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析王超的花鸟画艺术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熙熙 点击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各类美协、画院,以及各种艺术学校培养出了数量惊人的专业艺术创作人才。在艺术市场繁荣的今天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经济利益相结合,是艺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艺术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少部分艺术家一味的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将自己的艺术灵魂依附于低品位的欣赏水平上。

然而,大多数的艺术家仍然坚持着为人生而艺术的优秀传统,将艺术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基石,将创作出纯粹的、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国最著名的书画家李可染老先生把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他致力于中国画艺术革新的同时,教导出了许多绘画大家。在众多学生当中王超在绘画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更加辉煌。

王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业于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吴作人、田世光、俞致贞等师长,充分的继承了老师们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优良品质。王超先生几十年来的不倦求索,令他的作品具有坚实的传统绘画艺术根基,形成了浑雅、博大、刚正而寓意深邃的大美、内美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著名收藏家收藏;他的国画《雄风图》曾悬挂在天安门城楼大厅中央;中年代表作大象组画之一《恬》载入《中国美术全集》。王超的作品还在前苏联、加拿大、丹麦、韩国、日本等国家及港台地区展出,在日本还曾获得“中国美术展”荣誉奖。

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关系问题,王超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是心灵的体操,是生命的呼唤,是襟怀的展现,是人生的投入。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者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市场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时刻认认真真体味人生,扎扎实实的治艺,在艰苦的艺术创作中,不媚世俗、不被世间利益所诱惑,全心致力于追求艺术大境界,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收获人生道路上的硕果。

一、雅化牡丹

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牡丹花已成为花鸟画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之一。牡丹花开之时的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寓意着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许多人把带有一种喜庆和富贵的象征的牡丹装饰在许多饭店、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导致牡丹的普遍性。从古至今国画牡丹在一定程度上不免过于依赖传统,不加以创新以及带有一定艺术探求上的懒惰态度,缺少了一种人文精神。

甚至在当今繁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书画市场及展览会上明显感到一种大红大绿、俗称“大被面”的庸俗低调,没有文化品味,毫无生气,缺少文化内涵的一幅幅所谓“牡丹王”作品。

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杜月涛先生说过:牡丹本不俗,俗就俗在那些看花者、画花者的思想与对笔墨的认识里。王超考虑到画牡丹花易俗气,是因为人们太注意牡丹花型花色之真实的外在形象,而缺少牡丹精神气质方面的内涵。因此,他开始了“雅化牡丹”的历程。

(一)王超先生画牡丹是以思想上的突破为先,在所画牡丹中灌注一种融于天地、铸于人心而亘古长存的的浩然正气。就如他所说的:“多年来生命与生活撞击蓄于胸中的块垒,耿耿于怀,长久以来我心中有这样的一株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阳光灿烂、金碧辉煌,如高亢唢呐之嘹亮,如盛会嘉宾之喜庆,如醉如舞,如痴如狂……是丰厚的热情奔放,是思想富有精神充实的流溢。”他凭借着这种新的感受与认识,在每次动笔时赋予牡丹勃勃生机的性灵,使牡丹具有高雅、简朴的品格。是如六祖惠能所说:一念迷即为众生,一念悟即为佛。

(二)王超先生的牡丹画既注重创新,又不失传统。①笔下功夫方面,有数十年的书法功力隶、楷基础扎实,运笔强劲有力,可谓入木三分。他将书法入画,创作出了独特的牡丹形象和意境;②色彩运用方面,王超先生吸取民间艺术的色彩,再加上“文革”期间十年的油画色调基础,将鲜明的洛黄和纯红融入中国画当中,色彩表现强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谓与众不同,自立一家;③构图组成方面,多取折枝,但又不同于传统折枝的空疏,他取多枝和痛快淋漓的境界,远看其势整体色彩效果鲜明,给人以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感受,近看其花瓣、花枝、花蕊、叶片搭配巧妙,独具匠心,画面结构简单明确,再加以高度的概括,突出了牡丹的真性灵。

王超先生深得李可染真传,李可染老先生在题跋中从不提“清高”两字,他效仿李老先生不以清高自恃,在写意花鸟中突出“雅”的同时,不避讳雍容华贵,达到古人所推崇的“富贵兼野逸”的意境。

(三)王超先生的牡丹不仅仅是画形似,还是画花魂,更是画人。他在谈到牡丹创作体会时说道:“我认为世上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神态,心灵产生什么样的氛围和律动,就有和它相应的牡丹花。他笔下的牡丹花或蓝、或紫、或黄、或红,舞动着生命的韵律。在《墨牡丹》中,怒放的牡丹端正的画在画面中央,用金色的花蕊加以点缀,既表现出凛凛正气,又显得富丽堂皇。而“铸就正气入画屏”的题跋不仅严整,而且借助中国画题跋的优势,把牡丹的花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蓝牡丹》则代表着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上更高境界的知识分子。《锦绣前程》、《祖国颂》等寓意着祖国繁荣昌盛,是对祖国发展的美好祝愿。《献给女儿的画》、《王平造像画》则表现的是父亲对女儿的一片爱心。

总得来说,要想有所创新,就要像活水源头一般,不仅从广阔无边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清泉,还要沿途不断吸收雨水,并且汇聚其他河流,这样才会形成一股奔腾壮阔、资源丰富的大江洪流。王超先生化客观物为主观情思,化工整为潇洒,将中国绘画的美学观点,绘画的审美旨意引入牡丹绘画之中,从而能启迪人们的文化品味及审美愉悦的审美取向,逐渐远离缺少文化内涵,格调低俗的一些文化污染的牡丹绘画,使我们笔下盛开的牡丹更充满活力,使牡丹绘画在人们审美的心灵里“千秋万代悄然过,牡丹依旧笑春风”。

真正好的牡丹绘画,不依赖于对自然形状的准确描写,也不依赖于耐心的把细节组合在一起,而取决于艺术家的浓厚的感情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精神领悟,应以心写型,以意造型。王超先生的牡丹是对世象的写照,人生的投入,运用形、色去抒情言志,展示心灵,是他畅叙怀抱、奋力求索落在画幅上的人生乐章。龚产兴老先生对他的牡丹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色彩之热烈、意向之丰富和情系中华的博大内涵是过去画牡丹者不可比肩的。

二、大象无形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借阅到《王超书画集》,当我看到王超先生大象系列写意画时,完全被那鲜活的性灵和强烈的个性以及非凡的用笔和多变的墨色所震憾。从古至今画动物的画家有许多,例如画牛的大家有戴嵩、钱彰武以及李可染等等;画马的画家有徐悲鸿、王子贤和顾宝兴等等;画猴的艺术家有侯景耀徐培晨等等。然而画大象的艺术家却是极少的,但王超先生却把大象画出了名气。

而我就不由的猜测:王超先生为何选择大象作为描绘对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大象本性仁厚,是人类的好朋友,由于人类的贪婪进而对大象进行虐杀,导致大象濒临灭绝。大象的悲惨命运引起了王超先生的共鸣,也许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挽救它们;2、古今中外许多绘画大家都以描绘特定的动物而著称,如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徐悲鸿笔下的骏马,李可染笔下的水牛,黄胄笔下的毛驴……王超是否受他们的影响,试图通过描绘大象来表达自己、激励自己。

当我看到一幅画有这样的题字:大象信义仁厚,体魄雄伟,力大气雄,勤奋而坚韧,可负重致远,敏于察纳,慧智通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故为其造像。这时我才发现我的猜测还是那么的片面,王超先生对大象这种本质的深刻剖析的方法,是我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指向牌。

王超先生笔下的象既是世象也是心象,通过对世象的坚忍不拔的描绘来赞颂大象,进而激励自己,激励人类。从他的大象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与“富贵兼野逸”的牡丹画不同,大象系列表现出的是一种雄健浑厚的境界,但从大象系列中感受到的阳刚之气就如牡丹画中的乾坤正气那般动人心弦。他有意抛弃以前娴熟的水墨技巧和笔墨情趣,体现出的却是内在的一种心灵美。

九十年代初,王超先生将大象画由单幅发展成系列画,与前期绘画思想有较大的改变。除了两幅画外,其他作品一律不题字,不落款,不盖图章,给欣赏着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思考和体味的余地。这种绘画思想也许是他追求的哲学思想——大道圆通、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一种外在表现吧。同时这种思想在他不断追求艺术大境界的途中得到了新的升华,比喻象征的手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这套系列画总的命题为《行行重行行》,包括《行路难》、《走出焦土》、《求索》、《恬》、《洗礼》、《乐土》等20余幅。系列画充分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在描绘大象优秀品质同时,王超先生努力表现出民族乃至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比如《走出焦土》描绘的是环境恶劣,迫使大象远离自己的故乡,去寻找那一线的生机,象征着我们同胞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进行的闯关东、走西口……还有《行路难》,大象在面临生死危机时,仍然保持着一种坚定自信的品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终于到达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史也是如此,在面临民族危机时,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的国家走上了康庄大道。大象世世代代的往前走,恰如我们的民族历史道路,以“行行重行行”比喻也不为过。

他为了使整个系列风格统一和谐,各幅水墨技巧又稍有不同。《走出焦土》用泼墨,干湿浓淡浑然天成;《恬》用钩擦法;《热土难离》具有厚重的雕塑感;《口渴思吞海》有油画堆积法的特点;《奔向阳光彩虹》具有北魏石刻的意味……王超先生不拘泥于古人技法,将个人真挚情感注入笔端,使大象富于丰富的情感如悲哀、忧郁、喜悦等等,这正如龚产兴老先生所谈到的:“不知我之为象,还是象之为我的境界”

三、书腾画舞

王超先生自幼秉承家学以唐楷入手学习书法,50年代拜包于轨先生学习汉碑、魏碑及书法理论,聆听孙墨佛先生讲授《书谱》;70年代初拜吴玉如先生学习行、草书,广学博览,艺术上追求汉魏风骨,晋唐韵味。他的书法具强烈的个性,自成一体。

他为诸多名胜写碑、题匾,如峨眉山《七佛宝殿》、《双百楹联古联补书》。他为齐云山山门题字等,同时精研书画理论,他撰写的论文《兰亭初探》,对兰亭书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剖析。他还撰写有《我的新旧观》、《畅我怀抱》和《黄宾虹画散论》等,美术史论家薛永年评价说“王超探讨兰亭的可贵之处,我以为既有一反空疏为文的严肃治学态度,又有解剖刀那般的理性精神,他的这卷书稿有助于论艺者学风的改善。”

在山水方面,王超先生直接受教于李可染老先生,李家山水对他构成直接影响。他画山意在表势,常用泼墨重染,用笔遒劲有力,用墨苍润浑融,开拓出自家的一片艺术天地。他绘画借助汉隶魏碑的书法用笔,表现出他强烈的艺术个性。王超先生追求的是一种雄厚的审美意境,他的山水画洋溢着天地的浩然正气。他的每一笔,每一点墨,都有一种开天辟地的感觉,而画中所描绘的松树山脉仿佛是不畏艰险的将军士兵,昂首挺立在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的安全默默奉献着,就如大象系列、牡丹画所蕴含的王超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

王超先生是熔诗、书、画为一炉的诗人和书画家,王超的诗作雄浑、清新刚正,既有李白的豪放,又有杜甫的沉郁。在《中华魂组诗》中,洋溢着天地的浩然正气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和深邃的哲理。诗作与书法的合璧,更加深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吴作人老先生评他为:“神兼二李,境透清奇”。

王超的花鸟画独辟蹊径,他的“牡丹系列”作品,把泼彩技法发挥到极致。把画家的情感、理想、追求、志趣融入画中,那些牡丹或蓝、或红、或紫、或黄都喷吐出“乾坤正气”,舞动着生命韵律。“大象系列”作品,在全国独树一帜。他的大象是“写”出来的,是把书法的遒劲写入画中。“画至写为上乘”,没有上乘的书法功力难以画出王超的大象。“头顶日月背负天,历尽磨难自浩然。江河大地淘千古,无冕之尊天地间。”这是王超赞大象之诗,也是他的自我写照。

他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诗词、书法,都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去鸟瞰他整个笔墨春秋的人生;应站在文化的高度,去体会他对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精髓的涵养;应站在艺术的高度,去窥视他在艺术领域的非同寻常的创造。

王超先生质朴憨厚,只知在艺术上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的追求拼搏者。我相信王超先生的艺术在不断的努力下,更能诠释人类精神的核心,走上更高的境界,而照耀着民族文化灿烂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能坚持维护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审美品格,实属难能可贵,他的艺术无疑处于中国当代绘画的精英之列。

相关文章

  •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不摄影的摄影师获奖惹争议[图文]

    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作品国际艺术摄影奖中拥有最高声望之一的德意志证交所摄影奖日前揭晓,英国摄影师赢得评审的一致好评并获奖。该奖项由英国伦敦摄影师画廊于1996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于夏季公布,旨在奖励过去一年在摄影领域贡献最大的摄影师。斯蒂扎克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拼贴摄影师,他将他人的摄影作品进行剪辑和拼贴后形成自己的作品。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师,他并不架着摄影机拍摄作品,因此...

    136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直到长出青苔》近来,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正在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他的作品以无懈可击的黑白语言和钻石般鲜明锐利的影像将摄影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极致了摄影的品质和意义。我在11年前曾采访过杉本博司,他对我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宋代山水画,特别是南宋马远的作品。”“彩色摄影的色是化学性的,有点工业制品感觉。虽然能吸引注意力,但容易浮在面上;黑白摄影的色是绘画性的,像水...

    19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初中海白云在山68×68cm编者按:初中海,黄宾虹艺术的隔代知音。不仅仅在于他的焦墨山水直接发轫于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绘画,由黄宾虹这个历史“坐标”逆流而上追溯中国绘画的千年传统,传承而有创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更在于他孜孜不倦,对黄宾虹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即是他目前为止对黄宾...

    9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再读朱乃正: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图文]

    朱乃正。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昨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朱乃正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朱乃正头顶的光环很多,有油画家、国画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油画成名,作品以人物、风景见长,画面单纯、自然、表现力丰富。但与很多油画家不同,他在书法与水墨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更被誉为中国最会画油画的书法家。京华时报记者顾博《柳淡如烟》80cm×100cm布面油画2012年作京...

    139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莫奈作品《蓝睡莲》兰草■|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在一本画册里,我浏览着欧洲名画,其中《蓝睡莲》的蓝色调和斑驳的画面,瞬间让我心动了。它不是轰轰烈烈式的感动,而是悄无生息地激起了潜在我生命里的情怀。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热爱生命的方式,《蓝睡莲》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追求、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如名画呈现出来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蓝睡莲》是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创...

    12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编者按:一个画家出身农民,倒没什么;但是一个农民,根植于农村,一生画农村,不得不令人佩服。看着一幅幅生动自然的田园风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他还传承了几近失传的八破图,其难度之大,匪夷所思。他就是农民画家孙志江。近日,文化中国独家专访了这位传奇人物,以下为采访实录--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您的作品透着浓厚的田园气息。这和您的农民身份有很大关系吧...

    10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里:油画家的国画情结[图文]
    徐里:油画家的国画情结[图文]

    徐里徐里,1961年生于福建,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作品连续入选第七至十一届全国美展。本报记者冯智军徐里28岁以一幅油画《天长地久》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后,又连续五届以完全不同的油画面貌入选全国美展,在油画与...

    18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从事水墨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王璜生跟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现在看水墨,好比西方人看油画。他说现在西方也有人在画油画,而且画的还不错,但是西方整个文化的主流是当代艺术。就像人们看弗洛伊德的展览,在谈油画表达的同时更会说他是具有文化意义艺术大师。所以王璜生看来,新水墨所面临的正是如何在当代艺术这个开放体系中找位置,而又不抛弃传统所赋予的光晕的两难问题。水墨是一种情节Hi:你怎么看待新水墨这个提法?王...

    144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9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研讨会现场新浪收藏讯为配合合肥亚明美术馆举办的‘游观’智慧——中国画学术专题展”,“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学术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2月30日下午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二楼10号会议室举办。张晓凌: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

    199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骆芃芃人物名片:骆芃芃,女,篆刻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汉族,浙江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编著、主编的书籍有:《篆刻基础教程》、《篆刻艺术教程》、《唐诗三百首8226...

    17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威尼斯海归解构威尼斯神话文/陈小扁第417期如果不是去折腾过一番,他们还真不知道威尼斯的造星神话已经破灭了。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耗资2000多万,是去年登陆威尼斯的中国展览中规模最大、争议最多的项目。它在威尼斯展出的情形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军械库展厅堆满了156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左手油画,右手雕塑,众声喧哗,堪...

    130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初泽与悬雕瓷画间的父子深情[图文]
    徐初泽与悬雕瓷画间的父子深情[图文]

    徐初泽悬雕瓷画作品《圣徒-西藏系列》“呼之欲出”这个词似乎是为悬雕瓷画而存在的。站在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徐初泽的工作室内,众多悬雕瓷画作品悬挂在墙上,一幅幅风景、人物像是正在挣脱开画框、瓷板的束缚,争先罗列在面前一样,如此宁静却又生机盎然,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我这些作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徐初泽说,对于他而言,一幅制作需要一个月,干燥需要两个月的悬雕瓷画是他的心血所注。悬雕瓷画完成后,送进窑内...

    13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陶器是古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的发明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著述颇丰。但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展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涌现,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我们对古代陶瓷的传统认知。基于此,此前的常识性认知或基础概念就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古代陶与瓷...

    175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