一时佳话。2003年大病愈后,饶宗颐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更极少出任社会职务。这次接任西泠印社社长,出人意料。幼承家学的饶宗颐,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已超过70年,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

    16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凭上一张大碟《六九乐章》拿下台湾金曲奖的“金曲歌王”后,有“R&B教父”之称的陶喆反而沉寂了不少,并未乘胜追击。很多人都猜测,陶喆是否应验了那句“得金曲,衰三年”的魔咒?其实,暂时离开公众视线的陶喆一直没有闲下来,他写了好几个剧本、筹拍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签下乐坛新人关诗敏、筹备新碟、与新班底合作新歌…...

    12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共20位甲午同庚合影。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l...

    9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初学书法只为写对联1967年出生的曹善华8岁左右便开始接触书法,至今已经临池30多年,而他当初练毛笔字的原因竟是为了春节写对联不求人。“小时候村子里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每到春节父亲都得求人写春联,我为了这个原因开始学写毛笔字,和同学的舅舅学习临帖。后来练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不仅给自己家里写对联,还能给其他人家写。上小学时,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书法》的杂志,里面有一页内容是中、日、韩...

    12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油画作品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的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

    19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莫奈作品《蓝睡莲》兰草■|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在一本画册里,我浏览着欧洲名画,其中《蓝睡莲》的蓝色调和斑驳的画面,瞬间让我心动了。它不是轰轰烈烈式的感动,而是悄无生息地激起了潜在我生命里的情怀。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热爱生命的方式,《蓝睡莲》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追求、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如名画呈现出来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蓝睡莲》是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创...

    12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

    4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的异国岁月与故乡情怀[图文]
    赵无极的异国岁月与故乡情怀[图文]

    一名参观者在欣赏《10.1.68》新华社发□沈嘉禄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赵无极是非常勤奋的画家,一直到80多岁还坚持每天创作,但进入新世纪后,他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一种老年性痴呆)。近年,还爆出新闻,他的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和赵无极儿子赵嘉陵为了争夺遗产保管权与继承权打起了官司。赵无极油画《10.1.68》,在20...

    173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达芬奇《施洗者圣约翰》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的裸体比现实复杂得多。画家通过裸体造型,不仅表现出人物的胴体,而且还传达出画家本人对裸体的感觉和心境。纵观世界美术史,引人注目的男性裸体画,必然是激情与画技的完美结合。看起来,创造优秀男性裸体画的重任落到了女性画家的身上。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样的女画家并没有出现,反而男性裸体画的杰作都是出自男性画家之手。...

    62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郑岁生(左一)希望儿子郑亨利(右一)能接班。小萍摄商报记者郑小萍记者见到郑岁生的时候,是在他位于柳市的华宝象牙雕刻有限公司里。他正在展厅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象牙雕刻的特色,站在他身边的是他20岁的小儿子郑亨利。“有事没事,我都会让他过来听听,也不勉强他学,但这个祖辈留下的手艺,我希望他比普通人更了解。”“现在是象牙雕最好的年代,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愿意学呢?...

    69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